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考人生 > 交流 >
一个古代高级公务员的虔诚应试之路
2010-10-08 09:23  华图网校 点击: 载入中...

  从一个穷光蛋到“佩六国相印”,苏秦这位高级公务员的成功之路,远不是一条舌头所能铺平的。支撑苏秦成功的决定因素,至少有三:理想、信念、手段。

  又是一年公务员考试时。据说报名的网站短短的两个小时内注册就突破了10万。我想起3年前报考公务员的情景。在省图书馆排队,等待现场确认。那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长的队伍,上午8时进入队伍中,到了下午3时,我终于进了那道门。

  这几天读到《苏秦列传》,看了这位古代高级公务员的应试之路,觉得很有意思。

  首先要给苏秦正个名。在不少人的印象里,苏秦和张仪并列,都是战国时著名的辩士,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游说于诸侯之间。这可能是因为关于张仪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年轻的张仪四处游说,想捞个一官半职。在楚相府里当门客的时候,府里丢了一块美玉,张仪的人际关系肯定是比较差的,于是成了头号疑犯,被捉来暴打一顿。可是终究还是找不到证据,只好将其释放。回家了老婆问他:“你要不读了点书四处游说,怎么会自取其辱呢?”遍体鳞伤的张仪反问道:“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婆说:“在。”张仪叹道:“足矣!”

  因为这个故事,苏秦和张仪就成了“舌辩之士”的典型。以至于现在有的人觉得,能说会道,会写申论,便能做得好公务员了。这不禁让我想起《三国演义》借诸葛亮之口对苏秦、张仪所作的评价:“步子山以苏秦、张仪为辩士,不知苏秦、张仪亦豪杰也。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国之谋,非比畏强凌弱,惧刀避剑之人也。” 从一个穷光蛋到“佩六国相印”,苏秦这位高级公务员的成功之路,远不是一条舌头所能铺平的。支撑苏秦成功的决定因素,至少有三:理想、信念、手段。

  还在做一个农夫的时候,苏秦就确立了要成为高级公务员的理想。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全国统考,所以他只能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四处寻找进身之阶,只可惜最初他都失败了。到只剩下一条裤子的时候,他只好回家。家里所有人都在讥笑他:咱们周人的习惯,就是好好刨地,添点产业。而苏秦丝毫不因此而改变自己对高级公务员的追求,理想之坚定,令人叹服。

  苏秦的信念,那更是世间无二的。由他首创的“头悬梁锥刺骨”的学习方法,相信至今也没有几个人能做的到。我曾经在困倦之极时揪揪自己的眼皮,都不怎么下得了手。而据《战国策》的记载,苏秦拿锥子扎大腿,血一直流到脚脖子上。有这样的信念,在公务员应试之路上,知识储备应该说是足够了。

  而在手段上,苏秦也很厉害。在燕国的时候,有人在背后给苏秦下绊子,指责他的人品问题,说他是“左右卖国反覆之臣也”,也就是政治上有问题。这个举报是相当厉害的。苏秦就告诉燕王说:“现在有像曾参那样的孝子,伯夷那样的廉人,尾生那样有信用的人,但是对大王你没有用,你能用吗?”潜台词是:我离家求取功名,算是很不孝的了;为了富贵而奔波,更算不上是清廉。尾生和女子约会于桥下,到了时间水涨而人未至,尾生坚持等待,结果淹死了,这样的“信”,我苏某人更是万万不干的。不以非常之手段,则不能成就非常的功业。

  苏秦的理想和信念,我们或许可以学得会。而苏秦在应试之路上奔走于各国之间,见闻广泛,阅历丰富,或许更值得好好研究一番。

>>2012国家公务员笔试必看课程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优惠套餐A:全科

看过本篇的网友还看过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表情:
匿名

最新评论

2011年公务员考试课程表
华图网校命中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 合作加盟 | 媒体关注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网址导航
Copyright©2006-2010 htexam.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网校 版权所有 京ICP证0903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