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北京 > 公务员 > 行测辅导 > 言语理解 >
2008上半年北京公务员篇章阅读真题练习及答案解
2010-02-25 10:39  未知 点击:


第四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共30题,参考时限30分钟)

    本部分均为单选题,着重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驾驭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对词、句子、篇章一般意思和特定意义的理解;对比较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的准确理解;对语句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根据上下文,恰当选用词语;准确地辨明句义,筛选信息。

    注意:问题可能是选择一个词语或一个句子,使表达最为准确,也可能是考查对文字内容的理解,你的选择应与题目要求最相符合。

    请开始答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86~90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社会功能越来越显著。我们从当今社会生活中看到文化对经济建设的推动力,对思想建设的感召力,对环境建设的渗透力,对人才成长的促进力,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文化在社会主义文明大厦的建设工程中,发挥着基石作用。

    文化与文明[ ]。文化先生于文明。文化是文明的基础,没有文化就没有文明;文明孕育着文化。文明是文化的显现,是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特征。人类社会从野蛮到文明,靠的是文化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一样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文化确实像泰勒所说的那样:“(文化)是人类在自身的历史经济中创造的‘包罗万象的复合体’”。但它并不是不可捉摸的神物,如把这个“包罗万象的复合体”解剖一下,便可看到这个“复合体”大致是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智能文化三个方面的文化因素所构成的,三者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在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大厦中发挥着影响和作用。

    物质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技术的发明、创造一旦转化为人们所需的物质文化,就对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思想感情、行为准则、理论观念等诸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会造成新的思维方式、新的意识、新的观念去培养“四有新人”。

    智能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大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展科学、教育等智能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从野蛮走向文明、从愚昧走向智慧,从经济落后走向经济繁荣的十分重要的条件。

    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智能文化等诸文化要素是一个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文化共同体,世上没有孤立的物质文化、单纯的精神文化和独立的智能文化。因而不能把各个文化要素割裂开来,也不能孤立地发展某一个文化要素,否则就会造成文化失调,贻误事业发展、文明建设。

    86.根据对第二段的内容分析,下列判断全对的一项是( )。

    ①文明植根于文化,是随着文化的发展而产生的

    ②没有文明就没有文化

    ③文化创造了人

    ④文明创造了人

    ⑤有了文化的积累和进步,人类才能一步步脱离野蛮状态而成为文明的人

    A.①②    B.③④    C. ①⑤    D.②④

    87.在第二段恩格斯的话中,“自由”和“文明”的关系是( )。

    A.两者的含义完全相同    B.自由是文明的一个特征

    C. 文明是自由的基础    D.二者互相融合,结为一体

    88.第三段中引用泰勒的话的意思是( )。

    A.文化就是人类的历史经验;文化是各种要素的大杂烩

    B.文化是人类创造的;文化是多种要素的有机整体

    C. 文化是人类进步的产物;文化的影响和作用非常大

    D.文化是劳动人民创造的;经济是文化的基础

    8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A.文化的社会功能十分显著    B.文化与文明关系密切

    C. 文化是文明的基石    D.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智能文化相互关联,密不可分

    90.文中[ ]应填入的词语是( )。

    A.相辅相成    B.意义相同    C. 息息相关    D.彼此不分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91~95题。

    有关人士认为,“人类基因组草图”的测绘成功仅仅预示着一个新的开端,真正的研究工作还只刚刚起步。例如,“草图”中留下了许多空白需要填补,不少可能包含着重要的医学信息的空白又顽固地拒绝“泄露自己的秘密”。除了最先完成的22号染色体长臂中有3%被证明无法解读外,从那时以来完成的4号染色体也留有很多空白。此外,大约有10%的基因组由于其重复性而根本不可能测序。

    据国外某些杂志报道,即使到200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了终图,漏洞依然会存在——某些基因将被忽略不计。而蛋白质作为生命三联体的最后一位“成员”,又是迄今为止最难攻克的堡垒。

