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今日热点:问题辣条不应继续“逍遥法外”-2019年公务员考试备考技巧
申论今日热点:问题辣条不应继续“逍遥法外”-2019年公务员考试备考技巧
一、热点概况
在今年央视3·15晚会上,河南兰考县、湖南平江县等地的多家辣条制造商被曝光,视频中生产环境肮脏不堪,包括“虾扯蛋”等辣条产品。
根据央视报道,河南开封市公园路东街小学校门口,一款名为“虾扯蛋”的辣条在小学生群体中很受欢迎。然而,当记者走访了“虾扯蛋”辣条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却是油污四溅、脏乱不堪的环境,所谓的“虾扯蛋”根本没有虾和蛋,除了面粉,就是各种调味用的添加剂。这样的环境和生产工艺生产出来的产品显然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然而,类似的企业在全国多地都被发现,问题辣条亟待相关部门加大监管。
二、各方观点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市场监管总局要求速查严处“辣条”生产经营违法行为。
一财网:由于门槛低、作坊企业多而散,辣条产业的食品安全状况令人担忧。
光明网:和所有食品领域的议题一样,问题辣条归根到底得依靠源头治理。
三、深度分析
(一)问题辣条屡禁不止的原因
1.成本低廉,门槛低。
辣条属于低成本高利润产业,工艺简单,门槛低,作坊企业很容易进入。据介绍一个最小规模的辣条生产线仅需要3000元,一包“5毛辣条”其生产成本甚至不到1毛钱,而进了商店一般卖到5毛甚至1元。如此低廉的成本,让很多违法违规的生产者很容易混入其中,辣条生产的质量自然很难保证。
2.市场广阔,消费者众多。
辣条作为一种热销了一代人的小食品,在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生中一直备受追捧。辣条卫生问题虽然一直遭受诟病,很多成年人都逐渐远离这类食品,但其“有点甜、有点辣、有嚼劲”的独特口感,在缺乏足够健康意识的青少年群体间始终风靡。当前的辣条市场已有400亿元规模,如此广阔的市场空间吸引了诸多生产商家,也让市场上流通的辣条质量良莠不齐。
3.监管缺位。
问题辣条最多的流向,不是城市,而是城中村、城乡接合部和农村。而事实上,包括问题辣条在内的问题食品之所以流向这些地方,就因为这些地方是监管孱弱的地方。或者说,有些地方还处于监管的盲区。而这,才让一些生产商家钻了空子。
4.标准缺失。
辣条行业发展至今,从未有过全国统一的食安标准,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甜味剂超标经常是辣条不合格的重要原因。不过,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调味面制品》等4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明确辣条(调味面制品)国家标准进入“落地”准备阶段,辣条行业的加工标准问题有望解决。
5.中小学生食品安全意识淡薄。
校园周边销售的散装食品,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也要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包括辣条在内的很多廉价小食品都是缺乏这些应有内容的,但很多中小学生却照买不误,“只看味道不看商标”成为问题辣条在青少年群体中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问题辣条会造成的不良影响
1.影响消费者身体健康。
问题辣条原料经常是一些过期的面粉,加了大量色素,有的甚至是国家明令禁止的苏丹红,有些不法小作坊还使用劣质的过期油脂或反复使用过的地沟油,这就导致问题辣条不但容易造成细菌污染,还可能会有很强的致癌性。对于正在发育的青少年来说,更是会影响身体正常发育甚至智力发育,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2.影响辣条产业形象。
其实辣条是很多人童年的回忆,更是便宜又好吃的美味,是风靡了一代人的经典零食,也并不是所有的辣条都不健康,有些辣条生产程序正当,用料合理,还是有质量保证的。但是频频曝光的辣条卫生安全问题让很多人对辣条这种食品“谈之色变”,几乎已与毒药等同,这无疑是不正常的。部分不法商家的违法行为,却几乎让整个行业受到了牵连。
(三)解决问题辣条的措施
1.加强监管,严格审查。
对“辣条”等休闲食品生产企业全面开展监督检查,严格把控工厂卫生条件、原辅料采购使用、生产过程控制、产品名称和包装、产品检验等。进一步开展“辣条”等“五毛食品”经营的执法检查,开展产品抽样检验,对检验不合格的产品,责令下架、停止销售,并没收产品予以销毁。
2.加大处罚力度。
