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帮助中心 咨询电话 400-8989-766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账号密码登录将于2023年10月1日0点关闭,
关闭后将统一使用手机号+验证码的形式登录。
请尽快确保手机号可用于接收验证码
立即注册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当前位置:华图在线 > 资料 > 每日一练 > 【2016年9月27日解析】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

【2016年9月27日解析】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

2016-09-27 11:29  |  华图网校  |  责编:田志英 点击收藏

  2017年公务员考试新一轮向我们走来,提前备考充分准备,华图网校为您精编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帮助广大考生有针对性且更全面的复习知识。以下是:9月27行测各类题型练习题解析。

  1、正确答案是 D。

  【来源】2009年广西《行测》真题2009

  【考点】心理学类

  【解析】

  本题中从众型思维枷锁指的是一种不良的思维定势,而且这种不良的思维定势是属于附和性的人云亦云,缺乏自己的独立见解。所以A项明显属于,B项大人们纠正孩子的左撇子也是基于大部分人都是习惯于右手为先手,也是基于一般性的意见而进行的改观,故此也属于。C项也是基于民众对于专家意见的信赖所产生的从众型枷锁。D项并不是中学生的附和性体现,学校只是做出了规定,但这种规定并不是一般人的习惯性思维的体现。所以小军的行为不能算作从众型枷锁。故此选D。

  2、正确答案是 A。

  【来源】2009年广西《行测》真题2009

  【考点】心理学类

  【解析】

  本题中创伤后应激障碍最核心的本质体现为不是人为可以决定的障碍,是属于不可控制的障碍。选项中BCD都是基于一定的灾难所延伸的持续性的后果,梦中也好、呢喃自语也好或是精神疾病都是不可人为控制的因素。而A项中小明被蛇咬过虽然是一种灾难,但是他再也不到野外郊游终其本质还是基于他主动性的选择不到野外郊游,而不是客观的不能控制的。故此A项不是创伤后应激障碍。

  3、正确答案是 A。

  【来源】2010年12省市联考(重庆/辽宁/海南/内蒙古/天津/陕西/云南/湖南/广西/山东/宁夏/西藏)《行测》真题2010

  【考点】成语辨析

  【解析】

  第一空,根据前文的语境信息“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可知,填入的成语含义应与之对应;“天马行空”指马奔腾神速,像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多比喻诗文、书法等气势豪放;也比喻才思敏捷;置于此处符合语境。第二空,根据前文语境“如果给创意制定一个框架的话,可能会束缚创意”可知,此处强调缺乏创新,“按部就班”指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置于此处符合语境。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纠错】

  根据第一空的语境信息可排除B、D项。语境强调没有规律可循,B项“稍纵即逝”指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D项“标新立异”指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二者含义与文中的语境信息均不对应。第二空语境强调“没有创意”,C项中“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与文义不符

  【释义】

  天马行空、稍纵即逝、自由自在、标新立异

  “天马行空”指马奔腾神速,像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多比喻诗文、书法等气势豪放。也比喻才思敏捷

  “稍纵即逝”指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自由自在”形容没有约束,十分安闲随意

  “标新立异”指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循序渐进、熟能生

  “按部就班”指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熟能生巧”指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4、正确答案是 A。

  【来源】2010年12省市联考(重庆/辽宁/海南/内蒙古/天津/陕西/云南/湖南/广西/山东/宁夏/西藏)《行测》真题2010

  【考点】意图判断

  【解析】

  本题提问方式为意图判断,实为找寻文段主旨。文段前半部分将中国古代科学与古希腊做了对比,得出中国古代科学的缺点是“不擅长观察、认识物体运动并形成系统的理论”。最后一句强调中国古代科学的优点在于“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前后两部分由“相比之下”连接,为并列关系,因此作者说话的主要目的和意图应全面概括前后两部分的内容,不能偏颇。换言之,文段意在说明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特点。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纠错】

  B项表述有误,文段只提到“中国墨家的力学传统在战国之后就中断了”,并没有说“中国古代科学传统中断”。C项为文段前半部分将中国和古希腊作对比时的一个观点,不能全面概括文段意图。D项中“力学理论的不完备”只是举例说明中国古代科学的弱点,且其只是围绕文段前半部分展开,故予以排除

  5、正确答案是 A。

  【来源】2010年12省市联考(重庆/辽宁/海南/内蒙古/天津/陕西/云南/湖南/广西/山东/宁夏/西藏)《行测》真题2010

  【考点】意图判断

  【解析】

  文段从“人口密度”的概念解释出发,通过一系列关联词“但……不能……也不能……”指出这一概念的缺陷所在,接着用“为了”引导出“补充性密度指标”与“人口的数学密度”的概念,阐述了“人口密度”这一概念从粗划分到细划分的演变过程,其实意在对这一演变的原因进行解释。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纠错】

  B项中论述主体为“补充性密度指标”,与文段论述主体不一致。C项表述错误,作者意在说明的并不是表现形式,而是对人口密度这一概念的演变的原因解释。D项“土地面积和人口成分的关系”只是人口密度的初始含义所反映的重点,不是作者说话的目的和意图

  【查看公务员考试备考今日真题】

>>查看所有每日一练<<

  福利来袭:你能拥有“上知天文,下知最新时政热点”超能力,申论高分必备神器尽在【时政热点频道】

时政热点频道

添加您的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免费领取专属学习礼包

【2016年9月27日解析】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

领取资料 咨询优惠

咨询优惠

添加您的

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领专属好礼
常见问题

有协议班吗?

一课时多长时间?

手机可以观看吗?

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吗?

可以下载吗?

课程包含图书吗?

错过直播有回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