    全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基因组,但是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差别,这种差别被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目前,生物学家已利用单个DNA中的变化来跟踪人体基因的变异,并借此评估人类各种生物学现象的奥秘,如健康状况、对疾病的易感性、寿命长短、人类的起源等等。

    人类大部分的DNA都是“垃圾”,几乎不起什么作用或至少是没有明显的用途。剩下的则是渊源于植物、动物甚至细菌这一最原始生命形式的基因的“大杂烩”。事实上,大量在维系细胞的基本功能,如修补和解读DNA方面所需的基因,与促使细菌保持原样的基因没什么两样。

    我们在回溯生物进化史的过程中又会发现,人们曾与植物、动物以及软体虫和有翅昆虫共同分享无数的基因。例如一种古怪的被称为“声波刺猬”的基因,它对昆虫在成熟中翅膀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相同的基因,在人的胚胎中则起着协调手臂生长和发育的作用。所以,人类基因与某些哺乳动物更为接近也就[ ]了。例如鼠的基因与人极为相似,它的基因组一致被描述为探明人类基因组的“罗塞塔石碑”(即为解读古埃及象形文字提供线索的石碑)。此外,猩猩的DNA与人只相差1.5%,因而分析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差异,自然有助于揭示人之所以为人的奥秘。

    看来,不同物种似乎是通过长期复制、改良和组合现存基因而获得进化的。正是这种逐渐从多细胞有机物中汲取新鲜养分的“复制”过程,才使人类不断进化以至于成为超越低级生命形式的高级动物。所以,有专家将基因比作砖块,“用它既能修车库,也可以盖摩天大楼,关键是看你如何运用”。

    91.下列对人类基因组研究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据国外有关杂志报道,即使到了200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了终图,漏洞依然会存在——很多基因无法解读

    B.“人类基因组草图”的测绘成功仅仅预示着一个新的开端,真正的研究工作还只刚刚起步

    C. 人类基因组草图只能描绘90%的基因组,因为大约有10%的基因组由于其重复性而根本不可能测序

    D.迄今为止的研究中,只有作为生命分子三联体的最后一位“成员”——蛋白质尚未攻克

    92.下列对“不同物种似乎是通过长期复制、改良和组合现存基因而获得进化的”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们在回溯生物进化史的过程中又会发现,人类曾经与植物、动物以及软体虫和有翅昆虫共同分享无数基因

    B.人与老鼠的基因极为相似,猩猩的DNA也与人只相差1.5%,人之所以为人的奥秘就在于通过长期复制、改良和组合现有基因而获得进化

    C. 这种逐渐从多细胞有机物中汲取新鲜养分的“复制”,才使人类不断进化以至于成为超越低级生命形式的高级动物

    D.全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基因组,但是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差别。这正是生物通过长期复制、改良和组合现存基因而获得进化的佐证

    93.下列对人类基因工作组研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草图”中留下了许多空白需要填补,不少可能包含着重要医学信息的空白依靠目前的科技无法解读

    B.生物学家已能利用单个DNA中的变化来控制人体基因的变异,并借以评估人类各种生物学现象的奥秘,如健康状况、对疾病的易感性、寿命的长短、人类的起源等等

    C. 人类大部分DNA几乎不起作用或者至少是没有明显的用途,剩下的则是渊源于植物、动物甚至细菌这一最原始生命形式的基因,这说明“万物之灵”的人类的起源实际上也是很“卑微”的

    D.人类的基因与某些哺乳动物更为接近,分析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差异,自然有助于揭示人之所以为人的奥秘

    9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旦科技发展可以使我们填补上草图中的空白,所有重要的医学信息便随之“泄露各自的秘密”,人类便真正成为了自由的人

    B.修补和解读DNA方面所必需的基因,与促使细菌保持原状的基因没什么两样,但重要的是各自的改良和组合,从而产生了复杂的人

    C. “用它既能修车库,也可以盖摩天大楼,关键是看你如何运用”是指同一个基因既可能构成低等动物,也可能构成人类

    D.人体解剖学是人们从宏观上了解自己,人类基因组计划则将使人们从微观上,也就是说从根本上了解自己

    95.文中[ ]应填入的词语是( )。

    A.不足为怪    B.顺理成章    C. 理所当然    D.见怪不怪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96~100题。

