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点评:今年河北省的申论考试话题是关于目前我国所存在的“商业贿赂”问题。就这个社会问题而言,实际上不仅仅我国存在“商业贿赂”问题,在国外,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商业贿赂”问题。可以说,这个话题是一个全人类社会都会面对的社会问题,因此这个社会问题是属于已经被广泛讨论的过的话题,关于这个社会问题的各种分析和描述也是非常多的。考生在面对这个话题时,应该不会感到陌生,在答题时应该相对会比较从容一些。
而且从本次河北省申论考试的题目设置上看,也是属于较传统的出题方式,并没有新题型的出现,第一题是属于概括类型的题型,要求考生归结我国现在“商业贿赂”的特点。而第二第三题是属于在过去众多申论考试中常常出现的“分析原因”和“提出对策”的题型。因此该次河北省申论考试的前三题难度应该不是太大,估计广大考生在这三道题目的得分应该不会太低。但说到这里,指导老师希望重点提示考生们的是这次河北省申论考试的最后一道题目,即要求写议论文的部分。或许会有许多考生问:“指导老师,你应该说错了吧,一般来说,最后一道题写议论文,应该是最容易写的一部分,因为考生可以自由地发挥,而不受答案的限制。对于这种‘主观性’很强,‘限制性’很弱的题目,应该是最容易作答的,为什么指导老师会认为这是最难的一道题目呢?”
对于这个问题,指导老师请大家先看最后一道题目的要求:“以《从"行业惯例"到商业贿赂的惩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1000字。”指导老师请大家留意固定命题中的“从 到 ”,这里强调的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简单的“一个问题的解决与否”。如果这个命题是《谈商业贿赂的惩治》或《谈如何治理商业贿赂问题》,那么这个题目应该是非常好写的,直接按照申论文章的三段式:“描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对策”去写就可以了。但现在问题的关键是这里有一个"行业惯例"。那么什么是"行业惯例"?顾名思义,"行业惯例",强调的是一种行业里面的“习惯”,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业方式。讲到人的习惯,必定就会有“过去”,有“历史”。一谈到历史,尤其是谈到中国历史悠久的商业文化,必定就要牵涉大量的历史专业知识和专业背景。坦诚地说,虽然商业贿赂,包括所谓"行业惯例"都是大家很熟悉的话题,但是要去深层次地剖析这里面的历史渊源,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广大考生对于这个命题议论文,很容易走进的一个误区就是,把“商业贿赂的惩治”作为重点的内容,在文章大量的篇幅都是写关于“商业贿赂的惩治”的“对策”,而把"行业惯例"及其产生的各种原因(包括历史原因)都简略地一笔带过(甚至没有作描述),这样一来,很容易就会被阅卷老师判作“片面化的文章”,同时也会被认为“没有很好地领悟题意”,得分就会相对偏低。这一个点实际上既是一种“审题的要求”,同时也是对过去传统申论文章中的“定势思维”的一种否定。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是需要广大考生去留意的。
为了更好地阐述这一个观点,指导老师希望通过写以下这篇文章来向广大考生论述这一个观点。
第四题:以《从"行业惯例"到商业贿赂的惩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1000字。
从"行业惯例"到商业贿赂的惩治
自古以来,“商业贿赂”就一直是影响商场中公平交易的一大祸害,而在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在各类经济法学著作中,学者们将商业贿赂界定为“经营者在市场交易活动中,通过秘密给付财物或其他报偿等不正当手段收买客户、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以争取交易机会或市场优势的行为。”由此可以说,从政治层面看,商业贿赂腐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企业事业从业人员,滋生腐败现象和经济犯罪,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降低政府公信力。但从精神层面看,似乎更值得我们去注意,为什么?因为“商业贿赂”不仅仅牵涉到政府官员的诚实信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被称之为"行业惯例"的商业贿赂,其之所以能被称之为"惯例",就足以可见其在人们思想的根源深处,其似乎有着圈内人士所“认可”的“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