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备考技巧——从选项入手解排序题
在常识的考查中,我们总能看到一类题型,就是根据时间对于历史事件进行排序。历史事件的时间节点有很多,因此导致学员没有办法掌握所有历史事件的不同时间节点,而无法进行正常排序。在这里我们会谈到如何利用选项去进行排序,从而推出排序题的正确答案。
接下来,让我们看几道真题,从而掌握该技巧的运用方法。
【例1】汉字源远流长,下列字体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①④③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③④②
【答案】A
【解析】图①指小篆,产生于秦,特点是方正,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平衡对称,上紧下松。图②指金文,产生于商、周,依附于青铜器,特点是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图③指楷书,产生于汉末,特点是更趋简化,横平竖直。图④指隶书,产生于秦,统一于西汉,汉字趋于方正楷模,特点是蚕头燕尾、一波三折。根据我国文字演变顺序: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正确顺序为②①④③。因此,选择A选项。
当同学熟知汉字演变过程中的具体时间节点,可以顺利得出答案。但对于该知识点不了解的同学应该怎么去作答呢?我们可以从选项入手,我们看到四个选项就是四张图的不同顺序的排序,我们首先看四个选项中排在首位的分别是①和②,接下来我们再看四个选项中排在末尾的分别是②、③、④,这时我们发现A项、B项的末位都是③,根据正确选项设计的原则,说明正确答案在A项、B项之间。再来看四个选项中排在第二位的是①、②、③,A项、C项排在第二位都是①。由此,我们可以确定正确答案是A项。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道题目。
【例2】中国人对不同年龄会有不同称谓,下列年龄称谓从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弱冠之年—而立之年—耳顺之年—古稀之年
B.弱冠之年—而立之年—古稀之年—耳顺之年
C.耳顺之年—弱冠之年—而立之年—古稀之年
D.而立之年—耳顺之年—弱冠之年—古稀之年
【答案】A
【解析】弱冠是指男子二十岁,而立是指男子三十岁,耳顺是指六十岁,古稀是指七十岁。因此,选择A选项。
那么在我们不了解具体称谓代指的时候,再用刚才的技巧来验证下,四个选项中排在首位的“弱冠之年”出现了2次,分别在A项和B项中。四个选项中排在末位的“古稀之年”出现了3次,分别是A项、C项、D项。结合首位的分析,那我们可以确定正确答案为A项。
上面的两道题都是对于题干中单一知识点的考查,那么对于考查多个知识点的题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以下面这道题为例。
【例3】下列言论中涉及到的人才选拔制度,按出现顺序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学通行修,经中博士
②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③九品访人,唯问中正
④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A.②④①③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③②④①
【答案】B
【解析】①是我国汉代“四科取士”的选官标准中的第二条。《续汉书·百官志》载后汉光武帝的诏书中指出,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②出自《史记·商君列传》,体现是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实行军功授爵制度。③“九品”“中正”描述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度。④出自唐代周匡物《及第谣》,意思是“因为皇恩浩荡,金榜题名,中举的人们的名字都变香了。”描述的是科举制度。故本题中按照时间排序为②①③④。因此,选择B选项。
这个题我们要知道诗句描述的是哪种人才选拔制度,然后再进行排序,难度有所上升,我们依然可以用选项入手的技巧。四个选项中排在首位②出现了2次,在A项和B项中。四个选项中排在末位的④也出现了两次,在B项、C项中。结合刚才的分析,可以推定正确答案为B项。
常识题目难度相对较高,对于这种排序题具体时间节点和具体知识点不了的同学,就可以通过从选项入手解排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