    据专家们说,从解密的卫星数据中整理出来的新的海底图,其详尽程度是过去海底图的30倍。把它们和船上探测获得的大比例尺海洋图加在一起,科学家们便可更加清晰地了解各个不同地点的海洋深度。

    这些海底图还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数百万年来地球板块是怎样移动的。这些海底图,是美国国家海洋局和大气管理局的史密斯与美国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桑德威尔一起绘制的。他们根据卫星测量的、由地球引力变化引起的海面海浪相撞推断出海底特性,从而绘出了这些海底图。史密斯说,这些海底图上有山脊、海沟、火山以及可能蕴藏着矿产、石油和天然气的沉积地。如果利用船上最好的技术收集整个海底的同类信息,可能要花125年才能完成。他说这些海底图有助于改进..影响气候模式和全球变暖的洋流和海洋流量的模型。

    这些信息,由于曾被美国海军在有战略意义的海域用于帮助潜艇导弹制导,所以10年来(截止到今年早些时候美国海军和欧洲航天局公布这些解密数据)一直列为保密内容。

    96.本文最主要的信息是( )。

    A.美国公布了一批销密的卫星数据

    B.史密斯和桑德威尔掌握了绘制海底图的最新技术

    C. 具有很高科学价值的海底详图被整理出来了

    D.卫星对海底的测量既迅速又详尽

    97.第二段最后一句“改进”的对象指的是( )。

    A.气候模式的洋流模型    B.洋流和海洋流量的模型

    C. 影响气候变暖的模型    D.气候、洋流和流量的模型

    98.新的海底图有许多用处,对此下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改进了石油和矿产的探测方法    B.可用于帮助潜艇导航和导弹制导

    C. 清楚显示地球板块怎样移动    D.了解不同地点的海洋的深度

    99.根据本文,科学家通过卫星获得海底信息所凭借的基本手段是( )。

    A.对海底特性的测量    B.对海面和海底的观测

    C. 对海浪相撞做推断    D.对引力变化进行测算

    100.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从卫星数据中整理出来的新的海底图,比过去的海底图详尽得多

    B.利用船上最好的技术收集整个海底的同类信息耗时长

    C. 随着科技的发展,船上控测已没有多大意义

    D.卫星测量的海底图可以清晰地显示数百万年来地球板块是怎样移动的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01~105题。

    “阳历”与“阴历”这两个词虽然大家都熟悉,但是仍有不少人对其理解有误。有人认为阳历来自外国,这是不对的。我们从甲骨文中可以看出我国三千年前就有十三月的名称,已经是阴阳历并用。《书经•尧典》上说“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三百有六旬有六日就是阳历年;以闰月定四时成岁乃是阴阳历并用。西洋在希腊罗马时代也夹用阴阳两历,和我国原是一样的。阴历是完全依据月亮的[a],阳历则完全依据太阳的[b]。月亮绕地球一周所需时间为29.53059天,就是29天12小时44分3秒。地球绕太阳一周所需时间为365.242216天,即365天5小时48分46秒。两个小数不能相互除尽,要把它们合起来非常困难。但我国在春秋时代已知道十九年七闰的方法,把阴阳二历调和得相当成功。

    二十四节气也是我国古代历法的特点。节气是完全跟太阳走的,可称阳历的一部分。地球绕日因为昼夜长短太阳高低的不同,所以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二十四节气中,十二个为气,十二个为节。节应在月初,气应在月中,譬如立春为阴历正月之节,雨水乃正月之气等等。二十四节气是一个循环,有36514天,一节一气平均30天多一点。而阴历一个月只有29天有余。过了若干时候必会有月份单有节而无气,或单有气而无节。这有节无气的月份就叫做[ ]。这样安排的好处是阴阳两历的周期都照顾到了,维持了一个月中晦朔弦望,和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它的缺点是年度长短不同,平年只有354天,闰年多一个月就有384天,计算极不方便。

