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帮助中心 咨询电话 400-8989-766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账号密码登录将于2023年10月1日0点关闭,
关闭后将统一使用手机号+验证码的形式登录。
请尽快确保手机号可用于接收验证码
立即注册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当前位置:华图在线 > 资料 > 行测 > 公务员考试常识备考技巧:历史上的今天9月第1讲

公务员考试常识备考技巧:历史上的今天9月第1讲

2019-04-29 11:03  |  华图在线  |  责编:徐珂 点击收藏

  《历史上的今天》9月大事记第1讲!2018年9月5日是引滦入津工程全线通水35周年!关于水利工程的常识已经考过很多次,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一下重要的水利工程知识,快来学习起来吧!

第一讲 2018年9月5日引滦入津工程全线通水35周年

  【热点链接】

  1983年9月5日,引滦入津工程提前全线正式通水,清澈的滦河水源源不断地流向天津。引滦入津工程是一个跨海河、滦河流域的巨大工程群,主要建设项目包括在滦沙干流修潘家口水库和大黑汀水库,并通过引滦入津(北线)和引滦入唐(南线)两个巨大的输水工程,把滦河、州河、还乡河、陡河等河系沟通,把已成的于桥、邱庄及陡河等大型水库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具有蓄水、壅水、分水、输水、配水、净水等功能的完整的水源体系,以解决天津市、唐山市的城市用水困难,并兼供发电和农业灌溉。

  引滦入津工程是1981年冬天开始兴建的,原定1985年通水。由于北方连续干旱,天津用水日趋紧张,曾耗费巨资由黄河临时引水,以解急。为此,引滦水入津工程中诸项工程加快了建设步伐。是年2月1日,水电部受国务院委托,在天津市召开引滦入津通水协调会议,确定“7月动工,8月试水,10月1日通水”的奋斗目标。经过全体建设者的努力,引滦入津工程从全线正式开工到实现通水,仅用了1年又4个月的时间,比国家提出的1985年通水的要求提前两年,比天津市原来确定的1983年底通水的目标提前4个月。

  中国古今著名的水利灌溉工程是常考的考点,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真题回顾】

  2011-联考-1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青藏高原上雪山连绵、冰川耸立,是世界上最大的“固体水库”

  B. 准噶尔盆地位于天山以北,降水较多,农牧业发达,被誉为“塞北江南”

  C. 柴达木盆地存储丰富的盐、石油、煤以及多种金属矿藏,被称为“聚宝盆”

  D. 成都平原上有举世瞩目的都江堰,自古农业发达,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地理国情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世界上最大的“固体水库”是南极。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境内,在天山以北,依靠高山丰富的冰雪融水,分布着较多的绿洲,同时准噶尔盆地东高西低,盆地西部山岭多缺口,西北风吹入盆地,由于降水较多,农牧业发达,被誉为“塞北江南”。

  C项: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北部,不仅是盐的世界(东南部多盐湖沼泽),而且还有丰富的石油、煤,以及多种金属矿藏,如锡铁山的铅锌矿。所以柴达木盆地有“聚宝盆”的美称。

  D项:成都平原位于中国四川盆地西部。天府原是一个官职,后来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有了成都平原的富庶,所以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

  2008-广东-61. 我国的三峡、三门峡水电站分别位于:

  A. 广东 陕西

  B. 湖北 陕西

  C. 四川 甘肃

  D. 湖北 河南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我国的水利工程。

  第二步,三峡水电站,又称三峡工程,位于湖北省宜昌市,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三门峡水电站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广东,简称“粤”,主要景点有丹霞山、白云山、观澜湖等。陕西,简称“陕”或“秦”,主要景点有华山、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等。

  B项:湖北,简称“鄂”,又称“千湖之省”,主要景点有黄鹤楼、神农架、武当山等。

  C项:四川,简称“川”或“蜀”,主要景点有乐山大佛、九寨沟、都江堰、青城山等。甘肃,简称“甘”或“陇”,主要景点有莫高窟、麦积山、嘉峪关等。

  D项:河南,简称“豫”,主要景点有少林寺、龙门石窟、殷墟遗址、白马寺等。

  【知识拓展】

  一.中国古代重要的水利灌溉成就

  1.芍陂(安丰塘)

  春秋时期楚庄王十六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8年—公元前591年)由孙叔敖创建(一说为战国时楚子思所建),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迄今2500多年一直发挥不同程度的灌溉效益。

  芍陂工程在安丰城(今安徽省寿县境内,因此又叫安丰塘)附近,位于大别山的北麓余脉,东、南、西三面地势较高,北面地势低洼,向淮河倾斜。每逢夏秋雨季,山洪暴发,形成涝灾;雨少时又常常出现旱灾。孙叔敖根据当地的地形特点,组织当地人民修建工程,将东面的积石山、东南面龙池山和西面六安龙穴山流下来的溪水汇集于低洼的芍陂之中。修建五个水门,以石质闸门控制水量,“水涨则开门以疏之,水消则闭门以蓄之”,不仅天旱有水灌田,又避免水多洪涝成灾。后来又在西南开了一道子午渠,上通淠河,扩大芍陂的灌溉水源,使芍陂达到“灌田万顷”的规模。现在芍陂成为淠史杭水利综合利用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2.都江堰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李冰(约前280-约前220)任蜀郡守后,领导群众修筑的。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灌县(令都江堰市)附近的眠江上,是一座灌溉成都平原的大型古代水利工程。晋代称都安大堰、湔堰,唐代又名楗尾堰,宋代始称都江堰。

