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备考技巧——论证题目中的“病”
判断推理中论证类题目题量大,在一场考试中占比可高达二分之一以上。论证类题目题干字数多、选项难辨析,这对考生阅读能力有很高的要求。那么,在考场上采取何种策略才能既能保证做对,又能保证短时高效?华图在线判断组的老师给考生们总结了论证题目中的一类相同素材的题目,即题干讨论某种疾病的题目,供大家学习。
题干特点:
通过找论点,发现论点在讨论某种疾病,例如阿尔茨海默症、心脏病、中风等。
技巧:常见错误选项。
1.讨论的不是同一类病。
例如:题干讨论的是“心脏病”,选项讨论的是“糖尿病”,该选项为无关选项。
2.“得病”和“治病”话题不一致。
3.描述“副作用”的选项,一般不选。
例题:
【例1】最新研究显示,常喝绿茶有益心血管。研究者对十万余名参与者进行了为期七年的跟踪研究。参与者被分成两组:习惯性喝茶者(即每周喝绿茶三次以上的人)和从不或没有喝绿茶习惯者(即每周喝绿茶次数不到三次的人)。研究者发现,与从不或者没有喝绿茶习惯者相比,有喝绿茶习惯者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低20%,死于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低22%。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与常喝绿茶的人相比,从不吸烟者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低14%
B.绿茶中含有的黄酮醇类,具有预防血液凝块及血小板成团的作用
C.绿茶中的儿茶素和多种维他命成分,可有效延缓衰老,预防癌症
D.习惯喝绿茶组的参与者其年龄普遍大于无喝绿茶习惯组的参与者
【答案】B
【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常喝绿茶有益心血管。
论据:对习惯性喝绿茶和从不或没有喝绿茶习惯的做了对比,发现习惯性喝绿茶者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低20%,死于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低22%。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无关选项。从不吸烟者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低14%(和论点不是一种“病”),与常喝绿茶有益心血管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B项:增加论据。绿茶中含有的黄酮醇类,具有预防血液凝块及血小板成团的作用,具有加强作用。
C项:无关选项。绿茶中的成分可有效延缓衰老、预防癌症(和论点不是一种“病”),与常喝绿茶有益心血管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D项:不明确项。习惯喝绿茶组的参与者的年龄普遍大于不喝绿茶习惯组的参与者,但并不确定年龄是否与心脏病和中风风险有关,不具有加强作用。
因此,选择B选项。
【例2】某次医药试验对无中风和心肌梗死病史的成人高血压患者进行了研究,参与试验的患者被随机分配为两组,一组每日服用一种固定复方制剂(10毫克依那普利和0.8毫克叶酸组成),另一组每日单纯口服10毫克的依那普利片,经过4年多的治疗,固定复方制剂组有2.7%发生中风,依那普利组有3.4%发生中风,也就是说,联合服用依那普利和叶酸后,发生中风的风险显著下降。
要得到上述结论,需要补充的前提是:
A.实验前,两组患者体内的叶酸水平无显著差异
B.依那普利能对抗心肌缺血,减轻心肌梗死范围
C.依那普利和叶酸一起服用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
D.在实验前对两组受试者都进行了中风风险检测
【答案】A
【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前提”,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联合服用依那普利和叶酸后,发生中风的风险显著下降。
论据:参与试验的患者被随机分配为两组,分别服用两种药物,经过4年多的治疗,固定复方制剂组有2.7%发生中风,依那普利组有3.4%发生中风。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补充前提。说明两组实验的差异只是服不服用叶酸,选项中说的实验前两组患者体内的叶酸无显著差异说明实验对象无差异,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干扰,具有加强作用。
B项:无关选项。“心肌梗死”不是中风(和论点不是一种“病”),论题不一致,排除。
C项:无关选项。题干未涉及“依那普利和叶酸一起服用是否会产生任何副作用” (描述“副作用”的选项,一般不选),论题不一致,排除。
D项:无关选项。在实验前对两组受试者都进行了中风风险检测,与论点联合服用依那普利和叶酸后中风风险是否会降低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结语:
最后,希望各位考生能够坚持备考,顺利上岸!
【华图在线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添加您的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免费领取专属学习礼包
领取资料 咨询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