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句填空实质上与选词填空一致,都离不开文段的前后,必须立足于所给内容、语境,比选词填空更复杂的是,语句填空还要句式等各方面形式上有所要求。语句填空题虽然数量少,但从学生的反映情况来看,语句填空题的失分率十分高,主要原因是大家不明白这类题目的解题要领,做题时仅仅依靠选项的语言表达和文字是否优美来判断答案,而这往往可能是命题陷阱。国考题尤其考察的是个人的综合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我们拿2011年的这道语句填空题目为例:
1、人类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但是人类所观察到的癌症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在分析这种趋势的时候,很多人会把它归结为现代食物的品质越来越差。于是时不时有人发出“某某食物致癌”的言论,总能吸引一堆眼球;如果指出这种“致癌的食物”跟现代技术有关, 。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那就更容易得到公众的普遍认同
B.那就应该分析其关联性到底有多大
C.那也不能作为反对现代技术的理由
D.那么据此得出的结论就往往只是初步的
这道题目怎么来做,很多人反复咀嚼四个选项,从各个角度分析这四个选项,却完全不联系文段,这道题目,我们只要仔细观察原文,便可发现前文有个特殊符号“;”再从后文的表述来看,可判断接下来要填入的内容应该与“总能吸引一堆眼球”相关,说明内容仍然是吸引公众,由此,可判断出答案为A。
这道题目其实信息点已经非常明显,关注下前后即可。其重点几乎不考虑选项表达,这一类题型很重要,这一重点也同样体现在424联考题当中,我们来看一下下面这道题:
2、好的散文不会让读者感到与作者生疏。作者在描摹眼中世界的同时,也在清晰地勾画着自己的影像。实际上, ,无论作品本身是优是劣。“作者形象”并不等同于作家的自画像,它是作家灵魂的投影,是展现在文字中的一种人生境界,是写作视角和阅读视角综合的结果。
A.作品传达的是作者独有的情感体脸
B.写作是一种意味深长的印记
C.没有一部作品不在描绘着“作者形象”
D.每一篇散文都是人文情怀与精神价值的融合
这道题目可能答案更为隐蔽,导致难度更大,很容易选错。但是问题就在于,你是否具有寻找信息点的意识,有这个意识,这道题目根本不难,我们只要仔细读一遍前后句,便发现,后文多出来一个“作者形象”,如果横线上没有“作者形象”,后文会显得很突兀,衔接不好,再看四个选项啊,只有C项当中有“作者形象”,可知“作者形象”便是此题的破题关键。
再来看一道题:
3、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也是五千年抗击灾难的历史。在战胜灾难的过程中,这个民族越来越强大。这次雪灾和历史上的一次次灾难一样,在带给我们教训的同时,我们这个民族一定会通过抗灾收获些什么。尤其是在这个广土众民的国家由传统农业社会急剧向工商业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 。
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是:
A. 灾难将成为比农业社会更可靠的信赖关系的催化剂
B. 灾难将为政府组织民众应对各种危机提供有益的经验
C. 灾难将促使民众更加成熟
D. 灾难将促使政府和民众更加成熟
这道题目很多人不知道怎么下手,A项过度拔高,不合常理,首先便可排除,问题比较大的是在BD之间不知道如何选,要做选择实际还是必须仔细读文段,文段中“在带给我们教训的同时”,可知接下来不应该再是“教训”了,而B项提供有益的经验与原文的“教训”在内涵上有很大的重叠之处,由此可知B项是错误的,正确答案为D。
这种题目更能够考察考生对于文段的分析把握能力,大家在做题时,一定要记住结合前后文来做,而不是反复地去读四个选项来判断优劣。后面这种做法是极为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