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帮助中心 咨询电话 400-8989-766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账号密码登录将于2023年10月1日0点关闭,
关闭后将统一使用手机号+验证码的形式登录。
请尽快确保手机号可用于接收验证码
立即注册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当前位置:华图在线 > 招考资讯 >北京18区县45万公务员今年将结束公费医疗

北京18区县45万公务员今年将结束公费医疗

2010-04-23 11:42  |  未知  |  责编:管理员 点击收藏

年底前,18个区县45万公务员将结束公费医疗,向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轨。届时,将通过区县设置的公务员医疗补助,来保障其原有待遇水平不降低。他们将和参加职工医疗保险人员一样,可以选择多家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同时领取社保卡,实现持卡就医实时结算。

继去年西城、海淀、平谷三个区试点后,今年年底前全市区县公费医疗制度将全部并轨,原则是不降低公务员原有待遇,各区县建立公务员医疗补助制度。记者昨天从市人力社保局了解到,本市很快将出台关于区县公费医疗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指导意见,各区县做好准备。由于公费医疗改革涉及到每个区县测算,人员结构、财政负担、保障水平都不同,所以启动难易也不同。各区县可自行决定启动时间,准备好的先启动,目标是年底18区县公费医疗45万人全部完成入医保。此举对于一些原保障水平较低的远郊区县,可有效提高保障水平,一个年度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和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减轻群众负担2亿元左右。

现状:多区县已着手改革

本市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单位主要分三级,包括中央、市级、区县级机关事业单位,共涉及160多万人。今年先行启动的是区县级公务员,预计涉及人数45万。

去年,本市在海淀、平谷和西城启动公费医疗改革试点,涉及公费医疗人员近13万名。由于公费医疗待遇水平分别由中央、市、区县各自负责,远郊区县保障水平较低,平谷区改革后,财政增加投入2800余万,职工和退休人员的待遇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试点取得了较好反响,得到社会好评。年底前,剩余的16个区县(包括亦庄开发区)32万享受公疗人员将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

记者了解到,目前多个区县公费改医保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包括与财政沟通资金到位、核定各单位和人员身份、医疗费支出水平测算等。其中,难度最大的是资金测算环节,区县医保部门将通过公费和医保新旧两种政策来对比测算近两三年的报销数据,尽量准确的确定筹集资金标准和公务员医疗补助标准。大体来说,远郊区县财政投入比较多,有的城区财政压力甚至是减轻的。另外一个难点集中在对参保人员的核定上,绝大多数区县都涉及几百个单位几万人,需要逐人采集基本信息,并选择个人定点医院,为发放社保卡做准备。

2010-2011北京医改方案(摘录)

推进公费医疗制度改革,今年将所有区县公费医疗人员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明年启动市级公费医疗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准备工作。

■“公务员补助”保证原有待遇水平不降

■可领取社保卡,自选5家定点医院,费用随时申报

现状:多区县已着手改革

本市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单位主要分三级,包括中央、市级、区县级机关事业单位,共涉及160多万人。今年先行启动的是区县级公务员,预计涉及人数45万。

去年,本市在海淀、平谷和西城启动公费医疗改革试点,涉及公费医疗人员近13万名。由于公费医疗待遇水平分别由中央、市、区县各自负责,远郊区县保障水平较低,平谷区改革后,财政增加投入2800余万,职工和退休人员的待遇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试点取得了较好反响,得到社会好评。年底前,剩余的16个区县(包括亦庄开发区)32万享受公疗人员将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

记者了解到,目前多个区县公费改医保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包括与财政沟通资金到位、核定各单位和人员身份、医疗费支出水平测算等。其中,难度最大的是资金测算环节,区县医保部门将通过公费和医保新旧两种政策来对比测算近两三年的报销数据,尽量准确的确定筹集资金标准和公务员医疗补助标准。大体来说,远郊区县财政投入比较多,有的城区财政压力甚至是减轻的。另外一个难点集中在对参保人员的核定上,绝大多数区县都涉及几百个单位几万人,需要逐人采集基本信息,并选择个人定点医院,为发放社保卡做准备。