    101.填入第一段[a][b]两处最恰当的说法分别是( )。

    A.“行动”和“周期”    B.“运转”和“周期”

    C. “圆缺”和“远近”    D.“运行”和“运行”

    102.第二段讲二十四节气时,指出节气“可称阳历的一部分”,这样说是( )。

    A.因为他有一部分节气是根据阴历推算确定的

    B.因为二十四节气恰好分布在十二个月之内

    C. 因为没有二十四节气也就没有阳历了

    D.因为二十四节气是观察太阳运行来确定的

    103.第二段末的[ ]中应填的词语是哪一项?( )

    A.小月    B.残月    C. 闰月    D.平月

    104.下列各项中,所说的不属于阳历的是( )。

    A.以一年为365.24天    B.以一月为29.53天

    C. 闰年的二月份多加一天    D.七月、八月都是31天

    105.下列各项中,所说的不属于阴阳历并用的是哪一项?( )

    A.一年分四季,四季定出二十四个节气

    B.年无四季不成岁,月有朔望倍觉亲

    C. 十分成功地运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

    D.根据月亮绕地球、地球绕太阳的运行来制定历法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06~110题。

    市场“盲点”使消费者经常陷入困境。在一些大商场、大超市,各类商品不可谓不多,各种服务行业也日趋“五花八门”,但是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一位消费者都有为找一种特殊服务或是一种急需商品“问破嘴皮儿”“跑断腿儿”却仍寻觅不到,只能干着急的时候。

    同时,这些“盲点”其实也正是市场的亮点。现在不少城市人在闲暇时,都有回归山野,贴近自然的愿望,而山野旅游专用的露宿睡袋、简易帐篷、远足背袋等装备却难觅踪影,偶尔有商家出售,其价格也足以令大多数人却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对健康的重视,消费者呼唤营养全面的快捷食品,而这些方面的食品品种却十分单调。加速变化时代“催生”了房屋设计、监理,方便食品等新要求,无奈此类需求因相关产业发展滞缓,形成产业“盲点”而无法得到满足。

    如今的厂商都为寻找新的商机而挖空心思,不想在身后留下一批“盲点”产业。有关专家认为,这些“盲点”产业中,一部分是由于新需求尚未引起广泛关注而造成的。另有一部分,像老年产业刚好是被长期忽视的。厂商们普遍认为“长期漠视”的都是生产利润较小的产业,他们不愿倾力经营。比如,老年服装利润比时装要小得多。但专家认为,我国商业正在向“薄利时代”过渡,“不以利小而不为”应该成为有眼光厂商的经营理念。

    新需求[ ]新产业的快速跟进,长期被忽视的产业更需要工商界重新认识,这些产业“盲点”和“空白”若能及早被发现、填补,消费者就会痛快地“掏腰包”,厂商也可以如愿赢得大市场。

    106.本文的题目为“盲点孕商机”,对此题目解说正确的是( )。

    A.盲点本指眼球后部视网膜上没有视感细胞的一点,在这里比喻对商品不能辨别或分辨不清;“孕商机”即指孕育市场信息

    B.“盲点”指什么东西也看不见,比喻市场一片空白;“商机”即指卖方市场

    C. “盲点”本指眼球后部视网膜上没有视感细胞的一点,在这里比喻商品的短缺及市场的空白点;“商机”即指市场信息

    D.“盲点”指什么商品也没有;“孕商机”比喻孕育着市场信息

    107.下列对文章第一、二段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随着生活节奏和对自身健康的重视,消费者呼唤营养全面的快捷食品,但目前这方面的食品奇缺,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

