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裁员已非新鲜事。换言之,裁员非今日之事,古代也裁员,而且比爆发金融危机的今天更为大手笔,宋真宗赵恒一次就裁掉官员19万,但依然无法让宋朝从上身强大、下身瘫痪的财政困境中拔出脚来。
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大规模降薪裁员危机到越来越多的人,“财源广进”“招财进宝”“财源滚滚”等许多善意词汇,因为和“裁员”存在谐音部分,也被打入了冷官,甚至一度成了禁语。
其实,“裁员”在历史悠久的中国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其声势浩大的改革浪潮中,就曾进行过“动有万数”的大规模裁员,许多不合格的政府官员纷纷下岗。
如今的裁员是先有危机造成的经济不景气,然后才进行裁员,而在遥远的宋朝却是先有官员太多造成的财政危机,然后才被迫裁员。宋朝是一个以商品经济繁荣著称的王朝,但同时也是一个经常出现财政饥荒的王朝。比较有趣的是,宋朝的经济越繁荣,财政危机就越严重,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宋朝的“冗员”。
宋朝的建立者赵匡胤虽然是军人出身,但是却义无反顾地背叛了自己的阶级,因为他对军人的危害性深有体会。为此,他建立了一套复杂的官僚体制。
就拿文官来说,按官阶划分为“幕职州县官”、“京官”和“升朝官”三大类。“幕职州县官”又称“选人”,是低级文官的总称,其寄禄官有两使职官、初等职官、令录、判司簿尉共四等七阶,宋徽宗时改为承直郎至迪功郎共七阶。“京官”是比“选人”品级略高而不经常列班上朝的低级文官的总称,其寄禄官共有承务郎到宣教郎等五阶。宋神宗官制改革,废除“京官”之称,改为“承务郎以上”。“升朝官”是可以参加朝见、宴坐的中上级文官的总称,其寄禄官有通直郎到开府仪同三司等二十五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