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时政热点汇编11月14日—11月20日(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版公开征求意见
环保部16日通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版即日起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将各方争议的PM2.5(可入肺颗粒物)、臭氧(8小时浓度)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并收紧了PM10、氮氧化物等标准限值。这也是我国首次制定PM2.5标准。环保部表示,PM2.5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现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已不能完全适应空气质量管理要求。2011年入秋以来,北京等城市接连出现灰霾天气。而美国使馆和北京市环保局关于监测数据谁更准确的辩论更是让“”PM2.5“这个专有名词迅速”走红“。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国台办否认两会就和平协议协商
国台办1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范丽青否认海基、海协两会就”两岸和平协议“议题进行协商,对于马英九提出”未来十年“的时间表,范丽青回应,”至于何时会启动和平协议的研究、讨论、协商等一系列工作,还是要两岸多多加以交流,来为此创造条件。同时,范丽青也强调,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符合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也是我们多年来的主张。范丽青表示,“九二共识”对发展两岸关系来讲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基础,我们将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继续推动两岸的协商,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在回答“南京、杭州、天津等7个候选城市是否会开放作为赴台游第二拨试点城市”时,她表示,大陆已将建议扩大开放的试点城市名单提交给了台湾有关方面。
央行报告暗示政策重心转向
16日,央行发布《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这份重要的政策声明中,许多政策口径发生了较大转变,“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如期加入,而“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这一提法则淡出,并首次提出“加强系统性风险防范”。经济学家认为这表明了央行政策重心的转移。现在物价下行、经济放缓的趋势得以确认,前期货币紧缩的力度也比较大,调结构和稳增长的重要性凸显,稳物价已不是当前的首要任务,调结构和稳增长的重要性凸显,宏观政策有必要进行预调微调。下一阶段,政策操作将更倚重公开市场操作的灵活调节,以补充外汇占款供应量下降。如果外部环境继续恶化,将促使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央行提及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参数调整,将有利于放松差别准备金政策对信贷投放的约束。
沪“营改增”方案公布
16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4个文件,明确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是,在现行增值税17%和13%两档税率的基础上,新增设11%和6%两档低税率等。专家指出,此次改革将有利于降低相应行业的企业税负。因为增值税可以进行进项抵扣,税负较低。现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没有必要再分开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
三峡工程完成首个竣工专项验收
16日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获悉,三峡工程坝区水土保持项目日前通过竣工验收。这是三峡工程竣工验收中的首个专项验收。项目验收组在评估后认为,三峡坝区水土保持管理体系健全,实施了主体工程设计和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开展了水土保持监测、监理工作,有效地控制和减少了工程建设中的水土流失。建成的水土保持设施质量合格,运行管理维护落实,符合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的条件,同意三峡工程水土保持设施(坝区)通过竣工验收。据了解,本次验收是对三峡枢纽工程水土保持设施一、二、三期工程建设情况及运行质量的全面验收,也是三峡枢纽工程首次进行的整体专项验收。后续还将开展一系列专项验收工作。三峡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工程于1994年正式开工建设。除三峡升船机和地下电站正在建设外,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