    B.在一些大商场、大超市,各类商品琳琅满目,但某些小商品,例如扣子就很难能买到;各种服务行业日趋五花八门,但某些特殊服务,比如帮助残疾人做什么事,就很少有

    C. 市场“盲点”经常使消费者陷入困窘,那是因为用时即使跑断腿儿,磨破嘴儿,也找不到一种特殊服务或一件急需商品

    D.消费者的需求即提供了商机,比如,现在不少人节假日向往回归山野,贴近自然,因而山野旅游露宿帐篷等消费品便应运而生,可惜价格不菲,影响了销量

    108.对市场“盲点”就是“亮点”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商品市场和服务市场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就是促使新的商家发光的地方,所谓亮点就是发光处

    B.第三产业的商品和服务,都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这些地方也正是此时商家显示能力的地方,亮点就是发光之处

    C. 商品市场和服务市场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些地方也正是使商家显示能力的地方。亮点也是商家显示能力之处

    D.第三产业的商品和服务,还不尽如人意,这就是商家显示自己能力的地方,亮点即显示能力之处

    109.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尽管今天厂商都为寻找新的商机而挖空心思,然而市场上却出现了许多“盲点”,即市场的空白点,这些“盲点”,部分是销售利润和服务收费较少的行业

    B.形成市场盲点的原因,其一是由于消费者新的需求尚未引起广泛的关注,其二是某些产业像老年产业长期被厂家和市场所漠视

    C. 只要厂家和商家转变观念,对市场“盲点”重新认识,就能把“盲点”变成“亮点”,培育出市场的新商机

    D.专家认为,市场“盲点”孕育商机;消费者也感到,我国商业正在向“薄利多销”的时代过渡;商家厂家也认识到了“不以利小而不为”的道理

    110.文中[ ]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

    A.要求    B.呼唤    C. 强迫    D.有利于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11~115题。

    所谓热污染,是指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热污染可以污染大气和水体。火力发电厂排出的生产性废水中均含有大量的废热。这些废热排入地面水体后,能够使水温升高。在工业发达的美国,每天排放的冷却水达4.5亿立方米,接近全国用水的1/3。这些废水含热量约2500亿千卡,足够使2.5亿立方米的水温升高10℃。

    热污染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水生生物,由于水温升高使水中溶解氧减少,水体处于缺氧状态,同时又使水生生物代谢率增高而需要更多的氧,造成一些水生生物在热效力的作用下发育受阻或死亡,从而影响环境和生态平衡。此外,河水水温上升给一些致病微生物造成一个人工温床,使它们得以滋生、泛滥,引起疾病流行,危害人类健康。1965年,澳大利亚曾流行过一种脑膜炎,后经科学家证实,其祸根是一种变形虫,由于发电厂排出的热水使河水温度升高,这种变形虫在温水中大量孳生,造成水源污染而引起了这次脑膜炎的流行。

    随着人口和耗电量的增长,城市排入大气的热量日益增多。按照热力学定律,人类使用的全部能量将转化为热,传入大气,逸向天空。这样一来,上升气流减弱,阻碍了云雨的形成,造成了局部干旱,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近一个世纪以来,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气候变暖,冰川积雪融化,使海水水位上升,一些原本十分炎热的城市变得更热。专家们预测,如按现在能源消耗速度计算,一个世纪后全球温度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造成热污染最根本的原因是能源未能被最有效、最合理地使用。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热污染将日益严重。然而,人们尚未有一个量值来规定其污染程度,这表明人民并未对热污染有足够的重视。为此,科学家呼吁尽快制定环境热污染的控制标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热污染。

    111.下列关于“热污染”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热污染”是一种包括大气和水体污染在内的环境污染

    B.“热污染”的热量来源是人类历史进程中工业污染和生活排放的废热

    C. 地面水温升高是废热对水体污染的直接表现

    D.“热污染”是由于对能源利用缺乏先进的技术造成的

    112.下列有关第二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水温升高,水中溶解的氧减少,同时,水生生物代谢加快,造成了水生生物缺氧直接受损

    B.热污染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而且危害人类健康,这些已被事实证明了

    C. 1965年,澳大利亚流行脑膜炎的根本原因是工厂排放的热水,使变形虫大量繁殖,进而污染了水源

    D.河水水温上升给所有微生物造成了一个人工温床,使它们大量繁殖,引起疾病流行

    113.下列有关第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类消耗的能量,最终只能转化为热,传入大气,逸向天空

