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面试热点:灵活就业,也是一种理性
热点概况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教育大国。近几年,每年都有数百万的大学毕业生要走出校门,走向社会。
每次临近大学毕业的时刻,父母便开始忧虑不安。诚然,有限的就业渠道与岗位,无法满足数量庞大的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尽管国家也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机会,但仍然有很多大学生毕业生面临无法就业。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性问题,也是众多孩子和父母不得不面临的现实问题。
据报道,2020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874万人。同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社会新增就业岗位减少。多重因素叠加下,今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明显加大。面对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大学生选择了“灵活就业”,无疑是对就业环境、竞争程度、个人能力和岗位价值的理性评估和认知。同时,对于家境一般或家庭困难的大学毕业生而言,就业需求则更加强烈,先选择一份灵活的工作,也可满足个人和家庭的刚需。
主流观点
@黄河时评:选择“灵活就业”,意味着有了一份收入,有了一份保障。这一选择,可以减轻家庭的负担,缓解大学毕业生及其家人的生活压力、心理压力。而且,在灵活岗位上,大学毕业生可以积累经验,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当时机出现或条件具备时,他们还可以朝着自己更心仪的就业目标出发、再觅高枝。
@腾讯网:“灵活就业”和“骑马找马”的原理是一样的,先找一份工作做,同时再找其他合适的工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将“灵活工作”和“临时工作”的性质混为一谈。有一些求职者将工作作为跳板,敷衍了事,失去了在工作中的诚信。
@南方网评:选择灵活工作要利于自己长远就业的发展。我们倡导大学毕业生做好灵活工作,并非让其饥不择食。做灵活工作必须考虑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必须能够利于自己将来的工作高度。
@红网:提供了人才成长的平台。灵活工作岗位的施行,在家就能够找到工作,为应届毕业生提供了学习、锻炼和成长的机会,能够使一大批人才在工作中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各行各业需要的人才。
深度分析
(一)关注点一:分析情况
1.这种想法与当前的就业形势密切相关。年根将近,很多青年还未就业,不免心急,再加上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又疫情的影响,选择灵活就业的人多。
2.灵活就业可以通过不断尝试而找准人生方向,这不失为一种灵活的人生选择。
3.灵活就业能积累经验,有利于自己的长远就业。其实灵活就业也并非是饥不择食,很多时候我们也会选择与自己理想相关的工作岗位。
(二)关注点二:对策措施
1.青年人应该学会认真对待每一次人生选择。即便把本次就业定义为灵活就业,也不能浑浑噩噩的开展工作。
2.学校要不断提升专业设性和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同时,要加强校企合作,多给学生充分接触社会的机会,从而为学生打造核心竞争力。
3. 政府应该以政策扶持来强化对灵活就业的引导。
面试模拟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表明,今年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其中一个原因在于许多青年人选择了灵活的就业岗位,先就业再择业。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当前,很多大学生秉持了“就业为先”的观念,这变相说明大学生的就业理念普遍比较务实、灵活。在我看来,在当前的特殊情况下,这种想法不是坏事。
第一,这种想法与当前的就业形势密切相关。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加上疫情的影响,很多用人单位延缓了招募计划,然而2020届的高校毕业生数量将近900万人 。在这样的多重压力下,青年人选择灵活就业实际上是一种非常理性的抉择。毕竟与其原地等待,不如边向前边探索,这样不仅是对自己人生负责,也是对背后的家庭负责。
第二,灵活就业可以通过不断尝试而找准人生方向。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和产业的细化分工,岗位的迭代速度也极快。与市场的需求相比,学校在设置专业时是有滞后性的。加之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充分接触社会,可能对自己的喜好并不能清晰的了解,所以很难在第一时间精准的选择到符合自己内心喜好的工作岗位。在这种情况下,选择灵活就业可以不断尝试寻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和领域,这不失为一种灵活的人生选择。
第三,灵活就业能积累经验,有利于自己的长远就业。其实灵活就业也并非是饥不择食,很多时候我们也会选择与自己理想相关的工作岗位。比如说想考公务员,可以先尝试做社区工作者或者是三支一扶积累经验。想做老师可以先去培训机构,锻炼自己的授课能力。实际上对于理论丰富但实践为0的青年人来说,及时地投入与自己理想相关的实践工作,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有一部分学生在选择灵活就业时过于盲从,没有明确的方向,又或者频繁跳槽,对工作得过且过。这样的做法不仅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会给他人和社会造成危害。因此对于灵活就业我们支持,但也要科学引导。
首先,青年人应该学会认真对待每一次人生选择。即便把本次就业定义为灵活就业,也不能浑浑噩噩的开展工作。每一次工作积累的经验,都能成为未来工作中宝贵的财富,所以要尊重自己的选择,拼尽全力。
其次,学校要不断提升专业设性和教学管理的科学性。一方面,专业和课程的设计要及时跟进社会需求,提供完善的职业规划。另一方面,加强校企合作,多给学生充分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从而为学生打造核心竞争力。
最后,政府应该以政策扶持来强化对灵活就业的引导。比如积极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对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提供合理补贴。再比如大量增设公益性岗位,为失业人员提供灵活安置。通过这些扶持政策,为采取灵活就业的青年人提供信心和动力。
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人生的高度可能需要过去积累。但是在过渡就业的过程中,也要保持着自己的初心,心有所信,方能行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