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务员通用 > 面试辅导 >
2011年公务员考试备考:历年面试题目集锦(28)
2011-04-01 11:34  华图网校 点击: 载入中...

  176、一位科学院院士说,他对社会的贡献主要是在成为院士前,而不是成为院士后。你对这段话有何看法。

  ①院士是我国"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是我国上千万知识分子中的佼佼者。有贡献才有地位,在一个人贡献达到一定量以后,社会给予这个称位以示对之的回报与激励,那是对个人价值的一种肯定。所以院士们的贡献是非常多且大的。

  ②在成为院士之后,本着对科学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尊重,我相信他们仍然会孜孜不倦地为之奋斗,当然可能因为本身的起点已经很高,要想在更高层次取得突破就显得相当困难,所以,社会,甚至于他们自身也会忽略了这种如果没有实际成果但仍不断努力的精神贡献。如果说在成为院士以前更多的是实物贡献,那么之后即使没有突破的精神贡献应该也同样让人尊重与敬仰。

  177、越来越多的单位重视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问题,并提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答:①经济与人才的关系; ②"企"无"人"则"止"

  178、孔子曰:不教而罚(诛)谓之虐。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对一个群体,一个人,必须先从下面加以引导和规范,使其分清是非,曲直,对错,善恶;然后再立规矩,对非的、曲的、错的、恶的加以处罚。而在以上二种方式中,应以前者为主,后者不补充,若本末倒置,那是对人的一种施虐。在现实生活中也一样,我们也应以下面教育为主,辅以适当的处罚,从自觉和强化的角度来规范人的行为,来维护社会治安,泓扬社会风气。如:对现存的一些道德问题,腐败问题等等,都应先从教育入手,对屡教不改者,再施以法律的手段。

  179、 现在我国的科学普及率偏低,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怎么提高普及率?

  (1)由于我国曾经是一个有2 千多年历史的封建国家,许多中老年人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迷信思想。要提高全民科学普及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做到。要按步就班一步一步的进行。

  (2)得高全民的科学普及就是从小开始。可以在幼儿园,中小学开科学普及的科目,在地方电视台以卡通片的形式向青少年介绍科学知识,以提高他们的兴趣。

  (3)定期在城市,农村,街道等 举办反迷信的活动或搞些科学知识有奖活动来提高中老年人的科学知识。

  (4 )坚决打击一些反科学的迷信组织5 作为一个公务员自已首先要做到不迷信 崇科学。

  180、在公路上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肇事双方将车移到公路旁自行解决,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1)对于交通事故自已解决的好处是能解决事故带来的交通阻塞,提高交通警察的工作效率(不必为一些小磨擦频繁出动),所以自已解小型的交通事故是有好处的。

  (2)但自已解决交通事故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如谁是违章一方,涉及金额赔偿问题,将会很难解决。过后更是无从追究。3 对于交能事故自已解决政府应该提出一个方案,比如怎么划定自已解决还是交警处理的一个界限。这样可以做到迅速道路阻塞问题和有效提高交警的工作效率。

  181、产生非典的原因与非典的影响(2003年公务员考试非典面试题参考答案)

  答:产生非典的原因:

  从更深层次和更广视野看,非典的流行,责任在于全人类。理由简析如下:

  (1)当代人类的不尽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微观层面上,人们衣、食、住、行、用(生理和心理各方面)的许多不健康、不合理、不文明的生活方式客观上导致了疾病的流行。建立一种"生态主义"的生活方式

  (2)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由于人类的不尽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导致了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激化,表现为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危及人类生命健康和安全的病毒的种类日益增多,毒性日益增强,传染性日益增高。以全球的力量共同解决全球性的生态问题,治标更要治本,从"保护治理环境"、"先污染后治理"转向"不破坏环境""不污染环境"。

  (3)人类医疗卫生事业的问题。医疗卫生事业的某些误区客观上助长了疫病的力量,最主要的是抗生素的滥用。要在大力发展传统医疗技术的同时,开发新的生物技术,特别是基因技术,从根本上解决病毒与药物的恶性循环。

  (4)人类公共卫生体制的不足。公共卫生解决疾病的预防、控制以及公共卫生的保障问题。表现为公共卫生的政策、宣传、管理,疾病的预防、控制,公共环境的治理等。提倡"预防重于治疗"的健康观念,改革公共卫生体制,建立合理有效的病症控制机制和公共卫生服务机制,更好地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看过本篇的网友还看过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表情:
匿名

最新评论

一周资讯排行
本月资讯排行

更多>>名师讲座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 合作加盟 | 媒体关注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网址导航
Copyright©2006-2010 htexam.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网校 版权所有 京ICP证0903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