解读:

医改方案中将区县公费医疗人员全部纳入医保,主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就医不方便和个人垫付医疗费用;二是各区县间公费医疗人员待遇差距。

亮点一:

可自选定点医院持卡就医

改革后,门诊按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报销,个人可从全市1800家定点医疗机构中选择5家医院作为定点医院(其中A类、专科、中医医院免选),费用随时申报,异地随机就医。而改革前,多数区县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在职职工只能选1家医院,退休者也只能选2家医院,就医局限比较大。特别是对退休职工,避免了因离指定医院较远而被迫“长途跋涉”。

此外,纳入医保的区县公费医疗人员将与企业职工一样,享受持卡就医,个人无须垫付医疗费,也就不存在报销问题。而现在某些区县公费医疗待遇者,占用个人资金问题仍然存在。

亮点二:

公费医疗补助“平衡”待遇差距

长期以来,大部分区县公费医疗都采用包干形式管理,财政把单位的医疗费按人头,分住院和门诊,在职和退休不同标准包干给合同医院统一管理,一旦超支,由单位、财政、医院三方共同负担。

由于区县财政差异造成了各区县公费医疗标准高低有别,像平谷区在职人员全年门诊包干只有350元,退休的也才600元;而改革后,在职人员大医院门诊就医超过1800元的部分可按70%比例报销。对于由此产生的“待遇差”,18区县将统一采用“公务员补助”的做法来“补齐”。这意味着,公费医疗和基本医疗并轨后,原有的公费医疗待遇水平能够保障。一些远郊区县,公费医疗的保障水平比职工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相对偏低,通过改革他们的保障水平将有较大提高。

追踪:试点区县公务员人人有个人账户

平谷是去年4月启动的试点。改革前,享受公费医疗的有2万多人,其中在职职工1.5万。每年,在职公务员门诊报销费用只有350元,退休的每年包干600元,由区政府一次性发放到个人所在单位,很多单位又直接把钱发给个人。结果这笔原本针对突发病情或大病的统筹金成了福利,真到看病报销又成了大难题。

改革后,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去年,该区共缴纳医保基金6600万元,其中财政支出5400万元,个人缴费1200万元。实际支付5440万元,基金结余1160余万元。与2008年公费医疗支出3200万元(不含医院负担)相比,2009年财政尽管多支出2200万元,但可解决公费医疗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由区医院、中医院负担20%以及不能异地就医引发的矛盾。

每名公费医疗人员都建立了个人账户,在职人员每人每年约有650元到2000元进入个人账户,退休人员每人每年至少有1200元进入个人账户。虽然要按照工资额每月扣除几十元至百余元的医疗保险费用,但是门诊看病同样可按比例报销,选择医院的范围也更大。

市民留言:

我2006年从丰台区一所学校退休,原来身体就不好,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一个都不少”;退休后,上医院看病几乎占据了我一半的生活。去年仅看病就先后花去了1万多元钱。虽然可以享受公费医疗报销,但在最近我跟同事聊天时得知,学校因为报销突破了定额指标,被主管部门罚了钱。我这个看病“大户”听后,回家大哭了一场,并决心以后小病能扛就扛,不能再让单位吃“挂落儿”了。

医改后,我也可以参加医保,再报销时就不用顾虑了,而且也不用像现在这样,只有一两家定点医院可选。要是拿到社保卡,看病报销时再不用自己垫钱,可真是去了一大块心病。

——张老师

2010-2011北京医改方案(摘录)

增加政府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逐步提高医疗救助水平。提高医疗救助的报销比例,取消住院救助报销起付线,提高最高救助额度,减轻城乡低保家庭和其他经济困难家庭成员的看病就医负担。探索设立政府引导、接受社会慈善捐助的医疗救助基金,完善社会救助机制。

