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帮助中心 咨询电话 400-8989-766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账号密码登录将于2023年10月1日0点关闭,
关闭后将统一使用手机号+验证码的形式登录。
请尽快确保手机号可用于接收验证码
立即注册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当前位置:华图在线 > 资料 > 行测 > 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技巧:值得收藏的论据(三)——知行合一

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技巧:值得收藏的论据(三)——知行合一

2019-05-21 13:27  |  华图在线  |  责编:徐珂 点击收藏

  今天,我们来积累关于“知行合一”的“论据”。快快动手转发、收藏吧。知行合一是由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来的,即认识事物的道理(知)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行),是密不可分的。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

  (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和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

  (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尤其应当实践,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致良知,知行合一,是阳明文化的核心。

  在论证“知行合一”的过程中要用到一些论据,这是我们平时要做的积累。我们来看一段写作案例:

  知行合一,知和行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论点)南宋学者张栻在《论语解·序》中又提到:“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论据)这句话阐释了“知”与“行”的相互关系,其意思是说,“知”与“行”相互生发、相互促进,越是深入实践,认识越能精进;有了越发深刻的认识,实践越能通达透彻,“知”与“行”自始至终相互随行。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认为,凡是那些心里明白行动上却做不到的人,他们的知和行“已被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了。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论据)“知道”和“做到”其实是一件事的首尾两端,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王阳明说:“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论据)

  该文段的论点是“知行合一,知和行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围绕该论点可以使用相关的典型事例和名人名言作为论据。

  与之有关的典型事例如下:

  陶行知改名

  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取名“知行”。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名为陶行知。通过陶先生改名,我们可以看出他教育理论认识论的转变。从盲目到“知行合一”到“行知论”。

  陶行知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用了一些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例如:小孩子必定是烫了手才知道火是热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的,吃过糖才知道糖是甜的,碰过石头才知道石头是硬的等等。例子很简单也很有说服力。

  行,是行动,是实践,是亲身体验。知,顾名思义就是知识,在这里应该是动词,学习理论知识。陶先生强调“亲知”,即从“行”中得来,亲身得来;而不仅仅是“闻知”,从师得来,或从书本得来。他的“行知”认识论对于我们的现实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与之有关的名人名言如下:

  1.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礼记》

  2.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战国〕荀子

  3.无财之谓贫,学而不能行之谓病。——〔汉〕刘向

  4.学,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人,又其次也;咸无焉,为众人。 ——〔汉〕扬雄

  5.君子既学之,患其不博也;既博之,患其不习也;既习之,患其无知也;既知之,患其不能行也;既能行之,贵其能让也。——〔汉〕戴德

  6.知而弗为,莫如勿知。——《孔子家语》

  7.朝有所闻,则夕行之。——《后汉书》

  8.知之者不如行之者。——〔隋〕王通

  9.智不务多,务行其所知。——〔唐〕魏征

  10.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韩愈

  11.慎而思之,勤而行之。——〔唐〕白居易

  12.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责于知之。——〔宋〕司马光

  13.知而不能行,只是知得浅。——〔宋〕程颐

  14.天下大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宋〕陆游

  1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

  16.知,譬则目也;行,譬则趾也。——〔宋〕杨万里

  17.大抵学问只有两途,致知力行而已。——〔宋〕朱熹

  18.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宋〕朱熹

  19.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宋〕朱熹

  20.行动,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宋〕朱熹

  21.读书将以穷理,将以致用也。——〔宋〕杨时

  22.学贵乎成,既成矣,将行之也;学而不能成其业,用而不能成其学,则非学矣。——〔宋〕杨时

  23.知有浅深,则行有远近,此进学之效也。——〔宋〕杨时

  24.知行合一。——〔明〕王守仁

  25.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明〕王守仁

  26.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明〕王守仁

  27.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明〕王守仁

  28.尽天下之学,无有不行而可以言学者。——〔明〕王守仁

  29.耳目之闻见,善用之足以广其心。——〔明〕王廷相

  30.学要来身上做。——〔明〕胡居仁

  31.学者先当理会身心,此是万事之根本。——〔明〕胡居仁

  32.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清〕曹雪芹

  33.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毛泽东

  34.学习要联系实际,不联系实际,就是空学,等于没学。——周恩来

  35.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之

【华图在线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添加您的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免费领取专属学习礼包

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技巧:值得收藏的论据(三)——知行合一

领取资料 咨询优惠

咨询优惠

添加您的

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领专属好礼
常见问题

有协议班吗?

一课时多长时间?

手机可以观看吗?

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吗?

可以下载吗?

课程包含图书吗?

错过直播有回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