据悉,本次被查出问题的平江县钧力食品有限公司曾因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遭到4次行政处罚,但却屡错屡犯,不以为意,在这次中央开展的315晚会上再次被查出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对于被查出问题的商家,一定要做到严格处罚,提高他们的违法成本,达到惩戒示范的效果。
3.提高食品安全知识教育水平。
采取食品安全进校园、进课堂和发放食品安全宣传图片等多种形式,加强中小学生的食品安全教育和健康饮食教育,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和食品辨识能力,教会孩子辨别垃圾食品,养成抵制垃圾食品的观念。同时还要教会中小学生如何购买安全的食品,比如先看包装有没有问题,看生产日期是不是过期了,看颜色是否过于鲜艳、液体是否出现浑浊,还要试着闻一下,是否出现异味等。
四、参考文章
问题辣条屡禁不止 五毛食品治理还需看源头
今年的央视“3·15”晚会聚焦问题辣条后,很多地方都开展了整治行动。其实问题辣条的存在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类似的小食品卫生问题由来已久,以中小学生为主要消费群体的辣条,历来被称作“五毛食品”。如央视所呈现的,低廉的价格背后是脏乱差的生产工序,以及毫无安全保障的质量品质。
其实,为了解决这些“五毛食品”,相关部门也采取过一些措施,但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比如学校周边200米禁售小食品,比如对生产小作坊突击检查,但这些手段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禁售小食品的话,学生完全可以在200米范围外的购买,而且那些符合安全生产标准的食品,难免会被误伤;突击检查后被处罚或取缔的小作坊,也往往是“春风吹又生”,只要还有学生在买,五毛食品就依然有人在做。禁得了辣条,类似的垃圾食品未必禁得完;禁售辣条和突击检查的方式,也需要相当高的执法成本。
所以说,和所有食品领域的议题一样,问题辣条等“五毛食品”怎么整治,归根到底还是得看源头。一方面,辣条乱象背后,是城乡高度分化的现实。其实在城市这种治理体系更完善的地区,从学校周边的管理到家长的饮食理念,都会更加严格,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学生从遍布在城市里的大型商超买到三无企业生产的劣质辣条的概率也要更低。而辣条代表的“五毛食品”,侵害最严重的地方正是农村,就像我们可以看到各种“雷碧”之类的傍名牌的山寨产品。原因在于,农村的购买力差,而且监管执法网络相对不发达。比如很多农村小学周边会有流动摊贩,不管是监督还是管理,都存在着技术上的难点。而且,农村的三无食品其实没有太高的发现门槛,它几乎没有掩饰地由小商店、摊贩售卖,治理的困难,不是难在没有线索,说到底还是农村监管的投入不足。城乡间发展时序上的断档,导致了农村监督执法体系的孱弱,也就直接导致了五毛食品的泛滥。
另一方面,食品产品标准的缺失让问题辣条的生产肆无忌惮。辣条制作的准入门槛本就极低,再加上没有相关制度要求,使得一些原本做酱干制品的作坊、工厂纷纷开始进军辣条行业,形成了批量化复制,并迅速蔓延到了全国,造成了一种无序的野蛮生长,而个别地区的辣条产业还成了地方经济支柱,使得“五毛食品”问题愈演愈烈。另外,安全规范的缺失,也打开了制度后门,有关专家曾表示,方便食品-调味面制品申请食品添加剂扩项处于待批状态,市场监管中出现了标准空白期,导致了“同品不同标”,怎么生产,用什么生产,都是企业自己说了算,这就让问题辣条的产生变得非常容易。
因此,问题辣条等五毛食品的源头整治可以从发生和生产两个层面理解。发生的源头就是当前城乡发展的差距,农村的基础设施和执法体系建设,必须要有更大的投入,不能成为被遗忘的治理飞地;生产的源头就是辣条食品标准的缺失,而这一点,我国食品部门一直在努力,不久后辣条的国家标准或许就将出炉,辣条生产的问题应该会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虽然现在我们的食品安全问题仍时有曝出,但我们为解决问题而付出的努力始终没有停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为孩子,为大家,营造出一个健康安全的饮食环境。
(文章来源:光明网评论,有较大修改)
【华图在线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添加您的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免费领取专属学习礼包
领取资料 咨询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