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申论热点:教育惩戒纳入法治轨道
热点:教育惩戒纳入法治轨道
背景概况
近日,教育部在前期广泛调研、公开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颁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第一次系统规定了教育惩戒的属性、适用范围,以及实施的规则、程序、措施、要求等,明确教育惩戒不是惩罚,而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强调教育惩戒的育人属性,是学校、教师行使教育权、管理权、评价权的具体方式。
《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是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障和规范教师依法履行教育、管理学生的职责,维护师道尊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而制定的法规。
《规则》指出,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学校、教师可以在学生存在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失范、具有危险性、侵犯权益等情形时实施教育惩戒。同时,根据程度轻重,规则将教育惩戒分为一般教育惩戒、较重教育惩戒和严重教育惩戒三类。
一般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轻微的学生,包括点名批评、做口头或者书面检讨、增加额外教学或者班级公益服务任务、一节课堂教学时间内的教室内站立、课后教导等;
较重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较重或者经当场教育惩戒拒不改正的学生,包括德育工作负责人训导、承担校内公共服务、接受专门的校规校纪和行为规则教育、被暂停或者限制参加游览以及其他集体活动等;
严重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严重或者影响恶劣,且必须是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包括停课停学、法治副校长或者法治辅导员训诫、专门人员辅导矫治等。
《规则》强调,教育惩戒与体罚和变相体罚是不同性质的行为,明确禁止了七类不当教育行为。
《规则》也强调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及其教师应当予以制止并进行批评教育,确有必要的,可以实施教育惩戒:故意不完成教学任务要求或者不服从教育、管理的;扰乱课堂秩序、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吸烟、饮酒,或者言行失范违反学生守则的;实施有害自己或者他人身心健康的危险行为的;打骂同学、老师,欺凌同学或者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等。
《规则》中明确,学校应当支持、监督教师正当履行职务,教育惩戒是教师的职务行为,教师正常履职产生的纠纷和法律后果应由学校承担。教师因实施教育惩戒与学生及其家长发生纠纷,学校应当及时进行处理,教师无过错的,不得因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而给予其处分或者其他不利处理。即使因为教师实施教育惩戒与家长产生纠纷,也要通过合理合法的正当渠道解决,家长威胁、侮辱、伤害教师的,学校、教育部门、公安机关要依法予以追究,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2021年3月1日起,这部法规将正式实施。自此,学校对于中小学生的违规违纪行为,是否惩戒、如何惩戒,真正变得“有章可循”。
2020年12月,四川省达州市高新区实验学校的一位班主任老师,检查学生作业时动手打了学生耳光,家长找到学校交涉无果后报警,并向学校索赔6万元。达州市高新区管委会调查后,校方对涉事教师批评教育并作出警告处分,但仍无法满足家长提出的条件,无奈只能建议走司法程序。
各方观点
市民白女士:我现在读大学,在小学、中学的经历中,也有过被老师打手心、罚站这样的惩戒,我觉得只要在合理的范围内,惩戒也是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理念也在飞速进步,给予老师惩戒权是换了一种更科学、更有利于孩子们成长的方式,这既是对老师行为的规范,又是一种认可。有网友说,教师还是要有一定的责罚权,但是要有个度,要不然现在的学生真的没办法教了。
也有网友说,支持,教师如果维护不了课堂秩序,那就无法保证教育有成果,还是要能拿起戒尺,有法律法规的标准衡量,是一种进步。
网友@贝尔数学:《规则》填补了空白,划定了“红线”,及时解决了部分教师“一管就错”的困境。
网友@墨香人生:学生家长是实施教育惩戒的最大障碍。
华南师范大学薛刚凌:教育惩戒作为一类重要的教育措施和教育方式,自古就是教育职责的重要构成部分,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不仅需要学习知识,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更要养成良好品行和培育完整人格,以确保其能够具备全面进入社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品格。教育惩戒正是学生良好品行养成和完整人格培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复旦大学侯健:对未成年人而言,正面教育、表扬鼓励的比较优势会更大一些。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良好意识,不能仅仅依靠在学生违规时施以教育惩戒,更应依靠在平时对学生进行积极管教。
华侨大学王康敏:教育惩戒是在普通管教手段失效的情况下,运用权威规训的方式把学生培养成更好的人,即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以此来塑造学生的理想人格与心灵秩序。教育惩戒重在关注学生“灵魂”而非“身体”。有效的教育惩戒不仅要指出学生言行错在何处,更要注重引导学生的科学思想、规则意识、信念伦理、道德责任,符合教育规律,把学生培养成立志为堪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中国人民大学叶阳永:家长在学生行为养成与矫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果没有家长的配合,学校教育惩戒工作的成效也会大打折扣。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发生在家庭、学校、社会与网络等各个场域,当学生出现不良或违规行为时,需要家长、教师、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等各方主体相互配合,通力协作,科学施策。
深度分析
(略)
热点文章
给定资料”划线句子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自选角度,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字数800-1000字。
