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内蒙古 > 公务员 > 申论辅导 > 申论热点 >
2011内蒙古公务员申论热点预测:提高文化软实力
2011-11-04 10:34  华图网校 点击:

  社会事件: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说明我们党越来越重视由文化所构成的亲和力、影响力、竞争力。我们必须从历史文化的渊源,弘扬中华文化,从战略高度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从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如何弘扬中华文化 提高国家软实力?

  参考答案:

  一、弘扬中华文化,提高国家形象的国际亲和力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中华文化重人,把解决人的自身问题放在首位,强调和谐,重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一致的关系;强调宽厚仁爱,崇礼尚义,包容万物,自爱爱人;讲究“和而不同”,承认差异性、多样性,不排斥矛盾甚至冲突,但最终是达成更高层次的统一与协调,实现多样统一。在以合作、说服、渗透为主要特征的软实力竞争时代,在国际矛盾日趋尖锐化的今天,这种注重“和谐”的思想,更容易被别人认同和接受,更能体现协调、平衡和包容,具有巨大的亲和力。

  国家形象的国际亲和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的直接体现。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全方位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重视国内政策和外交政策的统筹协调。和平的国际环境是国内和谐社会建设的必要条件;国内的社会和谐是对外展示的最好形象。我党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提升我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亲和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外文化交流和对外宣传的最重要任务,是要把科学发展观丰富内涵,准确有效地传递给世界各地。要让尽可能多的人们感知和理解中国已经取得和将要取得的发展成果,认识到中国越来越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和谐世界”理念中蕴涵的中华文化思想,充分展示了我国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形象,表达了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心愿,为提升我国的国家形象的亲和力作出了重要贡献。提升国家形象的国际亲和力还要重视吸收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包括吸收各国人民共同接受的,保障人权、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政治价值和公共服务、终身教育、生活质量、生态文明等社会文化价值。

  提升国家形象的国际亲和力的关键是要把“和谐”、“共享”的理念作为外交政策和国内政策的共同理念,积极履行国际义务,认真执行国际规则。努力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不仅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而且是提升国家形象的国际亲和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当务之急。

  二、弘扬中华文化,提高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中华文化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凝结着中华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中国特色,具有独特的个性和独立的品格。百花齐放满园春,世界的本质就是多样互补,异彩纷呈才成就多彩世界。中华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个性独具的文化容易吸引他人的目光,是形成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源泉。

  弘扬中华文化可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具有历史文献和文明遗产的价值,也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挖掘和保护各民族文化遗产,参与到世界文化交流之中。

  我们要认真总结现代化建设的“中国经验”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背景和文化资源,提炼中华民族在思考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群己关系、公私关系、义利关系等问题上的传统文化,总结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的经验,探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

  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要不断创造出体现民族文化活力和生机的新作品、新成果。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就指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的关键。


·2011年内蒙古公务员考试招考信息汇总 内蒙古历年真题汇总
·内蒙古公务员考试历年考情分析 更多内蒙古公务员考试动态
>>考生必看:2011年内蒙古公务员考试笔试课程 名师模块班

看过本篇的网友还看过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表情:
匿名

最新评论

华图网校命中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 合作加盟 | 媒体关注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网址导航
Copyright©2006-2010 htexam.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网校 版权所有 京ICP证0903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