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帮助中心 咨询电话 400-8989-766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账号密码登录将于2023年10月1日0点关闭,
关闭后将统一使用手机号+验证码的形式登录。
请尽快确保手机号可用于接收验证码
立即注册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当前位置:华图在线 > 资料 > 时政热点 > 2015年国考面试时政热点:如何实现向“使用程度加深”转换

2015年国考面试时政热点:如何实现向“使用程度加深”转换

2015-02-28 16:02  |  半月谈  |  责编:郭磊 点击收藏

  日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三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农村互联网使用状况再次引起社会关注。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农村网民规模达1.78亿,较2013 年底增加188万人。随着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的提升,互联网在农村网民生产、生活、娱乐中的重要性正在逐步显现。但是,农村网民对互联网依赖的程度仍然明显低于城镇网民。

  报告指出,对于农村网民而言,互联网尚未从单纯的娱乐工具转变为可提供多元服务的应用平台。将来除了要继续缩小城乡互联网接入的数字鸿沟外,更要重视城乡网民在互联网应用方面的差距。

  数字鸿沟有多大?

  农村网民迅猛增长,但仍不及城市新增网民数量的1/10。而更大的差异在于,当城市人已经习惯了用手机购物、买机票、预约出租车时,绝大多数农村网民使用手机依然停留在打游戏、看新闻的阶段

  云南昆明市富民县的农民李大爷最近到医院检查,发现因为每天低头看手机时间太长患上了颈椎病。“以前看电视时还好,现在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比原来看电视还多。”更令李大爷烦恼的是,小孙子对手机也爱不释手,“孩子一旦拿到手机就打游戏,视力都下降了。”

  即便在大山深处,不少接触过网络的孩子仍会寻找机会上网。大三学生苏瑶告诉记者,在她支教的小乡村里,一个叫满莉的小女孩每天下午都会爬上山头玩手机。“因为山上信号比较强,她可以用手机联网。”

  如今,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移动互联网普及率迅速提高,成为我国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巨大动力。在云南,即便是刚刚打通隧道、告别大雪封山的独龙江乡也已经实现了移动4G网络覆盖。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3G和4G网络逐渐普及、智能手机价格不断下降,使用移动终端访问互联网的用户正逐渐增多。移动网络和手机的普及,确实帮助广大农村、边疆地区的民众与现代信息社会无缝对接,从技术上让乡村不再边缘。

  “因为离家很远,不少农村的同学都购置了手机。”家住云南腾冲的李菁菁告诉记者,在高中时便有不少农村的同学使用手机上网功能。“使用手机上网功能主要是为了能够登录QQ和同学聊天,不少同学会直接使用手机打游戏。”

  然而,农村网民数量的迅猛增长并不能掩饰城乡横向差距的扩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显示,截至 2014 年 12 月,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7.5%,规模达1.78亿,较2013年底增加188万人,这一数字还不及城市新增网民2929万人的1/10。

  数据显示,47.9%的农村网民认为自己比较或者非常依赖互联网。与之相比,55.1%的城镇网民认为自己比较或者非常依赖互联网,高出农村地区7.2个百分点。同时,尽管农村地区网民规模、互联网普及率不断增长,但是城乡互联网普及率差异仍有扩大趋势,2014 年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农村地区34个百分点。

  实际上,城乡数字鸿沟的表现并不仅仅体现在网民数量的增长率上。当城市人已经习惯了用手机购物、购买机票、预约出租车时,绝大多数农村网民使用手机依然停留在打打游戏、看看新闻的阶段。

  “对农村来说,主要是接入设备的问题,手机已经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手机资费和手机上网费用的下调,硬件和网络的完善促成了农村地区网民较高的增长。未来,应该有更多贴近网民的应用和服务出现”,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数字鸿沟缘何出现?

  农村居民缺少使用互联网的需求,受教育程度不高等制约网络应用升级,是城乡数字鸿沟存在的现实因素;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则是造成这一问题的深层原因

  “我就用手机上网看看新闻,打打游戏,我又不坐飞机、不用网上买东西,会这些干啥?”这句话道出农村网民更多将网络当做娱乐工具的现实原因,也就是缺少使用互联网的需求。另一个现实是,留在乡村的老年人、留守妇女等群体,大多文化程度较低,使用电脑或手机等智能产品觉得吃力。“那么多按键,会不会一碰就要扣费了?”一位乡村老人问记者。因为不了解,部分老人甚至会拒绝使用免费智能手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显示,因为不懂电脑网络不上网的非网民比例为61.3%。

  云南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曹云雯说,“农村地区居民社交面相对比较窄,交往圈可能就在村镇,根本不需要网络联络;不少留守农村的居民受教育程度不高,也没人教他们使用智能手机”。

  此外,相比网络舆论正日益成为舆情的主要发酵地,由农村网民原创首发并产生一定影响的帖子或评论少得可怜。李菁菁告诉记者,虽然也有身边人愿意对社会事务发表评论,但自己却很少发表长篇大论。“主要就是说个‘好’‘赞’之类,怕说多了说错话。”相比城市居民,大多数农村网民很少上网发表评论,网络舆论的话题也很少由他们发起。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少数农村地区,手机至今仍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要买能上网的手机,也不便宜,上千块钱呢,很多人不愿意花这么多钱去买手机。”一位在广东佛山打工的川籍人员说,过年要回家了,本想换个手机,掂量了半天还是算了。

  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报告指出,造成城乡数字鸿沟的原因,部分在于城镇化进程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农村互联网普及推进工作的成果,根本原因则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在整体网民规模增幅逐年收窄、城市化率稳步提高的背景下,农村非网民的转化难度也随之加大,未来需要进一步的政策和市场激励,推动农村网民规模增长。

  有专家指出,在广大农村这个相对空白的市场,电信运营商、终端制造商等产业链各个环节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挖掘;对手机软件商来说,适应农村的生活、学习、生产、商业的应用程序也无疑尚待开发。农村互联网的发展思路或许应该从“普及率提升”向“使用程度加深”转换。

添加您的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免费领取专属学习礼包

2015年国考面试时政热点:如何实现向“使用程度加深”转换

领取资料 咨询优惠

咨询优惠

添加您的

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领专属好礼
常见问题

有协议班吗?

一课时多长时间?

手机可以观看吗?

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吗?

可以下载吗?

课程包含图书吗?

错过直播有回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