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公务员面试热点:低价救命药,越来越高频率出现缺货
2016年各省公务员笔试已经结束,接下来考生们就要积极准备面试了,华图网校特为大家总结了2016年公务员面试热点:低价救命药,越来越高频率出现缺货,希望可以帮助考生们顺利备考。
2016年公务员面试热点:低价救命药,越来越高频率出现缺货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这个五一节,赵碧珍觉得特别漫长,她患有心脏病,需要开胸更换心脏瓣膜,因为手术必用药鱼精蛋白缺货,她只能在病房里排队等药。她的病友们等不及,已陆续离开,她一直在等待,但不知何时能等来“救心”的药。低价救命药,越来越高频率出现缺货。(5月3日《华西都市报》)
鱼精蛋白全国性缺货,今年并非第一次。5年前,也曾经出现过。低价救命药,越来越高频率出现缺货。有医生分析,这与药品价格低,企业利润薄、无生产积极性有关。(5月3日新华网)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人民网理观:解决药品短缺,不只是简单的价格高低、药厂生产、市场调节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只要关乎全民健康、关乎广大民生,政府就应该担起保障的责任。换句话说,不能把价格低作为生产必备药的挡箭牌,不能让企业简单以收益作为衡量标准,不能使市场在调整民生需求尤其与生命健康有关的药品需求时出现盲目滞后。
由此可见,补足短缺药物的货仓,需要多管齐下,而不能归咎于单独某一方。从生产角度看,药品的供给侧需要进一步强化,一方面优化药物生产结构,必要且低价的民生药不能下线,另一方面进一步研发高品质、好疗效的新药物。从政府角度看,建立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十分急迫,不能因没药而让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期甚至付出生命代价,针对患者对不同必备药物的需求程度建立药品目录,既强化针对药厂的采购力度,又建立跨省、跨区域的储备制度,力争实现采购、储备、调拨的专门化和机制化。同时,根据市场的供需反馈,建立低价药、民生药的动态监测情况,及时掌握市场价格和市场存量,做到定期跟踪、定期反馈。可以说,用政府力量为民生健康保障兜底,即使需要为此买单,再充足一些也不为过。
@光明网: “鱼精蛋白”是从鱼类新鲜成熟精子中提取的一种碱性蛋白质的硫酸盐。因为制药工艺要求很高,全国只有两三家企业有资质生产这种生物制剂。但因为定价偏低,生产积极性可想而知。问题恰恰在于两个层面:第一,此药既然没有可替代性,又属于救命的基础用药,“特殊保障机制”在哪里?市场不是万能的,价格调节更不是零风险的,明知断供有生命危险,公共责任为何不能兜底呢?第二,鱼精蛋白“断供”无论是涨价前的“逼宫”、抑或是“技术攻关”的症结,医药监管部门了解内情吗?既然5年前上演过此般“险情”,相关部门为此做了哪些改进、有过怎样的应急作为?
当微信朋友圈在悼念“长效青霉素仅剩两药企生产”的时候,实际上,更多知名或不知名的廉价药,早就音讯杳无、消逝无痕。今年初,据媒体报道,受原材料价格急剧上涨、利润不足等因素影响,西地兰、注射用红霉素、潘生丁等多种供应数十年的基本药物,正逐渐从市场上消失,患者只能用其他高价药替代。一项对全国12城市40余家三甲医院临床用药情况的抽样调查显示,国家和地方增补的基本药有500多种,其中有342种短缺。
便宜药不长命,不过是情理中的事:成本翻倍,定价却束手束脚,亏本买卖自然没人愿做;更为共识的祸首,是逼着医疗机构用“贵药”的以药养医机制。有疗效,无“钱”途,劣币驱逐良币,“廉价药”自然就死在“过于廉价”的症结上。这些道理,并不新鲜。有人说,只有政府、药企和医院三方博弈后找到“市场平衡点”,“药价高杀人、药价低要命”的乱象才会终结。但问题是,有多少等着救命的病患,能等得起这漫长无期的“若干年”?5年了,救命的鱼精蛋白还在断货。这“续命”的责任和作为,还要等待多少个“5年”?
