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帮助中心 咨询电话 400-8989-766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账号密码登录将于2023年10月1日0点关闭,
关闭后将统一使用手机号+验证码的形式登录。
请尽快确保手机号可用于接收验证码
立即注册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当前位置:华图在线 > 资料 > 申论 >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新鲜出炉啦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新鲜出炉啦

2019-08-20 15:48  |  华图在线  |  责编:徐珂 点击收藏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新鲜出炉啦

  一、热点概况

  2019年8月16日,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在北京揭晓,梁晓声的《人世间》、徐怀中的《牵风记》、徐则臣的《北上》、陈彦的《主角》、李洱的《应物兄》5部作品获奖。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每四年评选一次。茅盾文学奖是我国具有最高荣誉的四大文学奖项之一,近40年来一直深受文学界的重视和全社会的关注。

  二、各方观点

  铁凝(中国作家协会主席):茅盾文学奖历来体现中国当代长篇小说的创作高度,体现导向性和权威性。

  光明日报:基于此次获得提名作品及作家情况,从作家地域分布来看,东中西部作家均有作品入列,可见茅盾文学奖作为当代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其全国性视野和观照点不言自明。

  中国文化报:本届茅盾文学奖的评奖正值全国各族人民共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正值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被文学界和广大读者寄予了更高的期待。

  三、深度分析

  1、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概况

  (1)《人世间》 梁晓声

  全书一百一十五万字,历经数年创作完成。作品以北方省会城市一位周姓平民子弟的生活轨迹为线索,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写到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描写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艺术而雄辩地展现了平民百姓向往美好生活的人生努力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进步,堪称一部“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

  (2)《牵风记》 徐怀中

  本书以1947年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挺进大别山为历史背景,主要讲述了三个人物和一匹马的故事。在出生入死的战火中,他们的命运有着怎样的演变?那匹灵性神奇、善解人意的老军马又该如何功德圆满,死而无憾?小说血色唯美,空灵奇崛。既有对战争、人性的深刻思考,也有人与大自然神奇关系的表现,亦真亦幻,拓展了战争文学的创作空间。

  (3)《北上》 徐则臣

  本书阔大开展,气韵沉雄,以历史与当下两条线索,讲述了发生在京杭大运河之上几个家族之间的百年“秘史”。从公元1901年,岁次辛丑,至一百年后的2014年左右,各个运河人之间原来孤立的故事片段,最终拼接成了一部完整的叙事长卷。

  (4)《主角》 陈彦

  《主角》是一部动人心魄的命运之书。作者以扎实细腻的笔触,尽态极妍地叙述了秦腔名伶忆秦娥近半个世纪人生的兴衰际遇、起废沉浮,及其与秦腔及大历史的起起落落之间的复杂关联。在诗与戏、虚与实、事与情、喧扰与寂寞、欢乐与痛苦、尖锐与幽默、世俗与崇高的参差错落中,熔铸照亮吾土吾民文化精神和生命境界的“大说”。

  (5)《应物兄》 李洱

  本书借鉴经史子集的叙述方式,记叙了形形色色的当代人,尤其是知识者的言谈和举止。各篇章撷取首句的二三字作为标题,尔后或叙或议、或赞或讽,或歌或哭,从容自若地展开。各篇章之间又互相勾连,不断被重新组合,产生出更加多样化的形式与意义。它植根于传统,实现的却是新的诗学建构。

  2、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意义

  (1)充分展现了近几年我国文学领域发展的成绩

  本届评奖和颁奖正值全国各族人民共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本届评奖的范围是2015年至2018年,5部获奖作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近年来我国长篇小说创作的思想高度、艺术水准,体现出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在新时代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生活,潜心创作,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从“高原”迈向“高峰”的努力和成就。

  (2)更加凸显了地域文化和文学创作的紧密关系

  从此次获得提名作品及作家情况来看,西部作家作品尤为抢眼,新疆作家刘亮程《捎话》和甘肃作家叶舟《敦煌本纪》入列,这两部作品之所以引人注目,跟作者着眼地域文化的深度挖掘和文学呈现密不可分,进一步凸显了地域文化和文学创作的紧密关系。地域文化对作家创作的影响是与生俱来的。对创作本身而言,对脚下甘肃大地的熟稔与彻悟不仅是作家叶舟生活的起点,也是其独特性的落脚点,当然更是其文学构思与创作的“源头活水”。

  (3)标志着近几年青年创作群体的快速成长,正成为中国文学未来的中坚力量

  此次茅盾文学奖10部提名作品当中,有近年来活跃于文坛的徐则臣、葛亮等青年作家的作品上榜,有力地呈现出新时代青年创作群体的蓬勃朝气和青春力量。相比上一届茅盾文学奖10部提名作品中仅有1部出自“70后”作家,这一届的“双响炮”不仅体现出茅盾文学奖重视和关注当下青年创作群体的文学成长、时代情怀以及他们未来创作的走向,更说明了青年作家经过多年的历练业已在文坛崭露头角,且表现不俗。不可否认,青年创作群体已然成为中国文学未来可期的中坚力量。

  (4)唤起青年一代对文学的重视,进一步促进文学的繁荣发展

  在网络文学和青春文学作品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特别是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学的关注是越来越少。茅盾文学奖作为具有中国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每四年举行一次,历经评选、入围作品公示、宣布获奖作品和颁奖等环节,每一环节都向社会公开并进行宣传,有助于加深年轻一代对茅盾文学奖和文学的关注。特别是此届文学奖,青年作家群体的崛起,他们努力地在纷繁复杂的当下社会去敏锐地捕捉主流价值观的表达需要,更能引起青年一代的共鸣,促进传统文学的繁荣发展,真正发挥好文学“以文化人”的作用。

  四、参考文章

不经千锤百炼,何来文艺精品

  当前文艺最突出的毛病是什么?浮躁。创作态度浮躁,生产出的作品自然就充满躁气。有“高原”缺“高峰”,有“流量”缺“质量”,有“口水”缺“口碑”。文艺创作要出精品,不克服浮躁的风气,怎么行?不拿出千锤百炼出精品的决心,怎么行?

