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广东 > 公务员 > 面试辅导 >
华图名师指导历次广东省公务员面试真题及解析
2011-05-05 10:49  未知 点击:

  1、谈谈你对国家鼓励大学生下基层及从基层选拔干部等政策的看法。(2010年5月11日上午广东省公务员面试真题)

  【参考答案】

  国家鼓励大学生下基层及从基层选拔干部等政策,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高政府执政能力,构建服务型、阳光型和责任型政府的重要体现,也是建设作风强、素质硬的领导干部队伍的有效途径,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

  第一,引导大学生下基层可以有效缓解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能够为基层建设注入新鲜血液,通过将大学生的专业理论特长运用到基层实践中,从源头上改善基层人才的匮乏,促进基层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第二,鼓励大学生下基层能够促进当代青年到基层一线去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主意识不足,吃苦耐劳的品质还比较欠缺,而基层正是大学生磨炼意志、汲取力量的广阔天地。大学生在基层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服务国家、服务社会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大学生施展才华、开拓创业创造了契机。

  第三,注重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可以改善机关干部队伍结构,树立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让优秀人才到基层去,让机关干部从基层来。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机关承担着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任,领导机关的干部只有熟悉基层才能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的政策,只有经过基层历练才能具备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在基层摸爬滚打过才能深刻地了解群众、对群众有深厚感情,成长为一名自觉执政为民的干部。因此,领导机关的干部需要从基层来。

  为更好地保证大学生下基层及从基层选拔干部等政策的实施,我认为我们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通过舆论引导到基层锻炼的大学生,明确自身人民公仆的定位,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树立一切向群众服务的观点。呼吁大学生与基层群众打成一片,密切与群众的密切关系,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对群众集中反映的问题,要高度重视,努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真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虚心向群众请教学习;

  第二,国家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到基层服务的大学生的工资、津贴等及时发放,另外国家进一步采取税收、就业等优惠政策,解决大学生在基层服务的后顾之忧,鼓励大学生毕业时走向农村、走向基层;同时,国家应采取鼓励措施激励大学生在基层工作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与基层群众交往的能力。

  第三,各地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贯彻中央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坚持和完善从基层培养选拔领导机关干部的制度,探索从基层选拔人才的长效机制,畅通基层人才的成才通道,充分调动和激发干部到基层去的内生动力。领导机关的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朝下走,主动到基层去,到艰苦困难的地方去,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

  总之,新形势下,每一位国家公务人员都应增强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到坚持群众观点和深入贯彻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能力,情真意切为民服务、脚踏实地为民做实事。

  2、谈谈你对公共场所禁烟令的看法。(2010年5月12日下午广东省公务员面试真题)

  【参考答案】

  中国政府自2003年与世界卫生组织签署《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后,为实现公共场所禁烟的目标,我国一些省市陆续采取了相应举措,政府和民众正在付出不懈的努力。但是,截止到目前,尽管政府在控烟和禁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我国控烟形势依然严峻。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控烟之路困难重重,禁烟成效却微乎其微。

  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评估报告中称,烟草行业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健康危害型产业。目前我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遭受被动吸烟危害的人数高达5.4亿,其中15岁以下少年儿童有1.8亿,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吸烟导致的疾病。由吸烟而产生的医疗费用和吸烟导致的生产力损失正在逐年增加,而且增幅持续扩大。烟草将使全社会面临沉重的疾病负担,对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体系带来严峻挑战。

  我国禁烟之难,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2011年广东公务员面试必看课程 2011年广东省公务员面试封闭实战特训套餐班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表情:
匿名

最新评论

2012广东公务员考试课程
一周资讯排行
本月资讯排行
华图网校命中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 合作加盟 | 媒体关注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网址导航
Copyright©2006-2010 htexam.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网校 版权所有 京ICP证0903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