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山东省直备考必备锦囊-事业单位考试备考技巧
专题四 2018年10~2019年2月全国时政热点
一、2018年10月
1.生态环境部日前表示,生态保护红线主要保护的是生态功能重要和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的区域。目前15个省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已经结束。剩下的16个省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待国务院批准后由省级人民政府对外发布。初步估计全国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比例将达到或超过占国土面积25%左右的目标。
2.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11月5日至10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这是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博览会。倒计时一个月,各类展品正从西欧、南太平洋、中美洲、南部非洲漂洋过海、日夜兼程赶往上海,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
3.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海南省机构改革方案》,这是首个获得中央批复的省级机构改革方案。近日,海南省一批新部门集中组建挂牌。
4.2018年10月8日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纪念日。15年前,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正式签署《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将中国—东盟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中国成为第一个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对话伙伴国。
5. 我国首个大型商业化光热示范电站——中广核德令哈50MW光热示范项目正式投运。中广核德令哈光热示范项目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的戈壁滩上,占地2.46平方公里,项目由25万片共62万平方米的反光镜、11万米长的真空集热管、跟踪驱动装置等组成。这些巨型反光镜就像向日葵一样,可以跟踪太阳的转动,把热量源源不断地收集并贮存起来,实现24小时连续稳定发电。
6. 氢能具有燃烧热值高、清洁无污染、利用形式多、可储能等优点。10月11日发布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提到,我国是第一产氢大国,具有丰富的氢源基础;到2050年氢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占比至少达10%,广泛应用于交通、化工原料、工业、建筑等领域,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7.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同志《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书,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即日起在全国发行。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8. 习近平10月15日主持召开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军民融合发展法治建设的意见》。习近平强调,强化责任担当,狠抓贯彻落实,提高法治化水平,深化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协同创新,加快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会议要求,要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统一协调相关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项目,统一调动所需的人、财、物等创新资源,形成整体合力。各有关部门和地区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发扬钉钉子精神,实干苦干,不断取得军民融合发展新成效。要加快工作机构建设,尽快实现机构到位、职能到位、人员到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敢于啃硬骨头,积极开展创新实践。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抓军民融合发展任务落实作为重大政治责任,自觉在大局下把方向、定政策、抓落实,勇于革故鼎新,坚持埋头苦干,不断开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
9. 日前,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并印发《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方案》明确,发挥海南岛全岛试点的整体优势,紧紧围绕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和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把海南打造成为我国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
10. 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10月20日上午在湖北荆门漳河机场成功实施首次水上试飞任务。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电表示热烈祝贺。习近平希望各有关方面继续弘扬航空报国精神,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奋力推动创新发展,再接再厉,大力协同,确保项目研制成功,继续为满足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和国家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需要、实现建设航空强国目标而奋斗。
11.10月24日,历经十余年研究论证与施工建设之后,我国又一项世界级工程——港珠澳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它是世界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公路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创造了一系列“世界之最”,可谓名副其实的超级工程。
二、2018年11月
1.10月31日,三峡水库水位达到175.0米,实现2018年试验性蓄水目标。这标志着三峡水库连续第九年圆满完成175米试验性蓄水任务,为今冬明春发电、航运、供水、生态提供有力保障。
2.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11月5日在上海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主旨演讲,强调回顾历史,开放合作是增强国际经贸活力的重要动力;立足当今,开放合作是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现实要求;放眼未来,开放合作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时代要求。各国都应该积极推动开放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