    B.由于地面对太阳热能的反射率增高,吸收太阳辐射减少,空气流动减弱,从而阻碍了云雨的形成

    C. 由于二氧化碳不断增加,气候变暖,冰川积雪融化,使海水水位上升,一些原本炎热的城市,变得更加的炎热

    D.按照现在的能源消耗速度计算,一个世纪以后,全球气温将发生重大变化

    114.根据原文推断,解决“热污染”的最佳途径是( )。

    A.发展高科技,提高现代化的工业生产技术水平

    B.减少人口,减少能量消耗

    C. 引起重视,合理、有效利用能源

    D.制定控制标准,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115.下列选项中,符合本文文意的一项是( )。

    A.“热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

    B.“热污染”主要受害者是水生生物

    C. 局部干旱是“热污染”产生的恶果之一

    D.至今我们还没有有效治理“热污染”的方法

※※※※※※ 第四部分结束,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四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86.C 解析: 根据“文化是文明的基础,没有文化就没有文明”和“文明是文化的显现,是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特征”可以知①判断正确,②判断错误;“人类社会从野蛮到文明,靠的是文化进步”和“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一样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可知⑤判断正确。文化和文明都不可能创造人。答案为C。

    87.C 解析:AD两相显然是错误的。“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一样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这句话是在间接地论述文化、文明与自由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俗点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最初的野蛮社会尚没有真正的文明,是不自由的,但是以后文化的进步会孕育出文明,然后才会有自由。从文意无法直接推导出“自由是文明的一个特征”这样一个结论。

    88.B 解析:(文化)是人类在自身的历史经济中创造的“包罗万象的复合体”这一句话中,最关键的就是理解“包罗万象的复合体”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只有B项是最恰当的。A项的文化是各种要素的大杂烩这种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其他两项与题目并无直接关系。

    89.C 解析:文中论述文化的社会功能越来越显著,文化与文明的息息相关的关系,都是为了说明文化是文明的基石。实际上,正因为文化是文明的基石,才应该通过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智能文化的建设来构建社会主义文明。

    90.C 解析:“意义相同”和“彼此不分”都没有正确地概括出文化与文明的关系,不可能入选。“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事实上,文化与文明并不是这样互相扶助的关系,文明是建立在文化基础上的上位概念,只有“息息相关”才最恰当、最准确地概括出了二者的关系。

    91.B 解析:A项不应是“无法解读”,而应是“某些基因将被忽略不计”。C项不应是“只能描绘90%的基因组”,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人类基因组草图”已经测绘成功,描绘与测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已经可以描绘全部基因组,只不过有10%的基因组由于其重复性而根本不可能测序。D项的理解也不准确。对蛋白质的研究是最难攻克的难关,而不是唯一的一个尚未攻克的。

    92.D 解析:题干要求理解的是“不同物种”间的关系,而D选项中人类属于同一个物种。

    93.B 解析:ACD三项几乎都是照搬的原文,B项中偷换了概念。注意是“跟踪”而不是“控制”,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跟踪未必能达到控制的目的。

    94.A 解析:由“一旦科技发展可以使我们填补上草图中的空白”这一前提,推不出“所有重要的医学信息便随之‘泄漏各自的秘密’,人类便真正成为了自由的人”这一结论。

    95.A 解析:本题较简单,联系上下文即可。

    96.D 解析:实际上,本文就是在强调卫星在测量方面的优越性。其他三项都不是文章的最主要信息。

    97.B 解析:实际上本题是一道语法题。是在考查语句基本知识。“有助于改进影响气候模式和全球变暖的洋流和海洋流量的模型”,将定语去掉,找到宾语即可。只有B项是最全面的。

    98.B 解析:从时间来看,“(这些信息)帮助潜艇导航和导弹制导”在前,“新的海底图” 在后,所以新的海底图没有“帮助潜艇导航和导弹制导”的作用。从第二段可以推断出选项ACD选项。

