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帮助中心 咨询电话 400-8989-766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账号密码登录将于2023年10月1日0点关闭,
关闭后将统一使用手机号+验证码的形式登录。
请尽快确保手机号可用于接收验证码
立即注册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当前位置:华图在线 > 资料 > 时政热点 > 2015年时政热点:“治理型干旱”启示了什么

2015年时政热点:“治理型干旱”启示了什么

2015-06-06 16:08  |  半月谈  |  责编:郭磊 点击收藏

2015年时政热点:“治理型干旱”启示了什么

   今日为您推荐的主题是:治理型干旱,不是真的干旱,也不是无法将水抽到田里,而是农村基层组织涣散无力。欲知详情,请向下浏览。 全国各省公务员联考面试即将启动,为了各考生能充实自身政治素养,更有把握地通关公务员面试,华图网校(v.huatu.com)为您推荐‘每日时政热点’。若想查看更多,请关注华图网校(“食”政热点专题集锦)。

  近年来,在田野调查中常会发现“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国家每年向农村投入数以万亿计的资金,修建大型水利设施、通村公路、乡村图书馆、农技服务站,为农民提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但是一些落实上的障碍,导致惠农工程最终难以发挥作用。

  表面上看,“最后一公里”是工程问题。比如,水利设施竣工了,但是农民田间地头的毛渠不通,致使大中型水利设施难以发挥实效;乡村图书馆建成了,却因为管理不配套,农民无法使用;农技服务站设立了,却缺少向农民推广农业技术的动力与积极性……似乎政府只需要继续投入更多资金即可完工,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这实际上是一个治理问题、组织问题。以灌溉为例,即使国家修建了完善的水利设施,把分散的农户协调起来使用水利设施却不容易。这需要分摊水费,需要农户协商形成共同意志,只要有一户想“搭便车”,就会有更多农户跟进,从而导致使用大中型水利设施的行动失败。有人称这种现象导致的干旱为“治理型干旱”,以区别于气候型干旱或工程型干旱。治理型干旱,不是真的干旱,也不是现有工程无法将水抽到田里,而是农村基层组织涣散无力,不能组织农民分摊用水成本和护渠费用。

  再比如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的前途在于科技,国家也十分重视科技,但是基层农技站却在村庄中缺少支点。农技员进村了,村社组织如果不愿积极配合,农技员不可能进行农田试验和农技推广。结果很可能是,无论农技站如何建设,却很难与农民群众的需要结合起来。

  深入解剖这些例子就会发现,“最后一公里”问题之所以反复出现,就在于政策落地缺少一个组织支点。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就需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惟有经过基层组织的协调,国家政策在向下延伸过程中,才能找到落到实处的支点;农民利益在向上凝聚过程中,才能获得集体行动的载体。正所谓,国家治理能力的关键不仅在于办大事的能力,而且在于办小事的能力。要办成小事,就需要有坚强的基层组织。

  可以说,哪里基层组织健全,哪里的惠农政策就能落地有声。比如说,成都市在进行城乡统筹实验区建设时建立了村民议事会制度,其中关键是,每年由政府定额拨付20万—30万元公共品建设资金,由村民议事会来议决使用。实践的结果是,通过村民议事会来议决自上而下转移到村的公共资金,提高了村民的参与意识,形成了真正基于村民利益的公共意志。也就是说,国家资源下乡了,农民获得实惠,村社组织的权威性也大为提高。

  当城镇化浪潮席卷而来,土地承包人与土地耕种者逐渐分离,将使农户分散经营的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在此情况下,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国家政策落地提供一个坚强的杠杆,解决惠农政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这是治理能力的考验,也是深化改革的契机。(作者为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推荐】2015年公务员考试面试时政热点活动专题华图网校专业的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我们有强大的教研团和业界最高水准的名师坐镇,公务员考试势在必得!

添加您的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免费领取专属学习礼包

2015年时政热点:“治理型干旱”启示了什么

领取资料 咨询优惠

咨询优惠

添加您的

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领专属好礼
常见问题

有协议班吗?

一课时多长时间?

手机可以观看吗?

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吗?

可以下载吗?

课程包含图书吗?

错过直播有回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