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帮助中心 咨询电话 400-8989-766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账号密码登录将于2023年10月1日0点关闭,
关闭后将统一使用手机号+验证码的形式登录。
请尽快确保手机号可用于接收验证码
立即注册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当前位置:华图在线 > 资料 > 行测 > 公务员考试常识备考技巧:历史上的今天8月第四讲

公务员考试常识备考技巧:历史上的今天8月第四讲

2019-09-20 16:06  |  华图在线  |  责编:徐珂 点击收藏

  8月份《历史上的今天》第4讲!2019年8月8日全国第一个全民健身日10周年!来来,被我看穿了吗?心理学效应是考试中的常客,也是你洞穿人心的法宝,出题人的小心思已经被你掌握,还不速速窥探一番!

第四讲2019年8月9日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逝世70周年

  【热点链接】

  爱德华·李·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一系列学习的定律,包括练习律和效果律等。

  2019年8月9日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逝世70周年。

  【真题回顾】

  2016-天津-20.(单选题)下列常见的心理现象与成语对应错误的是:

  A、晕轮效应——爱屋及乌

  B、首因效应——一鼓作气

  C、门槛效应——得寸进尺

  D、从众效应——人云亦云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心理现象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把工作做完。二者不对应。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晕轮效应”是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爱屋及乌”比喻爱一个人也会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二者可以对应。

  C项:“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指一个人如果接受了别人的一个小要求,那么别人在此基础上会再提一个更高点的要求,这个人也会倾向于接受。“得寸进尺”比喻贪得无厌。二者可以对应。

  D项:“从众效应”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随大流”。“人云亦云”指随声附和。二者可以对应。

  2015-重庆-4.(单选题)“那些曾经以为念念不忘的事,却慢慢地被我们遗忘在时间的角落里。”以下哪种描述符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对于遗忘规律的描述?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不快不慢

  D、先后一致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遗忘规律。

  第二步,遗忘曲线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描述了人类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规律。人体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循序渐进的直观描述,人们可以从遗忘曲线中掌握遗忘规律并加以利用,从而提升自我记忆能力。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

  因此,选择A选项。

  【知识拓展】

  一、心理学家

  (一)冯特

  1.威廉·冯特,德国心理学家,哲学家,德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创立者,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他的《生理心理学原理》是近代心理学史上第一部最重要的著作。

  2.威廉·冯特将内省实验法引入了心理学。威廉·冯特认为,心理与生理是互相关联的。他的认识论结合了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康德和黑格尔的理论。

  3.主要贡献是使心理学转变成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独立学科。

  (二)艾宾浩斯

  1.赫尔曼·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在1890年艾宾浩斯和他人共同创办了《心理学和感觉生理学杂志》。

  2.主要贡献

  (1)创造无意义音节、完全记忆法和节省法对高级心理过程的记忆首次进行实验研究,并对记忆做了定量的分析。

  (2)首次发现保持与遗忘的规律,即学习后经过的时间越长保持越少,遗忘速度呈先快后慢的趋势,为绘制遗忘曲线提供科学根据。

  (3)采用实验和统计方法,对形成联想的过程和条件以及某些联想规律做了较深入的分析,发现影响学习和保持有诸多变量,如材料的长度、意义性、重复率、保持间歌时间等。还考查了过度学习、集中学习、分布学习等效应。

  3.主要论著

  (1)《记忆》:1885年出版,是实验心理学文献中的一个里程碑。它被看作是实验心理学突破了研究“高级心理过程”的障碍。

  (2)《心理学原理》。

  (3)《心理学纲要》: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却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4.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1)查明识记无意义音节的速度与识记有意义材料的速度之间的差异。

  (2)材料的长度和数量对完全再现所必需的重复次数的影响。

  (3)学习和回忆之间的时间历程。材料在学习后头几小时遗忘最快,随着时间的推延,材料遗忘越来越少。

  (三)巴甫洛夫

  1.伊凡·彼德罗维奇·巴甫洛夫,前苏联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也是传统心理学领域之外而对心理学发展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曾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奖。

  2.主要作品

  《心脏的传出神经》《主要消化腺机能讲义》《消化腺作用》《动物高级神经活动(行为)客观研究20年经验:条件反射》《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

  3.成就贡献

  (1)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巴甫洛夫研究狗的消化腺分泌时意外发现的。用开刀手术在狗的腮部唾腺位置连接一导管,引出唾液,并用精密仪器记录唾液分泌的滴数。实验时给狗食物,并随时观察其唾液分泌情形。

  (2)经典条件性作用

  巴甫洛夫发现条件反射现象之后,他原本有意称条件反射现象为精神反射,后来改称为条件反应。他以后的实验研究,继续采用与食物无关的各种刺激(如灯光、铃声、拍节声等),实验观察狗的唾液分泌,并分别定出四个名称:

  ① 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指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

  ② 食物引起的唾液分泌称为无条件反应;

  ③ 食物之外的刺激称为条件刺激;