3.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11月7日在浙江乌镇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一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各国利益更加紧密相连。为世界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迫切需要我们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迈进。
4. 今年,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其中明确提出,“省级党政机构改革方案要在2018年9月底前报党中央审批,在2018年年底前机构调整基本到位。”近日,随着上海等地公布省级机构改革方案获批消息,全国31个省区市的省级机构改革方案已全部获得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从公开的方案看,改革后的党政机构数量,北京为65个,重庆、天津为64个,上海为63个,广西为58个,海南和宁夏为55个,其他省份大多不超过60个。值得注意的是,有的省份在公布方案的同时,还特别公布了改革后的精简比例。
5. 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17日应邀出席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莫尔兹比港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表题为《同舟共济创造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强调要为世界经济发展把握正确方向,为国际社会找到有效治理思路,同舟共济,共同驾驶世界经济的大船驶向更加美好的彼岸。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将为世界各国共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同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阳光大道。
6. 11月19日2时0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十八、十九颗组网卫星。此次任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后续将开展系统联调和性能指标评估,计划年底前开通运行,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导航服务,迈出中国北斗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
7. 2018年11月15日至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8. 第六届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在广东湛江开幕。会上,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发布了《2018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2017年,海洋经济发展成效小幅提高。涉海就业人员持续增加,总规模达3657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总数的4.7%。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47个海洋公园,每万人海洋公园面积达3.8公顷。
9. 世界海拔最高、海拔跨度最大的超高压电网工程——藏中电力联网工程11月23日竣工投运。工程起于西藏昌都市芒康县,止于山南市桑日县,跨越西藏三地市十区县,结束了西藏中东部地区电网孤网运行的历史,实现了西藏主干电网从220千伏向500千伏的跨越升级。
10. 11月30日起,习近平主席将出席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并对阿根廷进行国事访问。
三、2018年12月
1. 当地时间12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葡萄牙总统德索萨举行会谈。两国元首一致同意,以中葡建交40周年为新的历史起点,推动中葡友好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果,谱写中葡关系发展的新篇章。
2. 12月7日12时1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沙特—5A/5B卫星发射升空,搭载发射10颗小卫星,卫星均进入预定轨道。
3. 从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获悉: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嫦娥四号探测器后续将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最终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并通过已在使命轨道运行的“鹊桥”中继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
4. 12月10日,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5. 内地与香港12月14日在港签署《CEPA(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货物贸易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将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标志着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推动CEPA升级的目标提前完成。
6. 2018年12月16日,以“新时代、新供给、大健康、大发展”为主题的博鳌健康产业发展论坛2018年年会在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开幕。
7.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12月18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8. 12月22日7时51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虹云工程技术验证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该星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系统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
9. 2018年12月28日,我国第一个基于5G技术的国家级新媒体平台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开建。当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及华为公司在北京共同签署合作建设5G新媒体平台框架协议。
四、2019年1月
1. 中国政府网2019年1月2日公布《国务院关于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的批复》。批复指出,经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原则同意《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总体规划是雄安新区发展、建设、管理的基本依据,必须严格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
2.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3. 2019年1月10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
4. 2019年1月23日,国产首个市域动车组在温州轨道交通S1线上线运营。作为市域铁路的核心装备,S1线使用的市域动车组,由中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为市域铁路量身打造,是一种新型轨道交通装备。其以动车组技术平台为基础,同时融合了地铁车辆技术,吸纳两者的优点,堪称动车与地铁的“混血儿”。
