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快经济转型建设,尽快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尤其在科技投入、创新理念、营销手段、品牌打造等方面必须高度重视,努力缩小和外国大型企业的差距,打造真正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企业、民族品牌。在国际贸易中,中国商品必须提升质量、走品牌发展之路。
二是从企业来讲,增强企业自身的实力,向优秀的外国企业学习,从管理,技术,产品等方面综合来提高竞争力。
三是保护劳动者权益,改善劳动者待遇,调整产业结构,拉动内需。只有真正改变“过分依赖出口,内需不足”的状况,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
四是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不断地提高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
作为一名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公务员,自己能做的就是踏踏实实的做人,认认真真的做事,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发挥自己的长处,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微薄的力量。
【答题误区】
在回答此道综合分析试题的时候,考生容易犯如下错误:
一是抓不住题中反映的本质问题,思维受限,答题扩展不开。如此题中有考生始终围绕沃尔玛来回答,对超市如何经营、如何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却而没有看到题中的沃尔玛其实只是在华外企的一个代表,题中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中国制造”没能为本国创造利润和价值,考生应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原因和对策分析,为我国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出谋划策。
二是考生模糊知道一些“中国制造”的问题,却只能说出“竞争力不够”等少数内容,答案难以丰富。对这个问题,考生在平时应该多看多听多积累,展开答案时可以从主体出发来分层分析,如从企业入手、从外国企业入手、从我国贸易情况和创新情况入手、从政府的政策和国际大环境入手等等。只要找准了主体来寻原因提对策,就能将这道题的内容扩展开来,而且较有深度。
三是脑中想到了很多内容,却没法在考场上有条理的表述出来。克服这个问题的办法除了上面说的主体分析法,还应该在表述时注意层次性,先说现象的本质问题,有什么意义,有什么弊端,再针对产生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随后提出对策。分析每个层面的时候都用“第一、第二、第三”、“其一、其二、其三”等标记性词语区分层次,使得整个答案条理分明,不至于混淆不清,一团乱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