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典型真题解析(2)
三、定义判断:
这部分是变化最小的,题量也保持在10道。而出题的内容上由法律一枝独秀向百花齐放转变,定义更与现实社会相关,比如考过的职业枯竭,职业社会化等。
例题:职业社会化是指个体按社会需要选择职业,掌握从事某种职业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从事某种职业后进行知识、技能更新再训练的过程。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职业社会化的是:
A.食堂管理员张某看到很多领域急需翻译人才,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并取得翻译资格证后到某公司任职
B.青年张某参军后被分配至汽车班,学得精湛的修车技艺,退役后自己开了一间修理部
C.某公司会计李某热爱厨艺,业余时间参加了一个培训班,学习营养知识,提高烹饪技艺
D.下岗女工陈某在抚育孩子期间,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后在朋友建议下开办了一所幼儿园
【答案】A。解析:“职业社会化”这一定义的根本在于:根据社会需要选择职业并掌握某种职业技能。A选项提到“很多领域急需翻译人才”,这是社会需要,而食堂管理员张某从这一需要出发,掌握翻译技能并到某公司任职正好符合这一定义。B选项“张某参军后被分配至汽车班”,并没有提到“根据社会需要选择职业”这一要点,故不选。C选项也没有体现出“社会需要”,只是提到出于“热爱”。D选项也没有提到这一点。因此正确答案为A。
四、逻辑判断
这个部分是重难点,也是拉开考生分数的部分。这部分题型如果细分的话会有十几种。但我们要重点把握其考查趋势,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不怎么考,或前些年考查的题型上。如真假题型基本不再考查,结论型翻译型也少,重点是对论证型的掌握,其中又以削弱型为主。 现在的难点是往往两个答案都有削弱作用,我们需要做出二级辨析,看哪个最削弱,这就加大了考查的难度。
例题:在一次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在一座唐代古墓中发现多片先秦时期的夔文(音kuí,一种变体的龙文)陶片。对此,专家解释说,由于雨水冲刷等原因,这些先秦时期的陶片后来被冲至唐代的墓穴中。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专家的观点?
A在这座唐代古墓中还发现多件西汉时期的文物
B这座唐代古墓保存完好,没有漏水、毁塌迹象
C并非只有先秦时期才使用夔文,唐代文人以书写夔文为能事
D唐代的墓葬风俗是将墓主生前喜爱的物品随同墓主一同下葬
【答案】B。解析:削弱型题目。先找到题干的推理结论:由于雨水冲刷等原因,这些先秦时期的陶片后来被冲至唐代的墓穴中。要质疑它,结论已经是事实,即出现不符合时代的夔文,我们质疑的是陶片是被雨水等原因冲刷进来的,B项正好符合。A、C无关项,D项有一定程度的削弱,但不如B项强。
2“东胡林人”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文化遗址,在遗址中发现的人骨化石经鉴定属两个成年男性个体和一个少年女性个体。在少女遗骸的颈部位置有用小螺壳串制的项链,腕部佩戴有牛肋骨制成的骨镯。这说明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审美意识已开始萌动。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判断?
A.新石器时代的饰品通常是石器
B.出土的项链和骨镯都十分粗糙
C.项链和骨镯的作用主要是表示社会地位
D.两个成年男性遗骸的颈部有更大的项链
【答案】C。解析:削弱型题目。题干由“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发现的少女遗骸中有项链和骨镯”得出“人类的审美意识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开始萌动”的结论。要削弱该结论,只要说明项链和骨镯并不是审美意识的代表,而是表示社会地位,即C项削弱了题干中的结论。其他各项都属于无关项,不能削弱题干结论。故答案选C。
以上 ,是对近两年国考判断推理典型真题的解析, 真正找到考查重点,找到考查难度,在备考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把有限的精力放到有限的时间中,学到更多的有用的东西。愿广大考生备考顺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