(五)2019年2月
1. 2月15日从国新办发布会获悉:2018年我国水产养殖总产量超过5000万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达78%以上,是世界上唯一养殖水产品总量超过捕捞总量的主要渔业国家。
2. “珠三角”一张蓝图绘到底,粤港澳深化合作展新机。
3. 新春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六个“一号文件”,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形势越是复杂,做好“三农”工作越具有特殊重要性。就当前看,农业仍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只有稳住“三农”这个基本盘,才能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为做好全局工作增添底气。确保顺利完成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是党中央对全体人民特别是亿万农民的庄严承诺,直接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关系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我们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4. 2019年2月25日电,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海油)获悉:自然资源部油气储量评审办公室目前审定的渤海油田渤中19—6凝析气田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超过千亿方,凝析油探明地质储量超亿方,这意味着在我国东部地区也存在大型气田。据测算,这一储量足够100万人用上100年。
5. 2019年2月26日电,国家退役军人服务中心26日在北京正式挂牌成立。退役军人事务部负责人介绍,组建国家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对于加强退役军人工作力量,进一步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国家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要承担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扶持、优抚帮扶、走访慰问、信访接待、权益保障等事务性工作,是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悉,省、市、县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乡镇(街道)、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将全面建立。
6. 2019年2月26日,《人胚胎干细胞》标准在京发布。该标准是我国首个针对胚胎干细胞的产品标准,综合考虑了科研、临床、产业、行业等因素,系统规定了胚胎干细胞的基本质量属性、质量控制的技术准则,以及产品使用和流通的相关要求。继2017年发布首个干细胞标准——《干细胞通用要求》后,工作组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历时两年,经50余次研讨,制定了包括《人胚胎干细胞》团体标准在内的系列标准,这些标准将在干细胞领域标准化建设、保障受试者权益、规范干细胞行业发展、促进干细胞转化应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专题五 山东改革开放40周年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上下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改革不断深化,开放不断扩大,发展不断跨越,大体经历了5个主要阶段。
一、破冰调整,改革开放开始起步阶段
1978年底至1984年,改革以农村为先导,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城市改革展开试点,对外贸易开始起步。
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农民自给自足局面初步形成。6年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7%;粮食总产年均增长4.9%,棉花年均增长49.6%,总产创下172.5万吨的历史最高纪录;油料总产达182万吨,比1978年增长89.9%。生产的发展,带动农民收入迅速提高,1984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95元,比1978年增长2.4倍,全省农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1%,远高于1952—1978年年均6.1%的增长速度。1984年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1.0%,比1981年提高15.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9元,为1978年的1.6倍。
这一时期山东大门向世界敞开,全省对外经济和贸易开始起步。1984年,全省进出口总额35.2亿美元,出口20.8亿美元,分别比1978年扩大3.0倍和1.5倍;实际利用外资1642万美元,为1979年的1.3倍。出口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主要出口花生油、棉布、煤炭等农副及矿产资源型产品。
二、整顿提高,改革开放进入全面探索阶段
从1985年到1992年,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和整个经济领域,经济秩序得到有效治理整顿,多年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变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这一时期全省生产总值虽有波动,且总体增速略低于第一时期,但仍保持了年均10.5%的增长。工业、消费和投资蓬勃发展,8年间全省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依次比1984年扩大2.3倍、2.5倍和3.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2%,是年均增长最快的时期。
对外开放步伐更快、领域更宽。8年间全省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4%,1992年达到77.8亿美元,比1984年增长1.2倍;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达到165%,由1984年仅40万美元扩大到97335万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年均增长24.7%,1992年达到3882万美元。
三、重点突破,改革开放进入纵深推进阶段
从1993年到2002年,现代企业制度、分税制、金融体制、住房、医疗卫生等各项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迈出决定性步伐。
经济增长速度持续加快,10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年均增长12.6%。乡镇企业发展潜力加快释放,城乡居民收入进入快速增长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5%;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接近3000元,达到2954元,比1992年增长2.7倍。
