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时政热点 >
时事评点:公共权力岂容“世袭”
2012-05-21 09:14  金黔在线 点击: 载入中...

   在很多人的思维定式中,只消一提起公务员子女,特别是领导干部子女参加公务员招录考试,往往会产生一些“灰色”的联想。

  权力世袭,是古代官员、爵位的一种传承制度。权力世袭因其能保持官员队伍素质的相对稳定,曾在历史的风尘中流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但由于权力世袭的本质是权力垄断,极不利于底层优秀人才的向上流动,影响到社会公平。现代社会普遍否定权力世袭制,而强调公开、公平、公正的择优竞争。毫无疑问,择优竞争更契合优胜劣汰的社会法则,有利于底层人才的向上流动,有利于社会公平。

  或许有人认为,在推翻封建社会以后,我们就彻底告别“权力世袭”了,这种论断显然过于狭隘。比如,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的一些厂矿企业就流行着子承父业的“顶替制”,“顶替制”正是“权力世袭”的借尸还魂。那么,我国当下是否还存在“权力世袭”呢?这容易让人想起今年9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长篇通讯《社会底层人群向上流动面临困难》,该文提出了一个疑问:穷会成为穷的原因,富会成为富的原因吗?文章感叹:“贫富差距加大的趋势日趋严重,‘阶层固化’所导致的严峻社会现实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再不可漠视”。

  什么是“阶层固化”?我的理解,“阶层固化”就是阶层社会境遇的固定化——一群人被固定富贵,一群人被固定贫贱。比如,一些底层民众经济上贫困,“先天不足”使他们拼不过资本、拼不过权力、拼不过“关系”、拼不过声望,他们勤劳却不富有,他们有理想却没机会,他们渴望认同却屡屡碰壁。然而,位于上层的利益既得者在权力和财产权上占据着垄断地位,他们千方百计地让自己的后代承袭着权力和财富。

  “阶层固化”与“权力世袭”在本质上都是权力被一部分人所垄断,是“权力世袭”的一种变种。现实中,掌权者通过“交叉安排”、“提前内定”、“考试作弊”、“公示巧合”、“人才引进”等种种作弊手法,“安排”某些官员子女进入官场的现象已经普遍存在,这严重伤害了社会公平,让社会公众滋生出严重的‘仇官’心态,影响到社会和谐。足见,“权力世袭”并没有销声匿迹,只是借尸还魂。

  诚然,干部子女并不必然“纨绔”,也并不必然低素质。干部子女从政也有着许多天然的优势,他们中的许多人也的确出类拔萃。然而,公众之所以会对干部子女从政产生“灰色联想”,并不是对这些“官二代”的能力产生怀疑,而是这些“官二代”的准入行为破坏了公平竞争。比如,福建省屏南县财政局“量身定做”招聘干部子女,就被公众耻为“史上最贴心招聘”。这种做法之所以饱受舆论指责,就是因为“官二代”的这一入场方式,破坏了社会公平和法治精神,触犯了社会公正的道德底线,让公众出离愤怒,让公众报以“灰色眼镜”。说到底,公众对干部子女从政反感,实质是对权力失控的反感,是对权力腐败、权力寻租的“由衷愤怒”。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表情:
匿名

最新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 合作加盟 | 媒体关注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网址导航
Copyright©2006-2010 htexam.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网校 版权所有 京ICP证0903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