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帮助中心 咨询电话 400-8989-766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账号密码登录将于2023年10月1日0点关闭,
关闭后将统一使用手机号+验证码的形式登录。
请尽快确保手机号可用于接收验证码
立即注册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当前位置:华图在线 > 资料 > 时政热点 > 2016年公考时政: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述评 青山金山可"双赢"

2016年公考时政: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述评 青山金山可"双赢"

2016-02-16 09:45  |  华图网校  |  责编:钟鸿松 点击收藏

  各地政府的施政纲领中,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里,“生态文明”成为高频词。面向经济新常态,循着发展新思路,各地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转方式、优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上,努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增长。

  公众参与,厚植绿色发展根基。

  “爷爷,别给我买烟花,我今年不放了!”11岁的乐乐从重庆回天津过年,临行前提醒爷爷。乐乐经常拿爸爸的手机查看空气质量状况,知道放烟花爆竹会污染环境。

  放烟花爆竹的少了,参与“光盘行动”的多了。“中央八项规定”“光盘行动”同时被评为2013年度十大新词语。3年多来,干部戒奢尚俭,民间反对铺张浪费蔚然成风,低碳环保正成为新时尚。

  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能效家电,减少塑料购物袋等一次性用品使用,“随手拍”拯救家乡河流……越来越多的公民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的共识度不断提升,“最大公约数”正在形成。

  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更严厉的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牢牢守住生态环保红线

  如何破解“生态环境保护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状况?“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措施陆续发布实施,为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高屋建瓴全面部署。

  201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这是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后,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次全面部署。《意见》首次提出“绿色化”概念,并将其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并列,赋予了生态文明建设新的内涵,明确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实践路径。

  2015年9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印发,明确提出到2020年,构建起由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等八项制度构成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生态文明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严厉法治重拳出击。

  1月21日,备受关注的江苏泰州“天价”环境公益诉讼案尘埃落定。最高人民法院裁定驳回泰州一家企业的再审申请,被告企业被要求赔偿环境修复费用1.6亿余元的审判结果维持不变。社会各界拍手称快:新环保法,确实有钢牙利齿!

  2015年元旦开始实施的新环保法,被誉为“史上最严”。“公益诉讼”“按日计罚”“查封扣押”等撒手锏,成为沉重打击环境违法者的有力武器。据环保部统计,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国实施按日连续处罚案件611件,实施查封、扣押案件3697件,实施限产、停产案件2511件;环保与司法部门通力合作,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1478件。

  《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通过,并于今年元旦开始施行;立法机关正加快推进《水污染防治法》修订;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前期工作紧锣密鼓开展。中国生态环境法治体系不断完善、加严。

  督促地方推进环保。

  1月中旬,环保部约谈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等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地方政府,要求坚决制止破坏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

  以敦促地方政府落实环保责任为目的的综合督查及环保约谈,在过去一年备受瞩目。河北廊坊市、江西九江市、安徽铜陵市、云南昭通市等地的党委“一把手”,先后出现在当地的综合督查情况反馈会上。

  从“督企业”到“督政府”,综合督查及环保约谈推动各地加强环境治理,严格环境执法,加大监管力度,一批突出的环境问题得到解决,一些地区的环境质量得以改善。困扰河南焦作市民十余年的山阳区龙源湖公园养殖场污染彻底消除,呼和浩特市查封了沙尔营煤炭物流园区内56家无证照、无环保设施的煤场。

  治污攻坚初见成效。

  中国坚决向污染宣战,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被称为“气十条”和“水十条”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先后发布实施,各有十个方面35项具体措施,为打赢治污攻坚战提供了充沛“弹药”和真金白银。

  各地多措并举防治大气污染,提升了“气质”,减轻了公众的“心肺之患”。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338个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同比下降7.4%;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50微克/立方米,其中161个可比城市同比下降11.3%。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后,各地以水环境质量考核为抓手,突出重点流域、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一些地方一度不能洗涤、不能灌溉的河流,水质改善,恢复生机。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取得显著进展,充满盎然生机的中国呈现在世人面前——

  赢得永续发展光明未来

  河北省武安市活水乡,高如增兄弟7人早些年一直开铁矿,现在华丽转身搞旅游。七步沟景区2012年开始运行后,游客数量从不足15万人次,逐年递增到去年的50万人次,今年春节期间来自省内外的游人络绎不绝。“铁矿资源总有采完的时候,七步沟这个自然资源,祖祖辈辈不会用完!”高如增对未来充满信心。

  随着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持续推进,无数人的生产生活乃至命运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个日益变绿变美、充满盎然生机的中国,呈现在世人面前。

  这是发展日益低碳节能的3年——

  “最大的决心会产生最高的智慧。”2015年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通过《巴黎协定》,成为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的里程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高度评价中国作用,认为中国对《巴黎协定》的达成作出了历史性的突出贡献。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行动”可圈可点。

  中国把应对气候变化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通过法律、行政、技术、市场等手段全力推进。目前,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球总量的24%,新增装机容量占全球增量的42%,已成为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第一大国。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中国承诺”作出表率。

  面向未来,中国向国际社会宣布了低碳发展的系列目标,包括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等。“虽然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但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实现我们的承诺。”

  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积极承担应尽的责任,倡导并推动各国携手应对生态危机、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共同守护地球家园,得到国际社会“点赞”。

添加您的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免费领取专属学习礼包

2016年公考时政: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述评 青山金山可"双赢"

领取资料 咨询优惠

  123  共3页
标签: 时政热点解读    

咨询优惠

添加您的

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领专属好礼
常见问题

有协议班吗?

一课时多长时间?

手机可以观看吗?

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吗?

可以下载吗?

课程包含图书吗?

错过直播有回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