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二 在激辩中期待理性与责任
12月初,有微博发布消息称“金庸去世”,顿时“举网震惊”,后来被证明是假消息。
“假”的问题令人迷惘。2010年以来,因微博信息失真、粗疏甚至故意造假而引发的事件一再刺激人们的神经。商业利益驱动的微博推手,更使人们真伪莫辨。
个人微博作为资讯平台本身缺乏权威性,如果利用不当很容易变成谣言的温床。
“脏”的问题也让人皱眉。11月底,上海笑星周立波在微博上向网民抛出“公粪论”。此论一出,立即激起公愤,网民群起而攻之。有人说,微博已沦为“骂场”,语言暴力借助微博已呈泛滥之势。
这一年,由微博引发的激辩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种种乱相让人深思:表达更自由的“自媒体”时代,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本学期,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新传媒系的“微博作业”备受关注。作业是这样布置的:开通微博,学期末考核粉丝数,达到500名算及格,达到2000名算良好,达到3000名算优秀。
为完成任务,全系300多名大二学生使出了浑身解数。有人以哲理取胜,也有人不惜低俗、恶搞,甚至有人发布假消息:“我预测,江苏至福建范围内未来一至两月内会发生不低于3.5级地震。”
这次作业被认为是网络时代一次前卫传播实验。人们看到,如果失守基本道德底线,微博的发展将很危险。
腾讯网友“风中的风”说,一旦出现道德失范的事件,甚至虚假信息,会经由一个微博,由转发者裂变式传播,将不实后果扩散到最大化。
但“微博作业”的布置者、南京大学教授杨溟说,因其开放性,微博具有很强的纠错和评价功能,假消息会在众人“围观”中很快被识破。从“微博作业”半年的实验来看,学生们都到达了及格线后,吸引眼球的方式已从最初的混乱回归理性与文明。
天涯社区一位网友说,各种言论都有其表达空间,这本身就说明中国社会宽容度在提高。然而,自由不能滥用,激辩只能指向净化。“无论将来怎样发展,我们都希望看到一个更干净、更真实的网络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