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面试热点:《个人信息保护法》开始实施
热点概况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网络成为生产生活的新空间、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各类个人信息的收集与使用更为广泛、频繁,个人信息成为重要的数字资产。随之而来的个人信息被非法收集、被泄露事件层出不穷,令人触目惊心。消费者反映比较突出的个人信息问题主要集中在手机APP过度索权、消费者个人信息被泄露、非法推送商业信息、大数据杀熟以及敏感个人信息的非法处理等方面。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规范个人信息的获取及使用,不仅事关个人权益维护,也关系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加快推进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基础性立法提出明确要求。民法典对个人信息保护作出了规定。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该法已经于11月1日正式施行。
大家期待着《个人信息保护法》为个人信息权益保护带来新气象、新局面。
主流观点
@法制网: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的时代背景有着丰富的国际国内蕴涵。一方面,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世界各国日益重视个人信息的多重价值属性,纷纷出台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门立法。个人信息法律保护已成为衡量一国法治文明和法治水平的重要指针。另一方面,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数字化转型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个人信息的处理已成为社会进步和产业升级新的驱动力。因此,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也是保障公民个人信息权益、促进个人信息合理利用的必然举措。
@光明日报: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针对数据安全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也越来越多。不过,少有文件直接对企业进行限制,而更多是通过对市场秩序进行规范,优化数字经济时代新生产要素的配置。对此,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诸多规定也传达了明确的政策信号,因此,这部法律实际上是数据经济产业的促进法。
@人民网:强监管时代已经到来,同时涉及个人信息安全、数据安全与金融安全的跨境互联网券商正面临着合规的重大挑战。顺应国家要求,积极作为维护个人信息安全和国家安全,才是这一行业生存和继续发展的明智之选。
@新华网评论: 11月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开始实施。包括过度收集个人信息、滥用人脸识别、大数据“杀熟”、个人敏感信息等等方面,法律都开始有了明文保护与制约。但是有了法,我们的个人信息保护就从此走在安全的大路上了吗?有了法,又如何更好地落地?
深度分析
(一)关注点一:《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现实意义
1.《个人信息保护法》构建起了有关保护个人信息的科学、系统、全面的顶层设计,是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基础性法律。《个人信息保护法》与《网络安全法》、《密码法》、《数据安全法》共同搭建了我国的数据治理立法框架,打破了个人信息领域法律法规散乱不成体系的局面。
2.《个人信息保护法》是一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的法律,强化了对敏感个人信息的保护,增加了透明度,可以更好地保障个人信息自决权。我国在当下关于个人信息泄露、滥用等能够及时作出有效的回应,也体现了执政为民的理念。
3.这部法律明确规范了经营者、互联网平台在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等主体的责任,要求遵循最小化原则,只收集软件使用所必需的数据,大大降低了企业数据同质化问题出现的概率。
(二)关注点二:《个人信息保护法》落地的障碍
1.利益驱使,违规多。资本为了100%的利润,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经营者在利益的驱使下,淡化社会责任,踏破道德底线,钻法律漏洞铤而走险的数不胜数。
2.操作隐蔽,取证难。个人信息侵权违法行为大部分与互联网、计算机、人工智能等相关联,同事具备跨区、匿名、涉及人数多等特点,执法人员在发现、收集、鉴定有关证据的调查核实手段上仍有很大难度。
(三)关注点三:《个人信息保护法》见效的保障
1.加大监管力度。国家网信办牵头,公安、民政等部门协同做好个人信息保护的监管工作。尤其要强化对经营者、App、小程序等的监管。对于曾经有泄露个人隐私的经营者,要将其列为重点审查对象。与此同时,发挥好行业审查委员会的审查作用,对行业内经营者进行定期检查。以严格的监督倒逼经营者知法守法。
2.强化经营理念。《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了“应当在事先充分告知且公民本人同意的前提下收集公民个人信息,遵循最小化原则收集信息(只收集经营交易必要的信息),小区和经营场所不能强制进行人脸识别,禁止进行“大数据杀熟”等内容。各平台、企业和经营者等应该认识到,想要持续生存和长久发展,必须恪守道德底线,提高守法合规经营的理念。
3.提高维权意识。通过主流媒体抢占舆论制高点、检察机关推广典型案例、各类院校机关单位开展主题学习等方式,促使消费者养成“非必要不提供个人信息”的习惯。如果发现个人信息权益受到侵害,要及时保存证据并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提供案件线索和相关凭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面试模拟 2021年11月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开始实施。为织密我国“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网”提供法律保障。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解析】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成为生产生活的新引擎,与此同时,个人信息被非法收集、被泄露等问题层出不穷,令人触目惊心。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个人信息保护法》为保护个人信息撑起了保护伞,是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基础性法律。它强化了对敏感个人信息的保护,增加了透明度,可以更好地保障个人信息自决权。政府在当下关于个人信息泄露、滥用等问题能够及时作出有效的回应,也体现了“执政为民”的理念。
然而,《个人信息保护法》在现实中实施还会遇到一些难题,如利益驱使下经营者难守法律底线,以及执法人员实际工作中取证难等情况。科学立法只是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权益的开始。要守好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保护网”还需要各方主体共同努力。
第一,提高维权意识。通过主流媒体抢占舆论制高点、检察机关推广典型案例、各类院校机关单位开展主题学习等方式,促使消费者养成“非必要不提供个人信息”的习惯。社会大众也要认识到个人信息泄露可能会带来的隐患,提高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视程度。此外,如果发现个人信息权益受到侵害,要及时保存证据并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
第二,强化经营理念。《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了“应当在事先充分告知且公民本人同意的前提下收集公民个人信息,遵循最小化原则收集信息(只收集经营交易必要的信息),小区和经营场所不能强制进行人脸识别,禁止进行“大数据杀熟”等内容。各平台、企业和经营者等应该认识到,想要持续生存和长久发展,必须恪守道德底线,提高守法合规经营的理念。
第三,加大监管力度。国家网信办牵头,公安、民政等部门协同做好个人信息保护的监管工作。尤其要强化对经营者、App、小程序等的监管。对于曾经有泄露个人隐私的经营者,要将其列为重点审查对象。与此同时,发挥好行业审查委员会的审查作用,对行业内经营者进行定期检查。以严格的监督倒逼经营者知法守法。
实施好个人信息安全相关的各项法律是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和保障,相信,在社会大众的共同努力之下,泄露个人信息等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