@荆楚网秦征征:明明有药可医,因用量小、利润少,药企不愿生产,医院不愿储备,怕蒙受损失,最后是病人求药无门,这实在很残忍。其实药价放开定价后,出现了一波廉价药涨价的现象,但放开政府定价,仍难解廉价稀缺药之困,由于药物价格低廉,企业无利可图,即使手握批文也不会轻易加设生产线,加大产量。
企业终究要逐利,如果光讲社会责任与道德良知,而让企业做赔本买卖,恐怕不能长久。所以说理应有好的制度设计来促使医药双方无缝对接,将人类目前已经有能力制服的疾病祛除净尽。让救命药不再缺货,仅靠医药双方的良心、道德维系还远远不够,有业内人士建议,首先,允许药企适当涨价,事实上,一些几元钱的廉价药即便涨点价,绝对价格依然不高,老百姓能够承受,而药企的生产积极性也会得以确保。其次,政府对某些廉价药的生产进行专项财政补贴,避免纯市场运作下的“无利性淘汰”。这之中,公众对于廉价药涨价应有正确认识,不能苛求药企“亏本奉献”,但“合理涨幅”的确定,需要成本公开与权威核算。
“救命药”的心灵震荡是对企业和政府责任的拷问,更多的企业要从中明了“良心”的真谛,于企业发展中选找到了“社会责任”;更多的政府职能部门要担起自身的责任,为公民营造安全环境。只有政企合力,社会才能安康。
@张西流:药品对于病人来说,是生命健康的保障,要想改变其紧缺的问题,首先政府应对症下药,给力药品生产企业,特别是,对于“鱼精蛋白”等低成本廉价药的生产,应给予政策上的保护及资金上的扶持。比如,政府可将“鱼精蛋白”等市场紧缺、生产利润不高的药品,列入国家基本药物保障体系,实行以政府补贴的方式来扶持制药企业定点生产,而一旦药企生产药品处在不盈利的状态,政府可以制定“保护价”,采取集体采购、补贴等方式给予扶持,以维护药品制造商的利益,调动制药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然而,有了政府的扶持还不够,还需要药企拥有“救死扶伤”的道德基因,不要一味地追求利益至上,应具有一颗公益之心,以无私的精神来用心制造廉价药,不论药价高低贵贱、无论赚多赚少,都要尽量满足市场需求,保证患者能够及时用药,解除病痛。特别是,有关部门应规范药品流通渠道,规范药品市场,严厉打击黑市药品交易行为,让患者用到更多的廉价药、放心药。
@广州日报禹海君:必须承认,市场总有短板,总有市场调节之手无法解决的地方,廉价救命药就属于这样的短板。就此而言,亟需政府宏观调控出手,在市场之外寻求破解之道。值得肯定的是,2015年2月,国家工信部和国家卫计委等四部委已就基本药物定点生产试点下发过通知,可见政府对采取宏观调控解决廉价救命药稀缺有所认识和行动。
只是,此次试点不仅种类太少,仅仅针对4种稀缺药,而且缺乏动态的稀缺药生产目录。可以说,这样的试点远没有起到根治问题的效果,也无法体现政府的担当。如今,廉价救命药短缺再次成为舆论焦点,就足以说明宏观调控缺乏力度。对此,相关部门需要重新检视定点生产试点政策,更需要探索解决廉价救命药的治本之道。
或许,只有加快推进廉价救命药定点生产试点,明确稀缺药目录增减规则,让市场解决不了的通通交由宏观调控。同时,建立完善稀缺药品交易平台,广泛收集市场需求信息,以提高定点生产种类的针对性,探索建立全国性的储存配送链,实现需求与生产供给的协调,加大对黑市坐地起价的打击力度等等,廉价救命药才能不再成为舆论焦点。
华图解析: “鱼精蛋白”是一种救命药,在心脏手术中采用了体外循环的患者,术后必须使用鱼精蛋白,无其他药品可替代,然而就是这样一种“救命药”,却在市场上是“一药难求”,业内人士分析,这与药品价格低,企业利润薄、无生产积极性有关,甚至有医生猜测,此次可能是药品生产企业涨价的前兆。可见,廉价“救命药”,已经陷入了“逆淘汰”困局,不仅扰乱了药品市场秩序,而且损害了患者的基本利益。
人类与生俱来就会不停地与各种疾病作斗争,如果说因为找不到治疗疾病的方法,那是令人无奈的客观现实,有待不懈努力。但某种病明明有药可医,因用量小、利润少,药企不愿生产,医院不愿储备,怕蒙受损失,最后是病人求药无门,这实在很残忍。
据相关人士表示,廉价药品正以每年几十种的速度消失。不能不说,廉价药缺货已经成为横亘在病人面前的心头大患。有业内人士建议,针对临床必需、不可替代、用量不确定、企业不常生产的抢救用药及罕见病用药,以省或地区为单位建立此类药品的储备制度。但具体情况而言,这一呼声似乎没有产生太大的效果,廉价药缺货情况依旧严重,还希望有关部门依靠自己的职责,制定一套可行的方案,抑或建立某些特定药品的收储制度,以防在病人急需药品救命时,出现“叫天天不应的现象”,毕竟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添加您的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免费领取专属学习礼包
领取资料 咨询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