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帮助中心 咨询电话 400-8989-766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账号密码登录将于2023年10月1日0点关闭,
关闭后将统一使用手机号+验证码的形式登录。
请尽快确保手机号可用于接收验证码
立即注册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当前位置:华图在线 > 资料 > 时政热点 > 2014年公考时政热点:网络消费安全的法律准绳在哪里?

2014年公考时政热点:网络消费安全的法律准绳在哪里?

2014-03-24 11:30  |  新华网  |  责编:张继云 点击收藏

  3月22日,乌云漏洞平台发布消息称,携程系统存技术漏洞,可导致用户个人信息、银行卡信息等泄露。携程当晚宣称,已进行技术排查和修复。如用户因此产生损失,携程将赔偿。

  虽然也许本次“携程安全门”并没有大家所想象的严重,而目前也尚未发生实际损失。但如今大多数人都离不开网络支付,我们每天都要和形形色色的网站打交道。在此过程中,我们曾经留下过多少信息?这些网站会不会滥用抑或不慎泄露这些信息?如果有些网站故意为之甚至盗用这些信息,岂不是轻而易举?这些信息被泄露后,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损失?

  各种网络平台的蓬勃发展改变了传统消费模式,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我们和网站安全紧紧绑在一起。另一方面,大部分人对网络安全专业知识又不太了解。这种“无知”不仅可能被不良网站所利用,也可能让人们产生恐惧,长远看对各方都不利。

  通过携程漏洞门,我们有必要反思相关法律是否能够合理界定网络安全中的刑事、行政、民事等各类法律关系?执法主体本身是否明确,同时是否确立了明确、有效的执法尺度,是否为相关主体提供了公平、安全的行为准则?相关行业是否形成了充分保障用户安全权和知情权的行业标准?司法机关对于相关类型的新型犯罪和纠纷,是否有了最起码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司法准绳?谁有责任向用户普及最基本的网络安全常识?诸如此类的疑问,已经给各方敲响了警钟,网络消费安全必须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保障。

添加您的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免费领取专属学习礼包

2014年公考时政热点:网络消费安全的法律准绳在哪里?

领取资料 咨询优惠

咨询优惠

添加您的

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领专属好礼
常见问题

有协议班吗?

一课时多长时间?

手机可以观看吗?

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吗?

可以下载吗?

课程包含图书吗?

错过直播有回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