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帮助中心 咨询电话 400-8989-766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账号密码登录将于2023年10月1日0点关闭,
关闭后将统一使用手机号+验证码的形式登录。
请尽快确保手机号可用于接收验证码
立即注册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当前位置:华图在线 > 资料 > 时政热点 > 2015年时政热点:太湖捞藻人 水危机带来“臭工作”

2015年时政热点:太湖捞藻人 水危机带来“臭工作”

2015-07-17 11:57  |  半月谈  |  责编:钟鸿松 点击收藏

  水危机带来“臭工作”

  “臭,太臭,一般人受不了这个臭。”见到半月谈记者,吴协新连用3个“臭”形容他的工作。

  2007年夏,太湖蓝藻大面积爆发并引发无锡水危机,吴协新开始走上专业捞藻人之路。如今,他已是无锡市滨湖区马山街道闾江口蓝藻打捞点的领班。

  距离百米开外,记者就已闻到那股腥臭。这天正好下雨,天气还算凉爽。很难想象,在4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下,捞藻人如何在这种腥臭味中劳作。

  闾江口蓝藻打捞点是太湖一条渠道的闸口,呈喇叭状,蓝藻在风浪作用下,常汇集于此。吴协新和同事利用这一地利,用拖网将蓝藻拖过来,然后将漂浮在水面的藻浆切割成小块,再用电泵抽到藻水分离站,脱水后藻泥运输至综合利用点制肥或者沼气发电。

  目前,无锡市太湖周边共设有60个打捞点,像吴协新一样的捞藻人达1100余人。据无锡市太湖水污染防治办公室提供的最新数据,2007年以来,无锡市累计打捞蓝藻达663万吨之多。

  “刚开始干这份工作,不在外面洗完澡,女儿是不让我进家门的。”吴协新说,“不过一个月有3000多元的收益,比种田还是要划算。”

  1958年出生的吴协新是无锡本地人,家就在太湖边一个叫阖闾的村庄,过去种地,后来搞运输,现在他将捞藻视为谋生手段。对于这个精瘦、黝黑的从苦日子中熬出来的老农而言,除了那令人作呕的腥臭,捞藻的苦与累都不在话下。

  每年从3月中旬开始上班,到11月底结束,吴协新的工作节奏与太湖蓝藻的生长季基本吻合。炎热的夏季,是蓝藻暴发的高峰时节,也是他们加班最多的季节,经常要加班至深夜。

  “人工捞,一天也就捞一二十吨,现在机器一小时可捞120吨。”吴协新说,但他不明白,为什么打捞效率这么高,蓝藻还是捞不完。

  昔日资源成今朝负担

  “从我记事起,太湖就有蓝藻。不过那时没有这么多,经常被风刮进芦苇荡。”吴协新回忆说,“那时,蓝藻被农民视为宝贝,是庄稼最好的肥料。有人来我们无锡抢捞蓝藻,我们是不答应的。”

  然而,随着城市的扩展,工业的发展,田地的消失,蓝藻却泛滥成灾。

  为探索蓝藻的新用途,无锡投入数千万元的设施设备,尝试用蓝藻生产有机肥、发电,但似乎还不够;太湖流域各大城市更是不惜投入数以百亿元计的资金,其中无锡一市8年来投入就达507亿元。

  “不必谈藻色变,它的存在比我们人类还要早得多。”无锡市太湖水污染防治办公室主任顾岗博士说,“这种单细胞原核生物,个体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聚集起来,无论是在气味上,还是在视觉上,都令人的感官不好受。但它是地球早期生命形成过程中氧气的重要来源,是湖泊生态链中重要的一环。”

添加您的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免费领取专属学习礼包

2015年时政热点:太湖捞藻人 水危机带来“臭工作”

领取资料 咨询优惠

  123  共3页

咨询优惠

添加您的

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领专属好礼
常见问题

有协议班吗?

一课时多长时间?

手机可以观看吗?

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吗?

可以下载吗?

课程包含图书吗?

错过直播有回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