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事业单位综合备考:不要试图给90后贴标签请平视他们
作为一个90后,我唯一有底气说的大概只有这一点:90后是多样化的一代,所以,不要试图给你遇到的90后贴标签。俯视或仰视都没必要,我既不想受到偏见,也讨厌被莫名其妙地呵护,同时反感言过其实的赞赏,平视就好。
2016事业单位综合备考:不要试图给90后贴标签请平视他们
有种说法,90后不喜欢别人叫自己90后。忝列90后的我深表同意。最近,因为媒体的一些报道和评论,让90后又一次成为被讨论的对象。其实,引发争议的 “90后不替领导订盒饭”,只是一则旧闻。时隔4年,这个故事依然能戳中人们的神经,“不好管理”“叛逆”“个性”或“任性”,似乎已经成为90后摆脱不掉的群体标签。
单纯把人按出生年份划分,难免简化和片面。作为一个90后,我觉得我们和80后、70后,甚至我们的父辈60后的相似性大于差异性。就拿“不买盒饭”表现出的叛逆一面来说吧,真是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谁的青春不叛逆?人不轻狂枉少年。犹记80后的韩寒横空出世时,还是小学生的我在电视机前看他参加《实话实说》。那股子叛逆的傲慢劲,堪称空前。再长大点读《八十年代访谈录》,惊讶地发现原来“80年代新一辈”,也就是60后,我们的爸妈,年轻那会儿也是跩得没边。
同样,在随大流、与社会妥协和变得市侩方面,后浪也不输前浪。80年代的天之骄子工作数年后,已经成了让实习生买盒饭的领导;而曾经被认为个性十足的80后、90后,也前仆后继地想要挤进“不自由”的体制内,当一名公务员。
如果说90后有什么新的特点,那不是因为我们突然就天赋异禀了,而是因为不同的时代,在相似的人身上留下了不同的烙印。我的一个发现是,90后、00后不过是80后的延续。按出生年代划分人群的做法,正是从80后开始在中国媒体上大行其道的。而且,上世纪80年代还定义了另一代人,那就是那会儿正年轻的“80年代新一辈”。这背后真正具有分水岭性质的事件是改革开放。从80后开始,中国人习惯给每个十年贴一轮新标签,这正说明了改革开放使我们进入了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期。从世界范围来看,是技术导致了时代特点的加速更迭。深远影响当下生活的互联网技术也正是在80年代逐渐成熟的,而且中国一开始就赶上了这一轮技术变革。由此,90后真的没什么特殊的,他是一个重大历史转折的余韵。
但是现在,舆论好像就是对90后有特殊的偏好:一个年轻人做了一件荒唐的事,标题里非要加个“90后”,这已经成了惯例。而一个年轻的创业者要给自己的创业项目造势时,也一定要冠以“90后创业者”之名。在前一种语境中,90后被俯视,是不懂事的小年轻;在后一种语境中,90后又被捧得高高在上,代表着新锐、创意和进取。俯仰之间,唯独缺了平视,这和舆论本身的夸张偏好有关:贬低90后的任性,网站可以赚点击量;吹捧90后创业者,也有资本炒作的成分。与其讨论90后是什么,如何与90后相处,怎么评价90后?不如实实在在以平视的眼光看我们做了什么。如此,所谓的“群体特点”,其实是背后的时代特点,也就自然显现了。
今年年初发布的《2015年度大学生公益现状调查报告》显示,90后是一个对公益特别热心的群体;根据去年年底社科院发布的《2015中国创业心态调查报告》,80后才是创业主力,而被资本和媒体追捧的“90后”创业意愿不如前者。4月20日,《中国青年报》登出的一篇报道《小时代的利他主义试验》关注了80后、90后中的一个群体——“新知识青年”,他们致力于利用互联网传播严肃的学术研究和社会观察,这似乎又和经常与90后联系在一起的“娱乐化”背道而驰。
以上的这些调查、分析,展现了90后的多样性,在改革开放后,自由选择的空间变大,多样性是顺理成章的趋势。作为一个90后,我唯一有底气说的大概只有这一点:90后是多样化的一代,所以,不要试图给你遇到的90后贴标签。俯视或仰视都没必要,我既不想受到偏见,也讨厌被莫名其妙地呵护,同时反感言过其实的赞赏,平视就好。
此刻,在百度搜索栏输入80后、90后、00后,得到的反馈结果数量分别是9050万,9160万和3800万条。可以想象,几年之后,00后的搜索反馈数将会反超“前辈”。新的争论和审视降临之时,新一代的年轻人能得到平视吗?
添加您的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免费领取专属学习礼包
领取资料 咨询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