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帮助中心 咨询电话 400-8989-766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账号密码登录将于2023年10月1日0点关闭,
关闭后将统一使用手机号+验证码的形式登录。
请尽快确保手机号可用于接收验证码
立即注册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当前位置:华图在线 > 资料 > 行测 > 2016年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修辞辨析题解题技巧—通感和互文

2016年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修辞辨析题解题技巧—通感和互文

2016-03-07 10:17  |  华图网校  |  责编:钟鸿松 点击收藏

  2016年公务员考试联考报名陆续开始,国考面试也陆续进行中,特此,华图网校与您分享2016年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修辞辨析题解题技巧—通感和互文。预祝您成“公”!更多资讯请关注“华图网校资料”

  比喻、排比、比拟、夸张……这些修辞手法是大家比较常用也比较常见的,但有两个修辞也是修辞格中比较常见,但大家却并不是特别熟悉的,即通感和互文。下面来分别介绍一下这两种修辞手法。

  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具体运用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如“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就是将嗅觉和视觉交错到一起,就是通感的修辞手法。

  互文,又名互辞,是古代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对互文的解释是:“ 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即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互不相干,实则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互文由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句子的意思。这类句子比较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理解时,要瞻前顾后,不能偏向哪一方,也不能把它割裂开来理解。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完整,全面的掌握这类句子的真正意思。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中并非单独指秦朝的月亮,汉朝的关卡,而是说秦汉时期的月亮和秦汉时期的关卡,这就是互文的修辞手法。

  下面,我们来看两道例题,学习一下这两种修辞手法在题目当中的运用:

  【例1】下列诗句使用互文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C.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D.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答案】A

  【解析】A项是说千万里的冰和千万里的雪,上下呼应,因此是互文手法。B项是比喻修辞,将西湖比喻成西子。C项是夸张的修辞手法。D项是比喻手法,将山比作银蛇,将原野比喻为蜡像。因此选A。

  【例2】下列句子使用通感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

  B.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C.你的眼睛像天上的星星。

  D.你的笑容很甜。

  【答案】D

  【解析】D项看到笑容是视觉,而甜美是味觉,因此是视觉和味觉的交错,是通感的修辞手法。A项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黄河比喻成摇篮。B项是成串结构相同的句子,因此是排比的修辞手法。C项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眼睛比喻为天上的星星。

  华图网校带你轻松获悉更多重要信息,想了解更多2016年时政热点及资讯,请访问“时政热点频道”!
时政热点频道

添加您的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免费领取专属学习礼包

2016年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修辞辨析题解题技巧—通感和互文

领取资料 咨询优惠

咨询优惠

添加您的

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领专属好礼
常见问题

有协议班吗?

一课时多长时间?

手机可以观看吗?

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吗?

可以下载吗?

课程包含图书吗?

错过直播有回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