  都江堰相沿2200多年,是现存世界上历史最长的无坝引水水利工程。都江堰由分水“鱼嘴”“飞沙堰” 和“宝瓶口”三项主要工程组成。

  3.郑国渠

  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由一个名叫郑国的水工设计和领导修筑的。郑国渠从现今陕西泾阳境里起,引泾水向东注入洛水,全长三百多里,灌溉关中平原。渠成以后,人们用淤灌的方法把关中平原二百多万亩盐碱地改良成平均亩产二百多斤的良田。从此“关中为沃野,无凶年” 。郑国渠凝聚了古人的劳动智慧,体现了比较高超水文建设技艺。。

  4.灵渠

  位于广西兴安,它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为了进一步完成统一事业,克服五岭障碍,解决运输军粮问题,派史禄领导开凿的。它长约三十多里,宽约五米,连接湘水(长江水系)和漓水(珠江水系)。开凿灵渠,先在湘水中用石堤筑成分水“铧嘴”和大小“天平”,把湘水隔断。在铧嘴前开南北两条水渠,北渠仍通湘水,南渠就是灵渠,和漓水相通。湘水上游,海阳河流来的水被铧嘴一分为二,分别流入南渠和北渠,这样就连接了湘水和漓水,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当海阳河流来的水大时,灵渠可以通过大小天平等溢洪道,把洪水排泄到湘水故道去,保证了运河的安全。灵渠选择在湘水和漓水相距很近的地段,这里水位相差不大。并且使运河路线迂回,来降低河床比降,平缓水势,便于行船。灵渠设计和布局很科学,在世界航运史上占着光辉的地位。

  5.坎儿井

  起源于汉代关中井渠,是利用其上若干竖井的地下渠道引用地下水、实现自流灌溉的一种水利设施。

  坎儿井的做法:先凿竖井探明水脉(含水层),然后沿水脉上游和下游挖掘一长排竖井。竖井间距一般在上游为80至100m;下游每隔10至20m一个。竖井的深度,向下游逐渐减小。各个竖井之间的地层挖通成为高约2m、宽约1m的卵形暗渠,暗渠长度不一,最长可达30km。

  新疆吐鲁番盆地各县和哈密一带采用较多。近年来,由于吐鲁番地区绿洲外围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水资源日渐短缺,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坎儿井水流量也逐年减少,吐鲁番的坎儿井呈衰减之势。

  6.王景治河

  西汉末年,黄河、汴渠决坏,水患持续60余年,到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夏,王景奉昭和王吴共同主持了对汴渠和黄河的综合治理活动。王景治理黄河是在新河道上开展的大规模治理工程,主要内容有修筑黄河和汴河堤防、建分水和减水水门、整治河道等,实施改河、筑堤、疏浚等工程。这次治理黄河施工一年,动员民工数十万,一方面修筑从濮阳城南到渤海千乘的千余里黄河大堤,另一方面又整治了汴渠渠道,新建了汴渠水门。不但使黄河决溢灾害得到平息,而且充分利用了黄河、汴渠的水力水利资源王景治理黄河以后,一直到唐朝,黄河安流了800年,没有出现过较大的水患,有“王景治河,千载无患”之称。

  7.大运河

  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航行运河。它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全长一千七百九十四公里,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它的建成克服了过去没有南北水路的缺陷,发挥了很大作用,直到京广铁路修筑前,是南北的交通干线。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与演变大致分为3期:第1期运河的萌芽时期。春秋吴王夫差十年在扬州开凿邗沟以通江淮,至战国时代又先后开凿了大沟(从今河南省原阳县北引黄河南下,注入今郑州市以东的圃田泽)和鸿沟,从而把江、淮、河、济四水沟通起来。第2期主要指隋代的运河系统。以东部洛阳为中心,隋炀帝大业年间(公元605年到613年)开凿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三年后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第3期主要指元、明、清阶段。大运河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价值堪比长城。一向为历代漕运要道,对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曾起到重大作用。同时还是南水北调的输水通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现代著名水利工程

  1.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中国长江流域丰盈的水资源抽调一部分送到华北和中国西北地区,从而改变中国南涝北旱和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目的是促进中国南北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性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供水区域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个省(市)。

  工程方案构想始于1952年国家主席毛泽东视察黄河时提出。自此,在历经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后,调水方案获得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南水北调工程对解决北方缺水现状,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为北方经济发展提供保障,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等起到重要作用。

  2.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三峡水电站,即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又称三峡工程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长江西陵峡段与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

  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三峡水电站的功能有十多种,航运、发电、种植等等。三峡水电站1992年获得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六月一日下午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

  【预测演练】

  【预测题 单选】下列不属于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的是:

  A. 芍陂

  B. 都江宴

  C. 郑国渠

  D. 坎儿井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分别是芍陂、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没有坎儿井。

  因此,选择D选项。

  【预测题 单选】下列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性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

  B. 工程方案构想始于1952年国家主席毛泽东视察黄河时提出

  C. 南水北调工程尚未完工

  D. 河北,北京,天津三个地区的水源由河南省提供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南水北调工程。

  第二步,河南省不是供水省,而是受水省,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供水区域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个省(市)。

  因此,选择D选项。

  【华图在线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添加您的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免费领取专属学习礼包

公务员考试常识备考技巧:历史上的今天9月第1讲

领取资料 咨询优惠

咨询优惠

添加您的

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领专属好礼
常见问题

有协议班吗?

一课时多长时间?

手机可以观看吗?

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吗?

可以下载吗?

课程包含图书吗?

错过直播有回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