■门诊救助年度报销的封顶线为2000元

■住院救助年度报销的封顶线由原来的1万元提高为3万元

■门诊就医已经开始试行垫付制度

医疗救助:报销零起付

现状:

已经逐步建立起针对本市低收入(含城乡低保)困难家庭的医疗救助制度,并且已经初步形成了包括医疗费用减免、门诊医疗救助、住院医疗救助、生育救助、临时救助等多层次的城乡医疗救助体系。截至去年,城市医疗救助已救助14.45万人次,累计支出资金1.5亿元;农村医疗救助已救助47.95万人次,累计支出资金3121.4万元;贫困孕产妇救助已救助698人次,累计支出资金236.4万元。城乡医疗救助共救助62.47万人次,累计支出资金共1.83亿元。

解读:

“报销零起付”,意味着城乡低保家庭和其他经济困难家庭看病时,凡符合规定的,花的每一分钱,都会有政府帮助分担。

按照最新的《城市特困人员医疗救助暂行办法》规定,医疗救助额度由原来的50%,提高到按照个人负担医疗费用的60%支付。门诊救助和住院救助均实行报销零起付,门诊救助年度报销的封顶线为2000元;住院救助年度报销的封顶线由原来的1万元提高为3万元。目前已经建立了常见病、慢性病救助和大病救助相结合的医疗救助制度。

为解决困难居民看病难问题,“事后救助变为事前救助”的探索也在本市开始启动。对本市农村医疗救助对象,门诊就医已经开始试行垫付制度。除农村低保对象由户籍地政府资助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外,医疗救助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医的,诊疗和医药费用只需按40%比例支付,其余60%的医疗费用由医疗机构垫付并定期与民政部门结账,医疗机构每年垫付的最高额度不超过2000元。医疗救助对象患大病住院的,经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后,还可申请农村医疗救助。医疗救助额度按个人负担医疗费用的60%支付,全年累计不超过3万元。

此外,城乡低收入救助对象,如果其发生的医疗费用经医疗保险及医疗救助报销后,个人自付医疗费仍然过高,且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还可以申请民政部门的临时救助,从而进一步减轻特困群众的医疗负担。

历时一年四十易其稿

北京新医改出台背后

昨天,备受关注的《北京市2010-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开始正式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历时一年,四十易其稿——这份8000余字的方案看似不长,但因其关乎民生,其酝酿起草修改的全过程,才显得格外慎重。

新草案:百姓建言智囊献策

看个感冒上百元、割个阑尾上千元、住次医院上万元……“看病贵”是多年来百姓一直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这次北京新医改草案着力破解的难题。

“减轻市民就医负担,是北京新医改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北京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说。

去年,国家新医改方案公布后,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很快成立了北京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市长和主管卫生的副市长挂帅,协调推进北京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市发改委、市编办、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药监局、市政府研究室和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等单位,纷纷抽调骨干,组成市医改办。

虽然国家新医改方案中确定的三年重点任务,本市已部分提前完成,有的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但群众看病还多有不便。改革错综复杂,首先要搞清楚的是利益方的不同诉求。百姓就医难,难在哪儿?看病贵,症结何在?医务人员是改革的重要参与者,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在西城区二龙路街道,医改小组工作人员和普通市民代表进行过一次座谈,大爷大妈们抢着发言,谈到社区已经开展起来的慢性病管理方式,大家交口称赞,并形象地将社区医生称为他们的“健康守门人”。医改小组认真记下大家的意见。如今,我们在草案中看到了这样的表述:“发挥社区健康守门人作用”。今后,北京市还将出台具体举措予以推进。

北京市专门成立了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来自中国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单位的16位专家,直接参与方案的起草研究工作。

东城区建设的社区医药平台,人民医院和西城社区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来自基层的成功经验,被医改方案吸纳;全国各地的经验,也被医改方案借鉴。

从专家学者到社区居民,从综合大医院到社区卫生站,从区县政府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记不清多少次的调研,光会议纪要就记录了几十万字。百姓建言专家献策,很快梳理出北京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存在的特殊性问题——一是优质资源供求矛盾,二是需求非常复杂,三是百姓负担重仍存在,四是基层能力待加强。

