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女童的离去本不该成为一场“戏剧性”的演出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女童的离去本不该成为一场“戏剧性”的演出
一、热点概况
“女童去哪了?”——连日来,牵动人心的杭州9岁女童被两位租客带走事件,悬念连着悬念,牵动着公众的心,最终等来的却是女童遇难的消息。目前已调查出的结果,无疑给此前网上蔚为风行的“邪教迫害说”与“拐卖儿童说”盖上了“不实”的戳,将那些被“怪力乱神”式归因和猎奇想象带着跑的公众拽回现实地面。然而“风波”并未平息,随后,一些人的关注点由该事件情节的“戏剧性”快速转向了对结果的“悲剧性”的批判:批判章爸爸不配为人父、奶奶脸上毫无悲戚之色、母亲连面都不露、爷爷为了一个红包就让陌生人把孙女领走。一场对遇难女童家属的网络暴力愈演愈烈。殊不知,这些种种不属实的网络言论背后,遇难者家属承受着怎样的痛苦和委屈。
二、各方观点
钱江晚报:抢“流量”无可厚非,但绝不能“吃人血馒头”,为了所谓的流量,连基本的操守和道德底线也一并丢掉。
新京报评论:不要盲信经验的参考价值,不要低估证据的作用,这也是女童被租客带走事件给我们“上的一课”。
北京青年报:由此事件,我们必然想到一个问题,如何看护好孩子,永远是一门最重要的功课,这对未来更多的父母、家庭和无数的孩子保护,都有借鉴意义。
三、深度分析
(一)此事件中种种不属实的网络言论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1.伤害了遇难者家属的感情
遇难者家属本就因失去女童而悲痛不已,却还要面对网络暴力带给他们的再次伤害。网上一些对他们不属实、不负责的批判给他们本就难以愈合的伤口撒上了一层厚厚的盐。面对这样悲剧的发生,我们最应该做的难道不是去抚慰去反思?毕竟女童不能再回来,他们的生活还将继续。
2.混淆了真相,扰乱了群众的视线
当章子欣还未找到之前,我们应该做的是全力帮助寻找。而当我们听到噩耗传来,我们应该更多地去反思去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但却因为一些不属实的网络言论,扰乱了我们的视线,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导致人们对“戏剧性”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悲剧性”的反思。我们应将她的不幸视作一种警报,而不是看成怪诞录式谈资;应该想着去由此改变些什么,而不是将什么都变成一段猎奇八卦……这样才担得起生命的厚重,才能予逝去的女童以告慰。
3.伤害了社会的诚信体系,破坏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他人的痛苦和不幸之上,甚至不惜捏造事实、添油加醋,如此做法,只会让我们的社会在庸俗化、反智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受到伤害的还是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和价值体系,而置身其中的我们,也将难以避免地受到伤害。
(二)推动诚信网络环境建设的措施
1.加强法治规范,筑牢信息的防火墙
近年来,互联网治理新规密集发布,从网络新闻的采编、发布、转载,到网络社交平台群组中的群主责任,再到电子商务领域的产品信息溯源、企业评价办法,网络诚信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净网”“秋风”“护苗”等系列专项治理行动,也使危害网络诚信的多种违规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未来还要进一步从顶层设计入手,克服信息互通障碍,实现各行业各部门联动,从而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建立起诚实守信的网络生活方式。
2.加大培训、宣传教育力度,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
宣传部门要加大对网络法规的普法培训和宣传教育力度,聚焦互联网企业和网民关注的突出问题,适时组织专题培训,并及时送法到企业、到网民、到一线,努力形成全民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大力宣传好诚信人物、诚信企业,坚决抵制虚假、诈骗等违法有害信息,积极推动正能量传播,引导企业诚信经营、网民诚信上网,在全网大力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舆论环境。
3.加强网络诚信建设须“同唱一首歌”
每个人都要认识到加强网络诚信建设的重要意义,从建设诚信社会、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的高度积极投身网络诚信建设。广大网民要依法上网,文明上网,安全上网,上网过程中要遵循诚实守信、健康文明的原则,将诚信的好风气带到网络空间,让诚信正能量充盈网络空间。网民自己要做到这一点,碰到网络失信现象时要及时向主管部门举报、以便主管部门及时查处。人人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践行网络诚信,网络诚信的大厦就会高耸入云。
四、参考文章
网络诚信建设刻不容缓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诚信是公众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石。信息时代呼唤诚信,迫切需要让诚实守信成为全社会的高度共识和行为自觉。
进入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让人们生产生活更便捷、通信交流更畅通、信息获取更方便,但也带来了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诚信缺失问题。例如,利用信息技术,一些不法分子盗用他人社交账号诈骗钱财;极少数商家通过疯狂刷单来伪造好评;少数新媒体一味求快,未经调查核实就发布信息,导致新闻时有“反转”;等等。出现这些问题,一方面表明在信息时代少数人诚实守信的“螺丝帽”拧得还不够紧,另一方面反映出社会诚信建设仍存在一些亟须补齐的短板。
信息时代之所以出现诚信缺失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从技术层面看,信息技术具有数字化、虚拟化、开放性等特点,借助信息技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多呈现符号化、超地域性、隐匿性等特征。这让人际交往似乎进入一个互不熟识、缺少监督的“陌生人社会”,从而使一些人放松或忽视了诚信自律,做出失信行为。从利益驱动层面看,少数门户网站、自媒体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为最大程度攫取经济利益不惜当“标题党”,甚至传递虚假信息,恶意透支社会信用。从体制机制层面看,相较于快速更新迭代的信息技术,诚信监督体系建设比较滞后,对失信者的威慑和惩戒还不够及时、有力,甚至在个别领域存在“牛栏关猫”的现象,从而让失信者有机可乘,造成诚信缺失问题。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如果听任诚信缺失现象蔓延,不仅会带来社会信息交流不畅,而且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感,甚至会出现信任危机。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有效提升公众诚信意识和社会信用水平,关键是加强网络诚信建设,坚持法治与德治并举、线上与线下联动,推动网络诚信建设法规越来越严密、覆盖越来越广泛、要求越来越严格。要在不断完善顶层设计、解决突出问题、形成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打好网络诚信建设“组合拳”,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广泛发动公众监督举报网上失信行为,开展诚信等级评价,动态发布诚实守信“光荣榜”和失信者“黑名单”,让诚实守信者受到尊重,令失信违约者处处受限。在人人参与、多元共治中大力营造诚实守信的健康网络生态。
(来源:人民日报,有改动)
【华图在线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