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多个热门专业被教育部撤销
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多个热门专业被教育部撤销
一、热点概况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本次调整新增备案本科专业点1831个、新增审批本科专业点241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点40个、撤销本科专业点416个。
媒体梳理发现:17所高校撤销了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点,13所高校撤销了教育技术学,12所高校撤销了信息与计算科学,11所高校撤销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而这些被撤销的专业点,过去某段时间曾经是公众眼中的热门专业。
高校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办学定位,对专业进行动态调整,既做加法,也做减法,本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一些曾经热门的专业被撤销,让常规动作有了新闻性。这些专业由热转冷,固然体现了社会需求的变化,也折射出一些高校在设置专业时存在的现实问题。例如2014年教育部公布的一份就业率较低的15个本科专业中,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等是高校普遍开设的,毕业生规模均超10万。在供给过剩的局面下,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可想而知。
二、主流观点
@教育部:请各地各高校加强新设专业建设,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合理控制招生规模,调整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以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依据,不断提升专业内涵,突出专业特色,加强专业认证,切实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中青报:这是高校走过的弯路,其留下的经验教训给今天的高校专业设置和考生的专业选择都具有启示意义。我们看到不少曾经的热门明星专业被撤销,也看到另一些专业呈冉冉升起之势。
@某高校信管专业毕业生:现在最后悔的就是在学校时没把计算机学好,不然可以直接去搞开发,收入能上一个台阶。当时觉得课程学得很多,但细想起来,论技术我们没有计算机学院学得深,编程能力和软件开发都不行。论管理和经济,又没法和管理学或经济学院毕业的同学比。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呢?其实这是我们每一个信管专业的学生,在上学期间都应该仔细思考的问题。
@张老师说高考:此次撤销专业,我们可以看成是优胜劣汰,把社会不需要的专业逐渐淘汰掉,对社会需求大的专业,增加开设数量,国家大力支持其发展。
三、深度分析
(一)本质:专业由热转冷,固然体现了社会需求的变化,也折射出一些高校在设置专业时,忽视学校办学定位、盲目追赶时髦、追求专业设置大而全的问题。
(二)关注点一:撤销热门专业的主要原因
1.在人才培养方面,由于匆忙上马,师资、设备等教育资源不足,导致一些新设专业“徒有其表”,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2.对高校来说,有限的资源没有实现最优配置,平均用力,导致办学缺乏特色。
3.对于高等教育发展来说,一窝蜂上马热门专业也导致了重复建设的问题,人才培养趋同化严重。
(三)关注点二:撤销热门专业带来的启示和意义
1.促使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更加科学合理,真正以人才培养为核心。
2.使考生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多一份理性的思考,减少盲目跟风的现象。
3.促进一些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兴专业的兴起,如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机器人工程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人工智能专业等。
(四)关注点三:如何更好地解决高校专业设置的问题
1.明确自身办学定位,以对学生负责,对高校长远发展负责任的态度慎重设置新专业。
2.从相关学科抽取课程,重新组合,根据能力需求调整课程,培养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
3.对于考生选报专业来说,要立足自身兴趣、爱好、能力,更要谋划长远,而不应以专业的冷热作为主要依据。
面试模拟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撤销本科专业点416个。而这些被撤销的专业点,过去某段时间都曾是公众眼中的热门专业。对此,你怎么看?
四、【参考解析】
我认为,此次教育部对高校专业设置方面的动态调整,是为了高校专业设置能够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办学定位,既做了加法,也做了减法。一些曾经热门的专业被撤销,折射出一些高校在设置专业时,忽视学校办学定位、盲目追赶时髦、追求专业设置大而全的问题。
这些问题之所以产生,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由于匆忙上马,师资、设备等教育资源不足,导致一些新设专业根本就是“金玉其外”,没有重视人才培养的质量。第二,高校有限的资源没有实现最优的配置,过于均衡也导致办学缺乏特色。第三,一窝蜂上马热门专业也导致了重复建设的问题,人才培养的“同质化”严重。我们可以看到,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等专业都是高校普遍开设的,毕业生规模是空前大的,这就导致了供给过剩,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些曾经走过的弯路,也给今天的高校专业设置和考生专业选择带来了诸多的启示。在这方面,我们仍要付出很多的努力。
第一,高校在设置专业时,应该明确自身办学定位,以对学生负责,对高校长远发展负责任的态度慎重设置新专业。社会在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动,专业的冷热交替是社会变化发展的必然。高校的人才培养应该充分发挥办学自主权,瞄准社会需求,立足于服务国家和区域的发展,不能简单迎合家长和考生对所谓热门专业的盲目追求。
第二,从相关学科抽取课程,重新组合,根据能力需求调整课程。满足社会需求,不一定要新设专业,对现有学科进行重新整合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社会的人才需求并不容易预测得到,而且各专业的就业难易程度每年都在变化。所以,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跨界能力,才是让大学生在未来社会竞争中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第三,对于考生选报专业来说,要立足自身兴趣与能力,要谋划长远,而不应以专业的冷热作为主要依据。热门专业就业不一定好,而冷门专业就业也不一定就不好。比如,考古专业一直以来都是以冷门专业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但随着文创产业的发展,考古文博人才的社会需求缺口在不断扩大,同时,《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等节目的热播,也让公众逐渐发现考古专业也有着非常不错的就业前景。
总之,各高校的专业建设,一定要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合理控制招生规模,不断提升专业内涵,突出专业特色。这样才能调整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切实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华图在线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