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也加入了炒房队伍了!这是看完新闻后的感受。本来,在房价高企的现实面前,还希望公务员群体也可以感受到高房价的压力,并且去解决高房价问题,现在看来,这个想法在有些地方恐怕是过于理想化了。因为,当房价上涨可以成为公务员获益的直接来源时,他们想的恐怕是房价继续涨而不是跌。
新闻中那些炒房的公务员,不是依靠市场的变动炒房,不是凭着自身的能力炒房,是坐享政策与市场双重红利的特殊身份者。或者说得直接一点,他们是在靠政策,而且是一种偏向性的政策在炒房:一方面,依靠政策获得较低价位的房源;另一方面,通过较高的市场出售来获得可观的差价。此时,炒房的资本不是经济实力,而是社会身份;炒房的能力不是复杂判断,而是简单倒卖。
政策性炒房的结果是什么?如果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结果就是新闻中所描述的“限价房成了机关干部的提款机”。但如果从社会效益的角度看,结果就可能是公务员公信力的流失,以及政策公信力的流失。
其实,政策本身没有问题,按照规定,“限价房的供应对象为当地城市中等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只要严格地执行这样的政策,并不会出现公务员群体优先分得“蛋糕”、并第一时间将其兑现出去的情形。问题出在了政策的执行上,由于缺少必要的参与和有力地监督,政策的执行变成了自我利益的优先满足——不管自身的情况是否符合政策规定,都要从中分得“一杯羹”。这种观念,让政策在扭曲中成为了少数人的“盛宴”。 乾羽(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