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家公务员时政热点:华图网校一周精选(8月17日-21日)
“一禁了之”难以治本
青神县禁止“打干亲”的举措,在网上引发热议。有支持者认为,此举可以杜绝“圈子”主义、山头主义。而反对者则质疑,这是形式主义。
“总体来说,我肯定他们的做法。”任建明说,官员作为社会管理者,应该明确禁止此种行为。已经建立“干亲”关系的,要对其进行监管,以恰当的方式促使其解除关系。但他同时认为,从反腐角度看,禁止“打干亲”还不是治本之策。“治本之策是,要对官员手中的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任建明建议,青神县除采取公开宣誓、宣传等形式,还需深入调查那些因腐败被查处的官员,看他们中有没有干亲,或干亲在腐败中起着什么作用,然后将这些真实案例拿来做警示,以此推动禁止“打干亲”工作。
“我们的真正的目是,要优化政治生态,推进反腐倡廉,实现政治清明,任何措施、政策都只是手段,不应把手段当成工作目的。”任建明指出,既然“认干亲”在青神县具有一定普遍性,以此类推到全国其他地方,是否也隐藏着同样的社会弊病?
与任建明一样,田湘波也对青神县公开宣誓不“打干亲”的做法表示赞同。“但是,只做到这一点还不够。要根本解决这一问题,还必须让大家深刻认识到,利用‘打干亲’进行的利益交换,是公私利益冲突的表现,特别是‘裙带关系’的一种表现。”田湘波强调,中国是个特别注重人情的社会,尤其要防止“裙带关系”。
近些年,随着一些案例曝光,“干爹”一词被人们视为带有情色消费的贬义词。一些官员假借“干女儿”之名包养情妇,试图掩盖背后的权色交易。记者注意到,青神县出台的“六不准”政策中,明确提到禁止以“干儿女”等方式“打干亲”。
对此,田湘波表示,“打干亲”中的认“干爹干妈”方式易导致利益输送,“干爹干妈”可直接或间接地利用公权力为“干儿女”输送利益和好处。现实中,最为普遍的就是“干爹”与“干女儿”的权色交易关系。
比如,安徽宣州原市委书记赵增军、首都钢铁公司北钢公司原党委书记管志诚、成都市交通局原局长石全志等,都与“干女儿”长期保持着不正当的男女关系。贵州省政协原主席黄瑶因严重违纪落马前,被指包养情妇,有多位“干女儿”,且在当地已经是“公开的秘密”。石全志则挪用公款100万元帮助“干女儿”经营按摩公司。
随着权色交易的大量曝光,许多人士呼吁将性贿赂纳入到腐败打击的法治体系里。任建明告诉记者,贿赂的媒介非常广泛,但我国法律将贿赂媒介限定为财物,这有很大局限性。“只要是能够满足人的需求、符合人性的贪婪欲望,都可能成为贿赂媒介。”他建议,在完善立法方面,可参照其他国家的普遍做法,将贿赂的媒介修改为“利益”或如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的“不正当好处”。
杜绝公权力私人化
在官商圈子里,“打干亲”之所以能流行,原因很简单,就是有个当官的亲戚好办事。一些商人便削尖了脑袋想往官员的“亲戚”行列里钻。
例如,工程老板奉某为了承揽工程项目,将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教育局原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屈湘林认作“舅舅”,对屈湘林的服务可谓“无微不至”,逢年过节、庆祝生日,奉某都会向屈湘林送上红包,聊表心意……而讲感情的“舅舅”也对“外甥”关照有加。自2008年屈湘林分管县教育局计财、基建工作以来,奉某共承包教育系统工程项目50个,总金额达377万元,大部分未经过招投标程序。再如,重庆市北碚区原副区长赵文锐给儿子找了一个房地产老板做“干爹”,等等。他们最终都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对于官商勾结问题,任建明说:“官员手中的公权力被私人化,这是一个非常普遍而致命的问题。过去商人圈子里有这样一句话,‘不找市场找市长’。因为政府掌握大量资源,往往找到市长、找到公权力就是捷径。不仅政府采购的项目由官员决定,其他事情如削弱竞争对手实力,增强自我竞争优势方面,公权力都能起到很大作用。”
“虽然有政府采购法、建筑工程招投标法,但工程项目招标或土地招拍挂,最后往往都是由官员决定,区别只是其决定权有大有小。所以,导致照章办事走不通,找到实权更大的官员,却是绿色通道。”任建明说,正因为现实的制度和权力的架构存在缺陷,使得权力太好使了,不法商人才都要跟官员建立关系,或“打干亲”。
谈到权力构架,任建明进一步解释,权力结构设计一般为金字塔式。科学合理的架构中,顶层不是一个“尖顶”,而是一个存在制约的结构。“而现在的权力模式,还不完全是这样子,所以,会出现越往上越难监督的问题。另外,权力拥有的自由裁量幅度大,造成不仅顶层存在监督难、监督弱,层层都有此问题;不只‘一把手’难监督,在权力体系中,每个官员都会有监督不到的地方。”
对于解决办法,任建明认为,首先要将权力的结构性改革作为核心措施;其次,在结构优化过程中,保证监督权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再次,将个人和制度之间分权,更多地把权力的自由裁量幅度交给制度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