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三年不上课”就该“下课”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三年不上课”就该“下课”
一、热点概况
9月23日,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透露,教育部将出台新规,教授三年不给本科生上课,将被清出教师系列。要让那些不用心教书、只关心自己成长的教师离开教师岗位。同时他表示,让学生毕业和课程难起来,“天天睡大觉、打游戏、喝大酒的醉生梦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二、各方观点
人民日报:名师优先服务本科生,是许多名校传统,初入大学懵懂,最需良师指路,将好钢用在刀刃上,值!受益的岂止学生?知名学者因课堂启发获得灵感的,比比皆是。教学相长,是永恒不变的规律。
浙江之声:让教授不要忘记到大学任职的“初心”和“使命”,回归到教学的本职工作上来,不要只顾着四处为项目和课题奔波,成为“业务员”。哪怕再忙,也要花时间、花精力搞教学,把自己的学术知识和经验成果,传授给学生。
光明日报:当有越来越多的教授愿意为本科生上课,且能无“后顾无忧”地走进本科生的课堂,教育必然会迎来一个更有希冀的未来。
三、深度分析
(一)为何“三年不上课”
1.重科研轻教学,功利化现象严重
“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与高校目前的生存发展环境密切相关。其中,既与评估高校的价值导向有关,也与高校评价教师的考核指标有关。一方面,依靠教授的学术声誉、科研水平提高大学知名度的传统途径被各国广泛认同。另一方面,相较于科研活动产出成果的“短、平、快”,依靠教学活动来提高学校声望,培养优秀人才的路线就显得“路漫漫其修远兮”。故昔日“传道授业解惑”的大学职能日渐弱化,“重研轻教”则应运而生。
2.部分高校教师责任心不强
在很多学校,都有这样的老师。他们的借口是年纪大了,或是身体不好(又拿不出什么实据证明),于是申请到后勤,或是在图书馆,或是在实验室,或是打打杂,整日里,坐在电脑前,吸着一根烟,优哉游哉混日子。反之上课对教师要求高,工作强度大、压力大,因此导致部分责任心不强的教师不愿意上课。
3.学生上课态度有问题
大学授课是一件很难受的事情,大部分老师都觉得上课没有太大价值感。老师在讲台上卖力的讲,下面很多学生在干着自己的事情。学生对待课堂,各种逃避:逃课,睡觉,玩,忙其他事情......,种种现象导致老师价值感缺失,因此导致老师不愿意上课。
(二)“三年不上课”的危害
1.影响学生上课积极性
其实目前很多学生逃课翘课现象严重也与这些“三年不上课”老师有关,老师不认真备课,讲的东西还没有学生会的多,一些学生认为上这种课确实没有任何价值,假如拿出其他科目的书籍进行学习,很有可能被老师辱骂或者被撵出去,学生与老师也逐渐成为了对立面,这也让双方尴尬不已。
2.教学水平难以提高
教师对教学的积极性下降会导致不会对教材进行仔细钻研,不会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甚至将上课交给助教或研究生、博士生。从而使教学质量和水平难以提高,设置停滞不前。
(三)如何解决“三年不上课”
1.转变思维,教书育人乃大学之根本
无论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还是建立现代新型高校智库,其根本都在于源源不断地培育一流人才。只有培育出的人才既有一流水平又有一流德行,大学才能源远流长,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2.进行多元考核,分类评价
将人才培养质量、同行评议、学生评价等也纳入评价标准,使考核评价日趋多元化。高水平大学可设置少量科研岗,让有专长者专门从事科研,而对部分教学型教师则淡化科研要求,鼓励在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多见成效。
3.政策引领,激发教师热心从教之动力
应多维度考察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成绩与贡献,尤其要提倡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和第一要务,变厌教为愿教,变轻教为勤教,使教师喜教、爱教、乐教。使以教学为主的教师,有劲头、有奔头、有甜头。
四、参考文章
“教授不上课不得为师”,大学应回归本位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近日透露,“在学校连续3年不给本科生上课的教授和副教授,会被清理出教师系列。同时,我们要让学生毕业和课程难起来,不能是一进了学校就进了安全箱,不好好学习的学生毕不了业。”一边所有的教授、副教授都要给本科生上课,另一边让学生忙起来,告别“那些天天睡大觉、天天打游戏、天天喝大酒的醉生梦死的日子”。在教与学两端同时趋严,正是要彻底扭转高等教育宽松软的状态。
从长期来看,大学重科研轻教学必然是难以为继的。从知识传播的角度讲,没有高水平的本科生,就没有更多的青年人承继、发扬新的知识。事实上,教育部曾为此一再发文,强调“教授必须给本科生上课”。不过,类似的“要求”并没有严格的考核和惩戒机制兜底。有许多大学对教师的考核仍偏向于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重科研轻教学的普遍风气并无改善。一个直观现象是,一些盛名在外的大牌教授,本校本科生却难得一见,因为他们平日都辗转于各种活动和会议之间。一些研究生导师招生的时候抱怨本科生基础不牢,是否也该问问自己在本科教学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坚持“本科为本”才能为社会批量培养有用之材,才能为产业升级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才能形成产学研良性循环。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风向已然变化,纠偏之举正在路上。2018年6月,教育部在四川成都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期间,150所高校联合发出《一流本科教育宣言(成都宣言)》,提出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今年前段时间,南京林业大学的教师蒋华松,成为该校凭“教学专长”晋升教授的第一人。蒋华松评上教授的过程中没有要求审查一篇论文,“单纯考查他的教学在师生中的口碑度和课堂质量。”南林大的这一创新之举引发热议,可谓全国高校重新认识本科教学工作的一个缩影。
大学教授必须给作为学生主体的本科生上课,大学生必须好好学习才能毕业,这些本是最起码的常识。让大学的重心回归教与学,是还原教育的本来面目。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是建设一流大学的题中之义。重视本科教学不等于把大学变成高中的延伸,在提高难度级别的同时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欲望才是改革的目标,需要各所大学与广大教师严肃对待。
(来源:澎湃新闻 有改动)
【华图在线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