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帮助中心 咨询电话 400-8989-766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账号密码登录将于2023年10月1日0点关闭,
关闭后将统一使用手机号+验证码的形式登录。
请尽快确保手机号可用于接收验证码
立即注册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当前位置:华图在线 > 资料 > 面试 > 2016年公务员面试热点:残疾老人种树感动河北却遭遇烦恼

2016年公务员面试热点:残疾老人种树感动河北却遭遇烦恼

2016-06-07 14:34  |  华图网校  |  责编:田志英 点击收藏

  423联考已经结束了,每个省份的笔试成绩也在陆续公布,大家也越来越关心面试的相关内容。众所周知,面试的题目一般都会跟当今社会的一些热点现象紧密相关。华图网校特为大家分享2016年公务员面试热点:残疾老人种树感动河北却遭遇烦恼,希望可以帮助考生们顺利备考。

2016年公务员面试热点:残疾老人种树感动河北却遭遇烦恼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最近一篇《一个没有双臂,一个失去光明,两位中国农民获得了CNN大写的赞!》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被广为转发,在河北省井陉县冶里村,两个50多岁的残疾好朋友贾海霞、贾文其相互扶持,在15年的时间里植树上万棵,硬是把昔日荒凉的荒滩变成了一片密密丛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旗下的GBS工作室以此为题材制作的一则短片,在Facebook、Youtube等平台累计播放破百万,感动了无数人。(5月28日人民网)

  主动联络本地媒体报道的那一年,盲人贾海霞没有想到,三年后,他会因为外媒的报道而名扬世界。而他和他十几年的种树搭档失了双臂的贾文其,也被媒体这三年以来塑造的光辉形象,给困住了,招来了市委书记的慰问,“感动了河北”,但作为“植树绿化”的典型,老兄弟俩如今感觉进退两难,“再也不敢卖河滩上的那些树了。”(5月31日澎湃新闻网)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新京报佘宗明:二位老人在自理犹难的情况下,选择了自力更生,已殊为不易。本已令人钦佩,也是种难得的修为。但也许在有些人包括地方官员、媒体眼中,光身残志坚,还缺乏足够的“爆点”。所以他们要揠苗助长,将其拔高到更崇高的角色设定上,将其经历塞进无私为公、为环保做贡献的“剧情框架”中。比如,有乡里干部就找二人谈话:“说弄不好了是你们的事,弄好了大伙都沾光”;有媒体则搞“引导式采访”:“你这样说(最希望的是把树卖了都变成钱)我们就拍不了了。”这无疑是种道德绑架。残疾植树老人也是人,也有吃饱饭的基本诉求,而非裱在道德橱窗上的脸谱化人物。更何况,老人植树为了卖钱,也并非什么道德瑕疵,他们是立字为据依契约行事的,而地方绿化也需要这类市场化的手段去推动。要知道,在公共社会里,我们尽好本分,就是给社会进步添增量。所以,还是尽早摒弃对残疾植树老人的道德完人想象吧,让他们“饿着肚皮喊好”,本质上也不是追求道德,而是反道德。

  @人民网蒋萌:必须指出,种树卖钱与绿化荒滩,并不矛盾。卖树不等于把树砍光,合理适度利用已成材的树木并无不可,卖树所得可以改善种树人的生活,资金还可以用于再投入、种植新树苗。本质上,这是一种可持续的循环经济。如果只能种不能卖,植树成为纯奉献与纯公益事业,会关上市场化投资这扇大门。当一件事显得过于“高冷”,参与的门槛会提高,甚至成为“曲高和寡”。某些看似“至纯至尚”的宣传与定位,会对当事人造成“捧杀”,与接地气、普及推广背道而驰。就本例而言,两位老农长年植树,本可以既绿化荒滩,又脱贫致富,于环境于自身实现“双赢”。但在外部的道德绑架下,两位老人陷入“卖树就不道德”、“利己就与环保对立”的怪圈泥潭。基于此,必须对道德绑架说不,对当事人松绑。无论从情理还是从法理上,两位老人不“欠”任何人的,不必背负卫道士给予的枷锁。现眼出丑的是那些道貌岸然的捧杀者以及什么都没干却要“沾光”的人。

  @红网李蓬国:在为两位老人感动之余,我觉得也有“美中不足”之处,可以说是“八分感动两分遗憾”。近两年来也有不少媒体进行过报道,最近的一次是央视新闻周刊“岩松说”栏目,对他们的事迹做了专题介绍。可是,两位老人之前的成名都没有CNN这次来得“猛烈”,这种“出口转内销”式的轰动与感动,多少折射了人们某种程度上的“文化不自信”。二憾在于“起于感动,止于感动”。二老“成名”后,曾有爱心人士寄来数千元,但他们也明白,单靠别人爱心救助无法解决根本问题。他们的感人事迹也没有使得身边的人行动起来,参与其中,反而引来了村里不少人的背后议论。“我们两个残疾人出了名,就有很多人嫉妒我们,不看好我们在山上植树灌溉的做法。”

  感动,但别止于感动。我们既要为两位老人的精神点赞,更要努力改变这种“独角戏”的局面。我以为,应该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实施生态补偿等办法,从物质和精神上鼓励更多的人投身到生态保护中去,才能让精神高贵之人不再贫困,让更多起于感动之人进而行动起来,如此,生态之路才是持久之路。

  华图解析:一个有视力残障,一个失臂,相互扶持,在15年间植树上万棵,把昔日荒滩变成了茂密丛林,感动无数人。然而,当各种荣誉和采访纷至沓来,此时,种树的老人却遭遇了新的烦恼,他们“再也不敢卖河滩上的那些树了。”

  其实,他们之所以走上了种树之路,是因为贾文其曾把25元购买的一棵树,卖到了1800元。对于两位没有一技之长,没有多少土地,又身有严重残疾的农民来说,在谁都看不上的荒滩上种树,似乎是脱贫致富的唯一道路。现如今,砍来的树枝都长成了小树林,荒滩变成了绿地,老人似乎已经看到了自己晚年的保障,然而,现在却面临宁可发大水被冲走也不让卖的窘境,变成村里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既然当年签了合同,秉承契约精神,老人种的树就应当属于私有财产,他们有自主处置权。

  其实,种树就是一种行善,但媒体塑造的形象大大拔高了“行善成本”,以致种树的老人被困在“道德神坛”。我们的社会是普通人的,我们需要的是制度规范,而不是道德枷锁。所以,面对残疾种树老人的烦恼,当地政府部门应当引起重视,保住这片来之不易的树林的同时,更要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应该从物质和精神层面上,给予他们与多年付出相匹配的补偿,让他们实现“名利双收”。

添加您的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免费领取专属学习礼包

2016年公务员面试热点:残疾老人种树感动河北却遭遇烦恼

领取资料 咨询优惠

咨询优惠

添加您的

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领专属好礼
常见问题

有协议班吗?

一课时多长时间?

手机可以观看吗?

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吗?

可以下载吗?

课程包含图书吗?

错过直播有回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