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务员动态 >  热点时评:培养年轻干部应尊重成长规律(2)

热点时评:培养年轻干部应尊重成长规律(2)

A+ A- 2012-04-02 11:42  |  中国青年报  |  责编:管理员 评论 点击收藏
0

  正确看待所谓“潜质”

  以网民为代表的舆论关注的另一问题是,某些被快速提拔的干部与其他同事相比,并无过人的业绩,而当地的回应是有“潜质”。那么,如何判断干部的发展潜质?

  笔者认为,不同领域对人才的衡量既有共性的特点,如对品德的要求;但也有不同特点,如特定领域专业人才只要求其在该领域有特长有能力,而党政领导干部则要求其具备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具有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而贯穿其中的是以人为本、密切联系群众的精神和素质。

  党政领导干部这种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与其他领域专业能力是不一样的。当年轻干部从名牌大学毕业时,具有该专业的良好潜质,但作为党政领导者,能否在短时间内就已经具备这些能力素质?这固然与个人的主观努力相关,也与组织提供的条件、当地的政治生态环境相关。但无论如何,最基本的问题是:用什么判断、谁来判断干部是否具有发展的潜质。还是要到群众中去了解,到群众中去判断,以工作业绩判断。

  频繁调动是否有利于干部成长

  频繁地在不同岗位调动是否有利于干部成长?笔者以为这个问题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对干部本人来说,在不同岗位的经历,对其成长确有好处,至少能够培养其从宏观角度思考问题,有利于掌握全局情况。但另一方面,问题在于有的干部从其履历来看,每一岗位都只干了一年多甚至不到一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刚刚熟悉情况就被调离。那么,在这一背景下,频繁地针对特定人的岗位调换,一是说其有良好的业绩未必能使同事、社会服气,二是给人留下为培养某人而特意创造条件的印象,而其他素质差不多的人未必有同等的培养条件。

  换句话说,在培养干部中形成某种“马太效应”,越是被列为后备的干部,得到各种培养、使用的机会或概率越大于其他人,得到领导关注的可能性越大于其他人。这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对调动其他干部的积极性是不利的。(中央党校教授 高新民)

  12  共2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