    99.C 解析:文中指出,“他们根据卫星测量的、由地球引力变化引起的海面海浪相撞推断出海底特性,从而绘出了这些海底图。”这说明,“对海浪相撞做推断”是科学家通过卫星获得海底信息所凭借的基本手段。

    100.C 解析:文中并未直接说明卫星测控可以替代船上测控,事实上,二者各有利弊。船上测控还是有它本身的意义。

    101.B 解析:本题较简单,并非单纯的阅读理解,答对这道题的前提是掌握一些简单的地理知识。

    102.D 解析:“节气是完全跟太阳走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二十四节气是观察太阳运行来确定的。

    103.C 解析:AB两项很容易被排除。即便不知道地理常识,根据后文也可作出判断,尤其是“闰年多一个月就有384天”这一句,闰年肯定是与闰月相对应的。

    104.B 解析:阴历完全是依据月亮的圆缺。而月亮的圆缺就是绕地球公转引起的,月亮绕地球一周所需时间为29.53059天,以一月为29.53天,恰恰是阴历的计算方法。

    105.A。一年四季的划分是根据太阳的运行规律而定的。而“节气是完全跟太阳走的,可称阳历的一部分”。可见,“一年分四季,四季定出二十四个节气”属于单纯的适用阳历,并非阴阳历并用。

    106.C 解析:“盲点”肯定是指眼球后部视网膜上没有视感细胞的一点,它在文中比喻的并不是对商品不能辨别或分辨不清,而是消费者需要的商品和服务无法得到满足而造成的某种商品的短缺及市场因此而形成的空白点。

    107.A 解析:“目前这方面的食品奇缺”这样的理解不正确,文章中的原文是“这些方面的食品品种却十分单调”,品种单调与奇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消费者需要的某种商品买不到,不代表消费者不需要的其他同一性质的商品数量少。其他三项都是对文章的正确解读。

    108.C 解析:本文并未指明这里的“商品和服务”仅指“第三产业的商品和服务”,不能做缩小理解。那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正是使商家显示能力的地方。

    109.D 解析:本题十分简单。我国商业正在向“薄利多销”的时代过渡,以及“不以利小而不为”的道理这两个都是专家的观点。

    110.B 解析:只有“呼唤”一词符合文中的感情色彩和文意。

    111.C 解析: “热污染”,是指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热污染”可以污染大气和水体,但这不代表“热污染”是一种包括大气和水体污染在内的环境污染。

    “热污染”的热量来源是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热,而并非人类历史进程中工业污染和生活排放的废热。

    造成“热污染”最根本的原因是能源未能被最有效、最合理的使用,而不是由于对能源利用缺乏先进的技术造成的。

    112.D 解析:把“造成一些水生生物在热效力的作用下发育受阻或死亡”理解为造成了水生生物缺氧直接受损不存在任何问题。“发育受阻或死亡”就是直接受到的损害。河水水温上升给一些致病微生物造成了一个人工温床,使它们大量繁殖,引起疾病流行。要知道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能引起疾病流行,另外的一些非致病微生物再多也不会造成疾病流行。

    113.B 解析:文中说的是“上升气流减弱”,而并非“空气流动减弱”。

    114.C 解析:从“造成热污染最根本的原因是能源未能被最有效、最合理的使用。”这句话可知,解决“热污染”的最佳途径应是引起重视,合理、有效利用能源。只有重视了以后才能制定控制标准,合理、有效利用能源。只有C项是最全面的概括。

    115.C 解析:“热污染”主要来源于废热而并非工业废水。“热污染”最先影响的是水生生物,而并非主要受害者是水生生物,主要受害者应是人类。文中并未说明至今我们还没有有效治理“热污染”的方法,而只是说还没有一个量值来规定其污染程度,是在偷换概念。

 

看过本篇的网友还看过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表情:
匿名

最新评论

一周资讯排行
本月资讯排行
华图网校命中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 合作加盟 | 媒体关注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网址导航
Copyright©2006-2010 htexam.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网校 版权所有 京ICP证090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