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广州地陷
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广州地陷
一、热点概况
12月1日,广州11号地铁线施工区域出现地面塌陷,原来是一辆清污车和一部电瓶车相继掉入到塌陷的大坑,造成3人被困,其中两人为父子。12月2日18时许,广州地铁集团建设总部总经理孙成伟在发布会上称,3名被困者中有2人的身份已经确定,另一名被困者身份不明,公安部门还在进一步确认中。
出门在外却遭遇横祸,三名同胞的命运牵动着人们的心。目前,塌陷事故的救援工作还在进行中,公众无不期望,受困者能尽快被找到,与家人平安团圆。面对家属和舆论对于地铁事故救援的质疑,相关部门及时致歉并回应,应予肯定。接下来,针对应急救援及时、合理性的质疑,有关方面也不妨给出更明晰的解释。
二、主流观点
@新京报:如果最终的调查结果显示有人祸因素,那就要严厉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让其付出失职失责的应有代价。只有严厉追责,举一反三,城市地铁建设才能让人安心,也才能避免道路“吞人”悲剧。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为避免悲剧“重演”,防患于未然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例如,施工方可在地铁施工区等地实施车载式道路坍塌灾害预警雷达测试,及时发现地下空洞等特殊危险地形,并及时预警。
@新闻联播:“地质条件”并非事故发生的全部原因,监管部门应切实负起监管责任,加强监管。地铁工程攸关千万民众安全,容不得半点疏忽大意。
@广州地铁建设总部总经理孙成伟:广州地铁11号线沙河站施工区域坍塌事件发生后,现场的搜救工作在持续进行中。孙成伟表示:“想方设法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全力开展救援,不惜一切代价搜救被困人员。”
三、深度分析
(一)本质:建筑安全、监督管理、责任观念
(二)关注点一:建筑安全
1.城市要发展,地铁要建设,一定要建立在安全的基石之上,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心存侥幸心理,让民众为风险买单。
2. 通过测斜仪、压力盒、超声波等监测手段,监控施工过程。
(三)关注点二:监督管理
1.明显隐患在事前勘探中都应该得到确认,在施工过程中也该引起施工方和监管部门的警惕。
2.管理、施工等方面的人员要一直高度警觉,万万不能放松责任心,要用高度专业的施工品质,把塌陷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四、面试模拟
12月1日,广州11号地铁线施工区域出现地面塌陷,原来是一辆清污车和一部电瓶车相继掉入到塌陷的大坑,造成3人被困,其中两人为父子。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解析】
由于地铁施工,导致城市道路塌陷,类似的事故早已不鲜见。曾在2008年、2013年广州就曾发生过因地铁建设导致的地陷事故。除此之外,上海、杭州、南京、青岛等城市也都出现过类似问题。因地铁建设导致的道路塌陷事故,其实早已成为一些城市久久难以挥去的阴影。
严格来说,在事发之后细细分析后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塌陷事故都是可以预警,甚至本就应该在最初设计地铁建设方案时,做好周全的考虑,是能够避免类似事件频发的。此类事件之所以频频发生,我觉得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可否认,确实有专家解释的地质问题、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等原因。但究其根本,人为因素占比更重。
一方面,管理方、施工方安全意识、守则意识有待提高。无论是曾经较为传统落后的工艺,还是在科技越发成熟的今天,此类事件从未消失,其中一个原因是管理方、施工方的安全意识、守则意识薄弱。
另一方面,管理方、施工方的监督管理不足。由于管理的缺位,才导致牟利者钻了空子。在前期的地质考核、工程审批、施工监管等方面,有太多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才会导致忽视安全、罔顾法纪,降低建造标准、材料选择不合规、施工粗糙等行为出现。
当然,对于违规违法的惩罚成本较低、管理方式不够优化等也是导致此类现象频发的原因。想要真正给予民众一个安全的环境,需要多方合力。
其一,通过宣教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守则意识。政府、主流媒体、自媒体等达成共识,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对大众进行安全知识、守则意识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大家的思想觉悟。
其二,完善规章制度,细化管理方式。从建造的规划、招商、计划审批、材料审批等多个角度出发,致微致细地进行严格管理,做好认真科学的规划,保障每一个基础设施建设是安全、高质的。
其三,加大惩戒力度,树立红线意识。惩罚永远不是目的,但是惩戒带来的威慑力,有助于提高大家的规则意识。对此,需要我们科学合理规划,树立大众的红线意识,不触底线,不踩红线。特别针对参与构建社会基础设施的企业、集团等,要提高筛选标准,不断提高大的社会责任感,为良心工程、安全工程提供保障。
根据相关报道,广州道路塌陷,相关方面正在紧急救援中,目前已有1100多人参与救援,惟愿被困者安然无恙,平安回归。也相信,灾难之后的痛定思痛能够让我们加大调整力度,找准方法,让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华图在线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