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西门外简陋的出租房里,租住着因各种原因加入校漂族的年轻人。
孟磊为等待更好的工作机会而驻扎在学校附近。
3 为了目标职业而留守
●孟磊,24岁,播音系2009届毕业生
校漂时间:2009年7月-2010年4月
校漂原因:等待工作机会
校漂感受:现在去图书馆、食堂心情和以前不一样了,更多时候想的是离开这儿怎么办,我能不能从这儿走出去,什么时候能走出去?
住在教师宿舍,去食堂吃饭,白天去听讲座和新的课程,早上和晚上坚持练声,接一些录音、影视配音和播音主持工作,帮老师代课。孟磊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仍像大四时一样集中在校园里,一样平静而有规律。
但在孟磊的眼中,学校已经不属于自己了。除了一些教学楼和自习室需要刷卡进入、定期检查学生证让他感到失落外,最大的变化还是自己心里:“没有归属感了,会想到这是我‘以前’的学校,加上限定词。”孟磊说,“虽然现在还是会去图书馆,食堂,但更多想的是我能不能从这儿走出去,什么时候能走出去,离开这儿怎么办。”
这一年,孟磊一直在等待好的工作机会。“播音这行,要等机会,不是想找就找到的。”孟磊去年曾在国际广播电台实习,最终没有留下。他的目标是省级以上的中央媒体,这也是他当初来学校时的目标。因为“播音专业很少去市台,小城市没有必要招一个211重点校的学生。”
孟磊说,如果没有合适的工作,自己也不会降低标准,会准备考研。虽然他认为播音专业实践性很强,没有必要读研,但一些单位对学历很看重,使得他正在考虑是否要通过读研来曲线救国。“我还是会以找工作为主。”孟磊想了想又补充道。
同样的生活环境,孟磊的心态有很大变化:“上学时没有想太多未来的计划,也没有生活的压力。现在则在听讲座时会注意老师如何做职业规划,分析就业形势。”练声时,除了单纯练专业课,孟磊也会有意多关注工作信息,听听老师现在告诉新生的和自己当时所学是不是一样。孟磊举例说,以前强调字正腔圆的播音,现在则强调个性化。“变化非常大,必须与时俱进。”
从大一开始,孟磊就能通过接活儿来保证自己的生活,现在的生活成本也能自己支付,他担心的是长远的发展。“刚毕业时很有信心,觉得就业前景很好。当时很多地方台都到学校招聘,毕业以后才发现竞争压力大。”虽然一直在做配音工作,经验更丰富了,但在孟磊看来,找工作不一定比刚毕业时更有优势。“现在看的东西多了,觉得竞争很激烈,反而增加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