  ④ 食物之外刺激引起的反应称为条件反应。

  (3)经典的条件反射原理

  铃声本来与唾液分泌无关(称为无关刺激),由于多次与事物结合,铃声就具有引起唾液分泌的作用,铃声已成为进食的“信号”了。这时,铃声已经转化为信号刺激(即条件刺激),这种刺激就是条件反射,也称为应答性条件作用。可见,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就是无关刺激与无关刺激在时间上结合,这个过程称为强化。若条件刺激多次出现,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的强化,这个条件反射就可能消退。

  (四)弗洛伊德

  1.简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知名医师、精神分析学家,犹太人,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被称为“维也纳第一精神分析学派”。

  2.理论

  他提出“潜意识”“自我”“本我”“超我”“俄狄浦斯情结”“力比多”“心理防卫机制”等概念。提出的精神分析学后来被认为并非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但激发了后人提出各式各样的精神病理学理论,在临床心理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3.著作

  著有《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图腾与禁忌》等。被世人誉为“精神分析之父”,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

  (五)阿德勒

  1.简介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曾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问题,但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

  2.著作

  著有《自卑与超越》《人性的研究》《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自卑与生活》等,他在进一步接受了叔本华的生活意志论和尼采的权力意志论之后,对弗洛伊德学说进行了改造,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贡献

  (1)推动了精神分析社会文化派形成;

  (2)促进了精神分析向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转变;

  (3)在方法论上体现出整体论的原则。

  二、心理学效应

心理学效应 现象解释
瓦拉赫效应 学生的智能发展都是不均衡的,都有智能的强点和弱点,他们一旦找到自己智能的最佳点,使智能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
门坎效应 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刻板效应 是指对某个群体产生一种固定的看法和评价,并对属于该群体的个人也给予这一看法和评价
首因效应 指的是知觉对象给知觉者留下第一印象对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
晕轮效应 指某人或某事由于其突出的特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忽视了其它的心理和行为品质
罗森塔尔效应 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鲶鱼效应 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行业企业。其实质是一种负激励
“酸葡萄”心理 指自己努力去做而得不到的东西就说是“酸”的,是不好的,这种方法可以缓解我们的一些压力
“甜柠檬”心理 认为自己的柠檬就是甜的,“甜柠檬”是指自己所有而摆脱不掉的东西就是好的,要学会接纳自己
马太效应 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领域
水(木)桶效应 是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整个社会与我们每个人都应思考一下自己的“短板”,并尽早补足它
破窗效应 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边际效应 有时也称为边际贡献,是指消费者在每增加一个单位消费品的时候,其产生的效用成递减速趋势
酝酿效应 是指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办法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由于某种机遇突然使新思想、新心象浮现了出来,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往往一下子便找到解决办法
阿伦森效应 随着奖励减少而导致态度逐渐消极,随着奖励增加而导致态度逐渐积极的心理现象。也指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
暗示效应 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
半途效应 当人们追求一个目标做到一半时,常常会对自己能否达到这目标产生怀疑,甚至对这个目标的意义产生怀疑,这时候的心理会变得极为敏感和脆弱,这样就容易导致半途而废,心理学上称之为半途效应
塔西佗困境 指当公共部门失去公信力时,不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说假话,做坏事

  【预测演练】

  【预测题】下列原理与相应现象对应有误的是( )。

  A.破窗效应——某明星演唱会上,小明随手向场馆角落扔了个饮料瓶,没有人制止,垃圾也未被及时清理,他离开时发现那个角落堆满了各种垃圾

  B.鲶鱼效应——传统出租车行业困境丛生,有公司推出“滴滴打车”、“快的打车”等,这些“互联网+出租车”的新业态让越来越多的人重新选择出租车这一出行方式

  C.塔西佗困境——某国政府颁行的政策总是考虑富人利益,对弱势群体的考虑甚少,导致少部分人富可敌国,国家的整体生活水平总是上不去

  D.木桶效应——我国公务员的任用原则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如此强调“德”是因为历史上很多身居官位之人,虽然才华横溢,但却因为德行修养的不足,不但没有任何对国对民的贡献,反而祸国殃民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心理学效应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塔西佗困境是指当公共部门失去公信力时,不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说假话,做坏事。选项中描述的现象属于马太效应,即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预测题】古诗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涉及的心理学效应是:

  A.酝酿效应

  B.阿伦森效应

  C.暗示效应

  D.半途效应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心理学效应。

  第二步,酝酿效应,又称为直觉思维,是指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办法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由于某种机遇突然使新思想、新心象浮现了出来,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往往一下子便找到解决办法。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件事情束手无策,不知道从何入手,这是思维就进入了“酝酿阶段”。古代诗词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这一心里的写照。

  因此,选择A选项。

【华图在线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添加您的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免费领取专属学习礼包

公务员考试常识备考技巧:历史上的今天8月第四讲

领取资料 咨询优惠

咨询优惠

添加您的

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领专属好礼
常见问题

有协议班吗?

一课时多长时间?

手机可以观看吗?

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吗?

可以下载吗?

课程包含图书吗?

错过直播有回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