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德”怎么考核
专家认为职业道德首先靠社会环境和组织纪律机制。职业道德培训考核尚无硬性标准
事实上,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就已开展。
1996年6月,《国家公务员培训暂行规定》正式颁布实施。“九五”期间我国公务员培训已经逐步法制化、规范化。
而从那时开始,人社部、国家公务员局会在每个五年计划的初年,制定并出台这个五年的公务员培训纲要。“职业道德培训”一直就是公务员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
《公务员法》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对此也有明确规定。目前我国公务员培训除了初任培训,还有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在职培训、专业技术培训等。
但是,长期以来,职业道德培训的效果如何,却无从考证。
北京市一位已经工作4年的公务员坦言,自己当年的职业道德培训几乎就是在“昏昏欲睡”中度过的。
在4月份举行的全国公务员培训工作会议上,国家公务员局特别提到“十二五”公务员培训纲要的两大突破:公务员培训考核不合格,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提拔担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须在提任后一年内完成规定培训,仍未完成的要延长试用期。
不过,这两项原则针对的是整个公务员培训,而非针对职业道德培训。在《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中,也没明确培训的考核要求。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国家公务员局副局长杨士秋此前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强调,无数事实证明,公务员出问题往往不是出在能力上,而是出在道德上,无论玩忽职守还是以权谋私,都与职业道德缺失相关。
“道德的东西确实是很空泛的,你说能怎么考核呢?”国家公务员局负责公务员培训的有关负责人坦言,“但是抓,总比不抓强吧。”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教研室主任竹立家说,决定职业道德的因素有社会环境、组织纪律机制,最后才是培训。道德不像某个专门业务,培训起来容易吃力不讨好。
但在竹立家看来,道德培训依然是必须的。“不能因为不是决定因素,效果不能保证就不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