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考人生 > 社会新闻 >
12岁当上公务员 “不能乱问”的背后是什么?
2011-04-02 08:45  未知 点击: 载入中...

  很多时候,态度比事件本身更值得关注。12岁进单位可以按图索骥,故事迟早会水落石出,但如果诘责记者“没事找事”的白眼不会收敛,故事必然还有翻版的空间。这样的担心,一如我们对当下“双汇瘦肉精事件”的关切,某种意义上说,问题怎样,也许不是最重要,更关键的是直面问题的诚意和姿态,如果道歉是假的、眼泪是虚的,就算灭了天下的猪,可能还是架不住在牛肉、羊肉里“加料”。因此,外行的看真相,内行的看“人品”。

  12岁上班究竟是怎样的“规矩”?记者打听一下公众的质疑又是怎么坏了“规矩”?这些问题,其实不能算是什么真问题。真正的问题是,某些官场的“规矩”如何与政策法规相安无事?或者说,这些摆不上台面的“规矩”何以轻易突破社会的底线?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规矩不是一个人立起来的,而任何一种规矩的背后,必然有一群捍卫者与信仰者。演绎推理下去,或许我们能看到一幕幕更多的“传奇”。

  掩盖问题比12岁上班更可怕

  稍有经历的人,对低龄上班和多个年龄的情况,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这曾经是特殊时期的“制度弊病”。在“逢进必考”没有实施之前,机关和事业机构进人的渠道丰富多样,既有学生分配,也有军人转业,还有政策性顶班,让一个昨天还在坡上放牛的小孩,短时间拥有干部身份,端上“铁饭碗”并非不可能。至于修改年龄,在管理并不严格的时期,这几乎成为一种“公开的秘密”其实大多时候,其中没有公众想象的利益勾结或者腐败问题。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对其都有深刻的了解,很多其实走的就是童子军相同或相似的路径。

  考虑到姚周琪的身世和年龄,12岁上班就没有什么大惊小怪。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和社会背景,也不必用当前的“萝卜招聘”、“裙带关系”作过多的联想。事实上,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一些人,参加工作的年龄比她可能还小。笔者的大伯10岁时就随着修路大军参加了工作,后来任了县养路段主任,退休时档案中有5个不同的年龄,前后相差近10岁,以至于退休时组织部门都无所适从,最后只能征求个人意见。

  由此看来,12岁上班并不可怕,但相关部门和领导对待公众疑问的态度,却有些让人不解。按说,这个问题并不是多大的问题,有关人员只要据实进行合理解释,就可以消除疑虑,躲躲闪闪的态度,一方面暴露了相关人员处理公共危机的能力和准备不足,面对记者和媒体时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则说明责任意识不强,害怕承担责任,习惯于用推诿、躲闪、威胁或者恐吓的办法应对,以期蒙混过关。

  不直面和正视问题,就会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按说,这样的常识,于素质较高的公职人员来说,并不难理解。对12岁上班问题的掩盖,其实是机关长期问题堆积下的一种表现。一直以来,公职人员都习惯于掩盖各种问题,企图于内部消化,以把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让既得利益者不受损失。同时,则说明公职人员还不习惯,不理解媒体和社会监督,以为权力可以摆平一切的心态还根深蒂固。

  掩盖问题其实是“人治思维”酿成的恶果。真正的依法行政,首先要做到施政的公开透明,客观看待和处理各种问题,消除公众疑虑。温总理说过,要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政府。若没有面对问题的坦诚,又如何畅通监督的渠道呢?没有了开诚布公、尊重民意的前提,一切所谓的监督与请求监督,都不过是一句响亮的口号。对于公众来说,我们可以原谅12岁上班的问题,却无法忍受相关部门和人员在大家最需要答案的时候,那种敷衍的作派和目空一切的态度。

  长期潜伏的“童子军”是时候出来晒晒了

  周至审计局也应该是一个政府部门吧,奇怪的是他的员工档案竟然没有下落,仅从这一点看来,政府自身的管理该有多大改进空间了。正是因为空间大,才会让铁扇公主们被悟空调戏折磨。为何此“悟空”孙行者更加厉害,孙猴子当初进了铁扇公主的肚子,还敢明示身份,而周至的“童子军”长期潜伏审计局并一路升迁,还有人为其身份遮掩,推诿。

  审计局不是公务员也是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在百姓眼中是块肥差,有人潜伏也不算意外。象这位“童子军”不仅潜伏,还能升官,还能吃空饷,也算是练成了一身好功夫。更为可怕的是,面对记者的揭秘,还有这么多的头头脑脑来掩护撤退。很有必要将周至审计局的铁桶阵打开,看看“童子军”姚周琪是何方神圣,笔者猜测可能有三种原因: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表情:
匿名

最新评论

2011年公务员考试课程表
华图网校命中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 合作加盟 | 媒体关注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网址导航
Copyright©2006-2010 htexam.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网校 版权所有 京ICP证090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