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报考至10月24日24时结束,和往年一样,国考仍呈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场面。但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报考条件出现变化,一些岗位限制应届大学毕业生报考,这样的变化能否给应届大学毕业生“考碗族”带来压力?对于选择公务员作为就业方向,“考碗族”应该如何理性对待?10月24日,记者进行了调查。
把国考当“备胎”
坊间流传的说法是,考上中央国家机关的公务员为“金饭碗”,直辖市或者省级公务员是“银饭碗”,地市级是“铜饭碗”,镇、街道一级最起码也是一个“铁饭碗”,于是国考报考者便被称作了“考碗族”。山大威海分校大四学生苟学琛就是一名铁杆“考碗族”。
早在两个多月前,苟学琛便开始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准备国考,他认真搜寻考试信息,向已经毕业的师哥、师姐们讨教考试经验。“我很喜欢公务员这一职业,所以这次准备得非常充分。”苟学琛说,他报的是我省其他地市级的国税部门,报名后他发现,与其他热门岗位报名者动辄500人、1000人相比,他报考的岗位还不到100人。“在就业选择日趋多元化的今天,我们都希望谋求一份好工作,渴望稳定的收入和较高的福利待遇,公务员是一份既稳定又有保障的工作,虽然国考的录取比例非常低,竞争非常激烈,但我还是想试试。”
和苟学琛认真准备不同,哈工大(威海)大四学生陈虹升为国考准备的时间只有一个月。陈虹升说,他们在学校的课程基本结束,距离明年写毕业论文及找工作还有一段时间,目前摆在大四毕业生面前的主要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准备国考,另一种就是准备考研。陈虹升没有考研的打算,虽然觉得国考录取率太低,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简单做了国考复习。“我就是‘打酱油’的,现在是空档期,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碰碰运气吧。”陈虹升说。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我市高校应届毕业生“考碗族”多数表示,参加国考只是面对就业压力所做的无奈之举,因国考门槛较高,所以就成了大家就业的“备胎”。此外,国考的复习内容和“省考”、一些企事业单位录取考试的内容相似甚至交叉,可以把国考作为一次“大练兵”,即使这次没有成功,也能为今后的类似考试打下基础。
可报岗位“缩水”近两成
记者了解到,今年面向应届生报考的岗位“缩水”了近两成。由于报考前报考条件受限曾被误读,一些应届毕业生险些没能报名,还有的应届毕业生没来得及复习便仓促报了名。
山大威海分校大四学生王亭说,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正式对外公布时,外地一些媒体解读称:“2012年中央和省级以上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均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这则信息令不少应届“考碗族”们坐立不安。后经证实,这是一种对报考条件的误读。
业内人士称,国考的岗位实际上分为两大类,一部分是中央和省级以上(含副省级)机关的职位,另一部分则是地市级部门职位。其中,中央和省级机关的招录比例占整个国家公务员招考总数10%-15%,地市级部门的岗位则要占到85%-90%,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岗位依旧是面向应届毕业生敞开大门的,并不受到新“门槛”的限制。不过,不可否认,新政策出台后,中央和省级机关的职位没法报了,对那些打算“一步到位”的考生来说确实是泼了一盆冷水。
王亭告诉记者,受一些外地媒体对政策误读的影响,有的同学开始放弃了国考,后来才复习,准备得有些仓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