在线咨询 帮助中心 咨询电话 400-8989-766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账号密码登录将于2023年10月1日0点关闭,
关闭后将统一使用手机号+验证码的形式登录。
请尽快确保手机号可用于接收验证码
立即注册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当前位置:华图在线 > 资料 > 时政热点 > 2014年公考时政热点:公租房遭“空置” 为何“叫好难叫座”

2014年公考时政热点:公租房遭“空置” 为何“叫好难叫座”

2014-02-20 14:22  |  半月谈  |  责编:郭磊 点击收藏

  记者了解到,外来务工人员尤其是临时工,需要马上解决住房问题,根本无法等待漫长的审批时间,各种繁多的证件也让这类人群望而生畏。

  记者发现,海北广场附近的农民自建房租赁市场十分红火,租金普遍在10元—15元每平方米之间。在租金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更多的外来工选择手续更简单的农民自建房,公租房沦为“空租房”。

  记者从佛山市住建局了解到,截至2013年10月18日,佛山市已建公租房8450套,共分配5100套,空置率达近40%。

  “申请的人确实不多,大概250户。”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国土城建和水务局副局长黄胜威介绍,海北广场一期共有540套保障性公租房,已经入住和成功申请的共210户,目前仅入住100户。

  位置偏远、基础设施不完善成主要原因记者了解到,除缺乏了解外,户型问题、位置偏远、价格偏高、申请标准较严等是一些地方公租房项目受冷落的主要原因。“公租房遇冷现象的背后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一个是公租房分布的区域比较偏远,这样出行的成本会比较高,另外生活质量会受影响,尽管它租金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这些公租房区位不理想,交通不便,路上花费时间长,这产生的成本对有资格申请公租房的人形成了很大的考验。”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时说。

  公租房供应主体是上班族中既买不起经适房又不够廉租房条件的“夹心层”(广义的公租房也包括廉租房),这一群体对地段、公共交通等配套比其他人有更实际的需求。

  随着大量住房困难居民搬入新家,保障房小区配套滞后的问题便凸显出来。不少居民抱怨,房子造得挺好,但买菜、看病、孩子上学却很不方便;小区离地铁站比较远,但接驳的公交车要二三十分钟才有一班。

  近日,广州市首批2000多套公租房迎来市民踩点。其中,位于天河区珠吉村安厦花园D-2栋的“三室一厅”户型在市民中引发不少争议,这类户型的房屋建筑面积49.26平方米、使用面积39.4平方米,最小的一间不到4平方米,遭到一些市民吐槽:“只能摆下一张床。”

  不仅如此,记者还了解到,部分公租房项目的租金水平也让一些符合申请条件的人失望。按国家指导方针,公租房租金应略低于市场租金水平,而更多人则期待与普通商品房租金相比有更大的优惠。

  陈国强表示,尽管各地政府一再强调公租房的租金要参考市场的租金水平并有一定的优惠,但是租金是否真正有确定的优势、租赁价格的确定是否合理等都是需要考察的,比如,参照对象怎么选择,是比照高标准的商品房小区还是拿真正有可比性的房源进行比较,这都是很现实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很好地解决,即便一些公租房租金名义上比市场价便宜,真正需要公租房的人群实际感受也可能未必如此。

  “事实上,目前,公租房运营的难题在于配租环节。”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公租房的配租对象大部分也为廉租房、经适房、限价房的“三房轮候家庭”,而这一部分家庭大多都希望等待政策购房,公租房因此受到冷遇。

  “现在的问题是,一旦我租住了公租房,在这期间如果有经适房和限价房摇号,我可能就失去了购买资格了。”一位等待摇号的有购买限价房资格的人士告诉记者。

  除地理位置、租金水平外,工作年限、收入水平等相对严格的申请标准也把很多人挡在了公租房的门外。上海、广东等地已适度放低申请门槛,以吸纳更多人群入住公租房。

  “广东是外来人口大省,今后保障房政策将更多地向非户籍人口倾斜。”广东省住建厅住房保障处处长刘耿辉说,“十一五”以来,广东已建60多万套保障房,今年将建13万套。“对于保障房空置现象,审计部门正进行相关统计,省住建厅将对存在的问题‘回头看’,对发现的问题作出相应整改。”