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2001年11月11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10年间,全省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9%,2002年达到339.4亿美元,比1992年增长3.4倍;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9.1%,2002年达到55.9亿美元,为1992年的5.7倍;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年均增长35.9%,2002年达到8.3亿美元,为1992年的21.4倍。
四、完善协调,改革开放迈向快速推进阶段
从2003年到2010年,改革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经济增长速度在5个阶段中最快,经济社会发展进入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的健康轨道。
这一时期经济增速最快,2004年达到新世纪以来的最高点15.3%,至2007年始终保持14%以上的高速增长。自2008年起,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速出现一定程度回落,但仍保持12%以上的高位增长,年均增速达到13.7%,分别比前三个阶段高2.6、3.2和1.1个百分点。人民生活富裕程度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9946元和6990元,年均分别增长12.8%和11.4%。
对外开放取得辉煌成就。外贸依存度于2007年达到35.9%的历史最高点,比2002年提高8.6个百分点。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省合同项目2.9万个,占改革开放以来的38.6%;实际利用外资711.6亿美元,占改革开放以来的34.6%。对外投资增势强劲,至2010年底,核准境外企业遍及126个国家和地区。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累计243亿美元,为2002年以前累计额的5.9倍,年均增长28.1%。
五、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
从2011年到2017年,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演化。
经济增长实现了从高速向中高速的平稳过渡,2011年至2017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9%。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升至47.3%,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产业结构实现由“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居民收入较快增长,2017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789元、15118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1年的2.73缩小到2017年的2.43。基础设施投资年均增长25.5%。
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全省坚持扩大内需、创新开放新模式,外贸依存度由2011年的33.2%下降到2017年的24.4%,全省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4.8%。外贸结构更加优化,2017年加工贸易占比为18.3%,比2011年下降5.3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占比由27.4%提高到35.8%。利用外资结构优化,2011年至2017年实际到账外资年均增长10.0%,比上一时期(2003—2010年)快3.6个百分点;服务业引资比重持续提高,由2011年的34.3%提高到2017年的38.6%。境外投资步伐加快,2011—2017年累计设立境外企业和机构3303个,完成投资额超过700亿美元。
专题六 山东精神和工业成就
当前,山东省正在大力实施齐鲁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齐鲁文化的传承发展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服务于山东省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自中共山东省委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深入挖掘和整合山东丰富的文化资源,继承和发扬齐鲁儿女忠厚正直、豁达淳朴、崇礼尚义、勇敢坚韧、勤劳智慧的优良传统,着力培育改革创新、开放包容、忠诚守信、务实拼搏、敢为人先的新时期山东精神”以来,培育新时期山东精神已成为山东省当前和今后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推动齐鲁文化的传承发展要以培育新时期山东精神为主要目标。
一、培育新时期山东精神提出的时代背景
文化是一个社会发展的深层动源,特别是文化所体现的核心价值观与核心精神,直接决定着这个社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式。山东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这片土地上所形成的齐鲁文化,不但深刻地影响了山东社会的发展,而且对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漫长的古代社会,山东不但文化上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而且也一直是中国经济社会比较发达的地区。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发展。山东省的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225.45亿元上升到2008年的31072.10亿元,山东从一个贫困省份一跃成为一个经济大省,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应该说,这些成绩的取得,与齐鲁文化所蕴含的独特的山东精神是分不开的。正是在勤劳勇敢、崇德尚礼、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齐鲁精神传统的支撑与推动下,山东的经济建设保持了强劲发展态势,在国家实施东部率先发展战略中,始终走在前列。
进入21世纪,国内国际形势进一步发生变化。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进一步加强,实现经济的战略转型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我国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的主要目标。这对山东实现新时期的跨越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山东省原有的发展模式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压力和挑战。山东省人均占有资源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以重型化为主,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土地、水、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短缺矛盾将日益尖锐,环境承载压力十分严峻,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经济上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在这样的形势下,自觉培育富有特色的山东精神,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优势,以有力支撑新时期山东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山东当前和今后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是全国各族人民新时期共同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为了适应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07年6月中共山东省委第九次党代会召开,会议明确提出“深入挖掘和整合山东丰富的文化资源,继承和发扬齐鲁儿女忠厚正直、豁达淳朴、崇礼尚义、勇敢坚韧、勤劳智慧的优良传统,着力培育改革创新、开放包容、忠诚守信、务实拼搏、敢为人先的新时期山东精神”。