  出精品,要在思想上千锤百炼。古人形容圣人的文章,“体要与微辞偕通,正言共精义并用”,意思是要把雅正的语言和精深的含义结合起来,做到“精理为文,秀气成采”,这才称得上文采斐然。巴尔扎克在《幻灭》中提出了最高艺术的标准,“一个字应包含无数的思想,一个画面要概括整套哲理”。一篇《岳阳楼记》,不足500字,却因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光耀千秋,传颂至今。因为范仲淹在这篇文章中提出的为人、为政思想,被后世奉为做人、从政的信条。

  做到思想精深,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文艺工作者志存高远,深思熟虑,博采众长,千锤百炼。“志不强者智不达”,对文艺工作者来说,“志”既包含热忱的事业追求,又包含远大的理想信念和胸襟。诗人杜甫奉行“文章千古事”,遂成就“诗圣”之名;表演艺术家常香玉说“戏比天大”,因此开拓出无垠的艺术空间;作家陈忠实在谈到《白鹿原》创作时说:“朋友问我,你写这个小说要写啥嘛,你下这么大的功夫到处跑,搜集、查阅资料,我说要给我死的时候做一部垫棺作枕的书。”胸中历历著千年,笔下源源赴百川。生活中,我们常说一个人生性浪漫、有理想主义色彩,“像个艺术家”,就是说艺术和现实、和生活是有距离的,这种距离决定了文艺工作者的热爱与追求,不能从实用主义出发,不能以功利为目的;而应以一种广阔的胸襟,以看似无用然则大用的原则,站在历史深处,站在时代高处,扎根人民中间,俯下身来透视生活本质,用心用情捕捉艺术形象,苦心孤诣提炼思想,千锤百炼雕琢细节,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文艺精品。

  出精品,要在艺术上千锤百炼。有些文艺工作者,对待艺术、对待作品、对待读者观众,缺少敬畏之心,把文艺创作当成追逐利益的“摇钱树”,当成感官刺激的“摇头丸”,胡编乱写、粗制滥造,生产一些文化垃圾。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数量再多,也垒不起艺术的高峰,只能成为降低大众审美旨趣的艺术沼泽和洼地。文艺作品是创作者才华、心血、情感的高度凝结。钱钟书在《围城》的序里说,这本书是他“锱铢积累”写成的。鲁迅先生在《致曹白信》中告诫写作者:“不要看了就写,观察了又观察,研究了又研究,精益求精,哪怕是平凡的事物也能创造出它的生命力来。”老舍在创作《春华秋实》时,已经是大名鼎鼎的作家,却仍然改了12遍稿子,光结尾就改了6遍,现存遗稿文字量有五六十万字之多,舒乙回忆说:“父亲每改一遍,几乎是完全重写。他对工人生活是陌生的,对运动也搞不清楚。只有改了第九稿,运动才结束,回过头来才算看得清楚……”诗人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曹雪芹著《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虽“当此蓬牖茅椽,绳床瓦灶”“举家食粥”而不改其志。

  《文心雕龙》之所以取名“雕龙”,盖因刘勰认为,古来文章,都要像雕琢璞玉一样,精细打磨、反复修饰、适当删改,好比用绳墨丈量、用斧头砍斫一样,根据文章的需要,把多余的内容和形式都去掉。

  出精品,要在制作上千锤百炼。近年来,有不少“穿帮”的影视剧,其中一个剧讲三国的,孙权的妹妹孙尚香大声疾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要让清初大儒顾炎武听见了,情何以堪!

  创作精品,不仅体现在创作者的才华迸发上,也体现在坚持创作、反复打磨的过程中。海明威创作《老人与海》先后修改200余次,福楼拜写《包法利夫人》,“有一页就写了五天”“一节也许得写三个月”。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阿宝》中写道:“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艺术上的臻入化境,是需要一些“痴心”、一些“执念”的;抵达“化境”的过程也往往要经历一个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渐进、渐悟、渐成的过程。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沈从文说,创作不需要聪明与敏捷,但不可缺少虔诚持久的一点信心。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聪明人肯下笨功夫,才是出精品的不二法门。梨园行有“三年出一个状元,十年出不了一个好角儿”一说,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一般京剧演员的水袖功夫只有8种,而京剧大师程砚秋会16种。著名雕塑家刘开渠这样告诫他的助手:“你们看罗丹一只手拿着件小稿,对着身边的裸体模特,另一只手拿着塑刀认真地对照调整。难道罗丹不会做雕塑吗?不懂解剖吗?他为什么非要对着模特做?他是在把真实的感受做上去,现在,我们并没有达到像罗丹那样做雕塑的条件,但是,我们也不能忘了艺术应该是怎样的。”

  文艺工作者对待创作,就应该有刻苦钻研,千锤百炼的精神,使作品从形式到内容,从表象到精神都力臻完美。就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形容的,以“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即便是“衣带渐宽”“人憔悴”也“终不悔”,最后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领悟。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学艺术家,才能潜下心来,去除躁气,才能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精品。

(来源:光明日报,有改动)

【华图在线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添加您的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免费领取专属学习礼包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新鲜出炉啦

领取资料 咨询优惠

咨询优惠

添加您的

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领专属好礼
常见问题

有协议班吗?

一课时多长时间?

手机可以观看吗?

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吗?

可以下载吗?

课程包含图书吗?

错过直播有回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