教育就是用爱唤醒灵魂
表面来看,教育是一个社会培养人的过程,而深层次思考,教育的本质就是爱的传递,是灵魂的教育,而不是单纯理性知识的传递,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真正的教育是要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让他们有信仰、有灵魂、有追求,让他们能够传承人类独一无二的精神思考和价值,让他们学会追求爱、追求善、追求美、追求智慧、追求希望。教育的过程就是用爱唤醒灵魂的过程。
当然不能否认,人类积累的认识和知识需要教育来传承。现代社会人类之所以能够以过去无法想象的速度快速发展,离不开知识的不断积累和迭代,没有哥白尼日心说知识启蒙,也就不会有宇宙大爆炸等宇宙科学的发展,没有伽利略等人对惯性的研究,也就没有牛顿力学体系的搭建,没有孔孟儒学的开端,也就没有儒家治世的大成。牛顿曾言:“我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人类的知识必须不断传承才能造就一个个更大的成就,而教育就必须在这个传承过程中发挥它的功能。教育知识能让我们更快的认识世界,教育知识也能让我们更加明确方向。因此,知识需要教育来传承。
但是,教育的过程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仅仅去传递知识,去重视分数,极有可能的是,要么把学生打造成高分低能缺少思考的工具人,要么把学生使用知识的未来交给未知,甚至误入歧途。
所以,教育的本质必须是心灵上的教育,是灵魂上的触碰,是价值观的传递。我们不能奢望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术泰斗,不能奢望每一个学生都遇事有真知灼见,不能奢望每个学生都站在行业顶峰,我们要关注的是,如何挖掘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他们向善的观念,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和道德品质。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道为先者即可为师,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思想和需求,学生也应该尊重老师的付出、教导和关爱。33岁的兰会云,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兰哥,兰会云温暖地守护着学生。通过带学生骑行去上海,她让学生心里多了对美好的向往,通过带学生看电影等种种尝试,她让学生学会了敞开心扉更加坚强,通过以请教的姿态和学生交流,她让学生明白了人生价值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去实现。兰会云对学生的教育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知识的教育上,而是通过心灵去触碰心灵,用真诚去收货真诚,用责任和爱探索教育的更多可能。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称之为教育,教育的本质就应该是心灵的教育。
人类对于教育的摸索从远古时代就开始,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内涵也在不断的变化,现在的教育不再是朴素的教给后代如何狩猎和采集,也不是强横的教育后代无条件的顺从和付出,而是要让人类的后代越来越能够思考价值,越来越愿意探索未知,越来越希望追求真理,当人类的视野从看向脚下转向到仰望星空,教育的力量就会更加凸显,用一盏灯点燃另外一盏灯,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的本质就蕴含其中。
相关范文:
正确发挥教育惩戒的育人功能
日前,教育部在前期广泛调研、公开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系统规定了教育惩戒的属性、适用范围以及实施细则等,旨在把教育惩戒纳入依法治教的轨道,推动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教育惩戒在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成长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近年来,为了回应社会对教育惩戒的现实诉求,准确发挥教育惩戒的育人功能,我国也掀起了针对教育惩戒的理论探讨与立法探索。事实上,我国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已明确规定学校和教师有权对违纪违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但大多数是从纪律处分的角度予以处置,尚缺乏以适度惩戒的方式对“不敢惩戒”与“惩戒失当”的难题加以准确界定和有效应对。
从法律规范上来说,细化教育惩戒方式并划出红线,有利于摆正教育行为、把握惩戒尺度,从而对青少年发展问题作出合法又准确的应对。《规则》针对教育惩戒方式、情境和边界作了明确规定,例如厘清了教育惩戒与纪律处分、体罚和变相体罚等概念之间的区别;也对教育惩戒主体、惩戒对象、惩戒措施作了细化,例如何时采取点名批评、一节课堂教学时间内的教室内站立等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面对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因教育管理而产生的诸多争议与纠纷,此次教育惩戒规则的法律定位具有法定特征,也符合教育规律要求。同时,也有利于树立教育者的威信,解决老师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学生的历史问题。
学校或教师对违纪违规学生进行教育惩戒,既是正常的教育活动,更是依法治教的基本要求。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独立自主能力不断增强,逐渐拥有属于自己的把控意识和社交空间,出现一定的失范行为难以完全避免,这需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因此,实施教育惩戒的真正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而不是一惩了事。况且,外因需要通过内因才能发挥有效作用,实施教育惩戒并不是教育行为的结束,而是育人功能的深化与延伸,更需要在此基础上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到有错必纠、及时止损的重要意义,进而形成自觉自律自主的良好品行。假若简单地将惩戒作为管控失范行为之工具,不但难以降低失范概率,反而可能出现更为严重的后果。
诚然,教育惩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学校的教育力量难以达到最佳效果,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达成教育惩戒的共识并形成教育合力,同时有效保证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对违法教育惩戒行为的救济权利,才能真正创造更加健康积极的教育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