提出培育新时期山东精神,既是对几千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也是山东应对当前和未来发展新形势,铸就兴省之魂、夯实强省之基的必然要求;特别是当前山东省正处于由大到强的战略转变期和全国正掀起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潮期,培育新时期山东精神对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全省人民的思想共识、促进社会和谐、引领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必将为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提供强有力的价值引领和精神支撑。毫无疑问,培育新时期山东精神已成为当前山东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二、新时期山东精神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新时期山东精神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它既传承了两千多年来齐鲁文化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时代的特色和要求,充分反映了山东人民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精神风貌、价值取向、道德追求和胸怀气魄。
其一,新时期山东精神植根于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在山东大地上形成的齐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主干,几千年来绵延不绝,传承至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山东人。齐鲁文化在传承中,有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的内容,也有一以贯之的精神。这些一以贯之的精神已成为山东人稳定的心理结构和普遍的价值取向。新时期山东精神来源于山东人民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更是对两千多年来齐鲁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齐鲁文化构成了新时期山东精神的深厚文化基础和培育新时期山东精神的丰富文化资源。“忠厚正直、豁达淳朴、崇礼尚义、勇敢坚韧、勤劳智慧”是对齐鲁优秀文化传统的准确概括,这表明新时期山东精神是建立在继承和发扬齐鲁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之上的,独特而深厚的齐鲁历史文化传统构成了孕育新时期山东精神的丰富的文化资源。
其二,新时期山东精神是对山东“时代精神”的概括和总结。培育新时期山东精神倡导要“着力培育改革创新、开放包容、忠诚守信、务实拼搏、敢为人先的新时期山东精神”,可以说是对山东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时代精神”的全面概括和准确反映。
其三,新时期山东精神反映了未来社会发展走向和现实需求。
总之,“植根历史、立足现实、引领未来”是新时期山东精神的显著特点。它不仅体现了山东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彰显了山东独具特色的人文品格和精神风貌,更重要的是,它表达了新时期山东人的价值追求,是应对未来需求、引领山东未来发展的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
三、培育新时期山东精神对齐鲁文化传承发展的要求
(一)在理论层面,对齐鲁文化进行新的理论诠释和建构
新时期山东精神与齐鲁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齐鲁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期山东精神的源泉和根脉,培育新时期山东精神需要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与涵蓄。这种滋养与涵蓄,首先表现为齐鲁优秀传统文化能为新时期山东精神提供理论上的证明。事实上,“忠厚正直、豁达淳朴、崇礼尚义、勇敢坚韧、勤劳智慧”以及“忠诚守信”这些齐鲁传统美德,在齐鲁传统文化中都有自身一套独立而完整的理论体系为其提供理论说明,解释了这些道德品质的合理性与必然性,并在长期的理论渗透和道德养成中,积淀形成了山东人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结构和价值认同。但是,新时期山东精神与齐鲁文化传统毕竟不完全等同,而是有着明显的时代特色,如新时期山东精神所强调的改革创新、开放包容精神及拼搏务实、敢为人先的精神,就与齐鲁传统文化精神有很大不同。特别是在对山东乃至全国影响至深的鲁文化和儒家文化,虽以倡导刚健有为、日新其德、革故鼎新的精神和家国天下情怀为主,但因长期受小农经济和宗法礼制的影响,它同时显示出很强的封闭保守性和调和持中的价值取向。这就需要围绕新时期山东精神,对齐鲁文化做新的理论诠释和体系重构。
(二)在实践层面,对齐鲁文化中的道德实践方式和礼俗资源进行转化创新
培育新时期山东精神,不但需要有一套义理系统成功地将其内化于心,而且需要有一套有效的道德实践方式和礼仪规范,将新时期山东精神外化于行,落实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1.对齐鲁传统道德实践方式进行转化创新。
2.对齐鲁传统礼俗加以转化创新。
(三)传承发展齐鲁文化中的教化资源
四、山东省工业成就
山东的工业发达,工业总产值及工业增加值据中国各省前三位,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较多,号称“群象经济”。此外由于山东是中国重要的粮棉油肉蛋奶的产地,因此在轻工业特别是纺织和食品工业相当发达。
重工业企业发展迅速,重点工矿业企业有齐鲁石化、山东电力、山东钢铁、山东海化、胜利油田、兖矿集团、中国铝业山东铝厂、南山集团、晨鸣纸业等。
收入过10亿元、100亿元、1000亿元的企业分别为1935家、145家和2家。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26648.6亿元,比上年增长6.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其中,轻工业增长5.5%,重工业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50034.9亿元,比上年增长3.7%;实现利润8643.1亿元,增长1.2%;实现利税13312.9亿元,增长0.4%。利润、利税由上年负增长转为正增长。工业产销率为98.8%。全员劳动生产率为38.7万元,比上年增加3.2万元。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2364.5亿元,比上年增长10.5%。新开工项目43760个,增长7.1%。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5157个,增长10.2%。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势稳定。房地产开发投资6323.4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住宅投资4690.2亿元,增长6.6%。房屋施工面积59957.1万平方米,增长4.8%。其中,住宅施工面积44158.1万平方米,增长4.5%。竣工面积8253.5万平方米,下降0.3%。其中,住宅竣工面积6358.2平方米,增长2.8%。
添加您的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免费领取专属学习礼包
领取资料 咨询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