这,也就明确了新一轮北京医改的方向。

“1+N+K”:一项复杂的创新

这是一个看起来有些古怪的组合:“1+N+K”,“1”指《医改实施方案》,“N”是若干专项方案,“K”是众多试点方案。从这个组合上不难看出,医改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初诊,挂号,等待叫号……排上大半天的队,可能面对医生的时间还不到10分钟。即便这样,市民宁可到大医院排长队,也不愿意进出门就到的社区卫生站看病。市民唐女士说,“瞧病不是小事,大医院设备好,医术精,无论如何不放心在社区卫生站看啊。”

这恰恰说明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据了解,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80%的优秀医生又集中在大医院。

如何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社区,医术精湛的医生愿意到社区服务,同时改变人们的就医习惯,显然并非有关部门一声号令那么简单。

“北京医改并不是一个文件能解决的。文件是一个概念,后面需要一系列的研究方案和实施方案作为支撑。就好比是先有一款概念车,还需要后续技术的配合和支持一样。”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教授崔小波这样比喻。

崔小波是北京市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他和多位专家提出改变目前单一的按项目收费方式,力主引导大医院将门诊逐渐下放到社区。“按项目收费,医院就会多开检查处方,这样就多一份收入,结果造成患者看病无数次往返检查。”

“引入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按总额付费等方式,可以让医院集中精力接收医治住院患者,将门诊下放到社区医院。”崔小波表示,收费方式如同指挥棒,可指挥医生和患者的行为。这项建议,也最终体现在新医改实施方案中。

北京市还准备推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4小时全天候服务”、医师多点执业、社区首诊等试点,并扩大社区药品报销范围,提高社区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寻找最佳的“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社区”的路径,让市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大医院医生的优质服务。

医改之难,在于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等诸多领域,而每个领域又存在深层次的矛盾,很多问题盘根错节。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统筹全局,循序渐进。

于是,北京创造性地提出了“1+N+K”。大家现在看到的还只是那个“1”,而N+K文件的研究制定已落实到具体部门,随后会陆续出台。

新医改:迈出民生改革重要一步

就在医改方案对社会公布的前两天,北京市又一次召开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会议。尽管专家对《医改实施方案》总体评价较高,但不同专家对“管办分开后的权力归属”问题,依然分成两派,观点对立,足见改革的艰难。

这次会后,市医改办再次对方案进行了调整。据统计,在上网征求意见之前,医改方案已经修改了四十余回。

“之所以上网公示,是因为我们不怕争论,只有采取公开、透明的方法,吸纳广大民众参与政策制定过程,才能保证政策建立在大家共识的基础上,从而减少执行难度。”韩晓芳说。

北京市的做法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卫生部政策法规司专家雷海潮表示,“尽管北京出台方案不是最快的,但广泛征求民意,体现了市政府在民生问题上的审慎态度。”

围绕民生,北京新医改多管齐下,亮点频出。比如在解决“看病贵”方面,北京将整合新农合和居民医保,提高医保报销比例,扩大报销范围,看病实时结算报销,降低药价总水平等。通过增加医保基金支出,可使市民就医平均个人负担比例降低15%以上。在解决“看病难”方面,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延长服务时间,双向转诊,预约挂号,建立“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及时转诊,康复返回社区”的就诊格局。

“按照国家医改精神,北京市方案有很多亮点,有不少走在了全国前头。”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余晖评价说。

虽然,这只是一份两年的阶段性方案,但它迈出了民生改革的重要一步,将为今后医改整体突破打下基础。北京市已启动研究到2020年的中长期医改实施意见,在体制机制上寻求新的突破。

钻石密卷

咨询优惠

添加您的

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领专属好礼
常见问题

有协议班吗?

一课时多长时间?

手机可以观看吗?

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吗?

可以下载吗?

课程包含图书吗?

错过直播有回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