  针对公租房审核问题,黄胜威认为,“审核时间确实过长,但我们只能按照上级文件要求来做。““三审三公示”的流程有巨大的压缩空间,比如社区居委会与镇(街道)两级其实可以合二为一,做到信息共享,同步公示;而区一级要盖7个部门公章,时间长达35天,确有简化流程的必要。“此外,我们正计划调低租金,加强物业管理,以提高公租房的市场竞争力。”

  “审核过严,主要是政府部门怕出问题;但手续过多,又迫使外来务工人员干脆去市场租房子。”佛山市住建局住房保障科科长陈小勇坦言,要搞好公租房管理,首先必须有一批专职人员,但目前公租房的审核任务主要落在了社区居委会一级,而居委会又承担了繁重的日常工作,一般由两三人兼职,缺乏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造成了审核工作的拖沓和不专业。

  供需良性对接需通盘政策考虑大力建设公租房,满足城市“夹心层”人群的住房需求符合我国住房保障改革的方向,但如何把好事做好,使公租房的供应和需求能很好地实现对接,还需要各地有通盘的政策考虑。

  从汲取教训的角度,除了更加人性化地制定保障房分配管理方案,项目选址更需以实用性为先。如在产业聚集区统筹建设公租房以解决产业工人家庭居住困难,选择配套基础较好的地方或通过商品房项目按适当比例配建公租房以真正利于城市“夹心层”生活和工作,这些都是应当考虑的。陈国强认为,不能为了赶进度或完成指标,匆匆忙忙地把项目落实了,实际上最后老百姓也不满意,申请者也不买账,这样就好事变坏事了,钱投进去资源却浪费了。同时,对保障房空置现象要追根溯源,对为完成任务而“拍脑袋”决策要追责,以警惕“政绩工程”重蹈覆辙。

  在这方面,上海已经先行一步,1月28日举行的上海市住房保障工作推进会议进一步作出部署:在确保完成年度保障房建设任务的同时加快设施配套,使保障房在数量上“够住”,在条件上更加“宜居”。会议提出,今年将安排浦东、闵行、青浦等7个区37个大型居住社区“内配套”建设任务共758项。

  上海对各职能部门各自承担的工作也一项一项作出要求。比如,规划、土地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菜场、邮政(合设)土地供应中的问题,抓紧完成菜场、邮政(合设)土地供应”;交港部门针对计划新交付的基地,要“继续完成公交配套方案、落实公交首末站点用房,确保首批住宅交付时公交同步开通”,针对居民已入住的基地,要“进一步完善‘最后一公里’短驳线,并根据入住情况调整完善或新开辟公交线路”;教育部门要“做好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加快与基地新建成学校的配对和开办”;卫计部门“要加快推进基地社区卫生中心建设,未建成之前则要‘抓紧开办社区卫生服务站’”等。

  此外,对于“保障房究竟应该建多大?又该如何设计?”这一问题,社会上一直对此争议不断。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认为,保障房的户型设计要“多听听群众的意见”。如果争议是围绕户型图而不是建好的房子展开,对政府来说工作会更加主动一些,以减少事后“强加于人”的感觉。

添加您的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免费领取专属学习礼包

2014年公考时政热点:公租房遭“空置” 为何“叫好难叫座”

领取资料 咨询优惠

  123  共3页

咨询优惠

添加您的

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领专属好礼
常见问题

有协议班吗?

一课时多长时间?

手机可以观看吗?

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吗?

可以下载吗?

课程包含图书吗?

错过直播有回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