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备考资料——保持定力需终身努力
习近平同志强调,立新规、开新局、谱新篇,治国理政旗帜鲜明、沉着稳健,尤其是坚定不移、锲而不舍全面从严治党,言出纪随、说到做到,展现出强大的自信和坚如磐石的定力。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定力决不是与生俱来、决不会凭空而来,也决不会随着党龄的增长和职务的提升而自然提高,而是需要终身努力。【批注1】立意: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定力决不是与生俱来、决不会凭空而来,也决不会随着党龄的增长和职务的提升而自然提高,而是需要终身努力。
定力从崇高的理想信念中来。【批注2】分论点1:定力从崇高的理想信念中来。思想上自觉,行动上才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之本,也是定力之源。【批注3】理论论证分论点1。历史一再证明,共产党人只要有了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就有了自己的“定心丸”“铁布衫”“金钟罩”,就能无坚不摧、无往不胜、无所不御。现实反复证明,精神上“缺钙”、思想上滑坡,就会得“软骨病”,就谈不上什么定力。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误入歧途、走上末路,根本谈不上理想信念坚不坚定,而是丧失理想信念。【批注4】正反举例论证分论点1。增强定力,就要始终把思想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教育引导领导干部不断补钙壮骨、强基固本,点亮心中明灯、筑牢思想防线,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定力从深厚的党性修养中来。【批注5】分论点2:定力从深厚的党性修养中来。《大学》有云:“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也是培育定力的沃土。对共产党人来讲,动摇了信仰,背离了党性,丢掉了宗旨,就难免在“围猎”中被人捕获。【批注6】理论论证分论点2。增强定力,就要在立根固本上下功夫,把党性教育作为共产党人的“心学”,教育引导领导干部终生修炼内功,把党性原则立起来,做到持之为明镜、内化为修养、升华为信条、固化为习惯,增强对歪风邪气的免疫力、抵抗力。
定力从深入的学习思辨中来。【批注7】分论点3:定力从深入的学习思辨中来。深学方可至信,至信方可笃行。《中庸》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五个步骤有内在的逻辑,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一是博学,即通达地学习、广泛地涉猎,这是吸收知识;二是审问,即审慎地探询、深入地追问,这是答疑解惑;三是慎思,即谨慎地思考、周密地思索,这是遴选消化;四是明辨,即明晰地分辨、明智地判别,这是择定结果。领导干部只有经过艰苦、不带偏见、不预设结果、大浪淘沙式地“学问思辨”,经过陈云同志所说的“交换、比较、反复”,笃定所学所思、坚定所信所念。【批注8】理论论证分论点3。增强定力,就要一刻不停地学习,以真学带动真用、以深学促进笃行,以真理武装头脑、指引理想、坚定信仰、增强修养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定力从良好的政治生态中来。【批注9】分论点4:定力从良好的政治生态中来。“风俗既正,中人以下,皆自勉以为善;风俗一败,中人以上,皆自弃而为恶”。领导干部保持和增强定力归根结底要靠自身,但大环境、小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也不可忽视。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和部门一度政治生态恶化,“潜规则”屡试不爽、“逆淘汰”屡见不鲜、“带病提拔”司空见惯。久而久之,干部也就习惯和接受了这种政治生态、政治文化、用人导向,对身上的毛病、错误也就不以为意、不闻其臭了,对于各种诱惑和腐蚀就丧失了防范意识、抵御能力,最终自甘堕落、自弃为恶。【批注10】理论论证分论点4。增强定力,就要坚持标本兼治、内外兼修,治标与治本同向发力、同时发力,大环境、小环境一起整治、良性互动,以严明的纪律、严格的制度、严厉的问责、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促进化风成俗,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先治吏,治吏必先治心。领导干部一定要有自己的“定海神针”,不断增强定力,不被乱花迷眼、不被浮云遮眼,这样才能行稳致远。【批注11】总结全文,畅享未来。
(文章来源:《求是网》,有修改)
材料小结
1.核心内容:保持定力需终身努力
2.理论总结:
定力,原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坚强意志、执着信念和道德操守。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时代发展和新的实践,从政治、经济、文化、改革、法治等多个方面,赋予定力新的内涵,形成了关于政治定力的系列重要论述。深入学习贯彻这些重要论述,对于增强党员干部政治定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