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务员动态 >  时事评点:“剧本荒”让戏剧伤不起(2)

时事评点:“剧本荒”让戏剧伤不起(2)

A+ A- 2012-05-01 14:28  |  天天新报  |  责编:管理员 评论 点击收藏
0

  每个剧作家的人生阅历、精神境界、心理状态、艺术思维各不相同,创作出来的戏剧作品本来应该丰富多彩,别样生动;但是,现实中戏剧的主题题材、情节结构、人物关系却总是趋于雷同,于是单调成为共性。

  经济杠杆压倒审美诉求

  人类第一部戏剧理论著作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对于戏剧的论述,当代著名美学理论家苏珊·朗格作了更明确的概括:戏剧“创造了一切诗所具有的基本幻想——虚幻的历史。戏剧实质上是人类生活——目的、手段、得失、浮沉以及死亡——的映象。它具有一种幻觉经验的结构,这正是诗作的文学产物” 。

  戏剧创作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托尔斯泰、高尔基、契诃夫等都是在积累了丰富的文学经验之后,才开始动笔写戏的。

  但是在当下,剧作家的创造性劳动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创作一个剧本的收入,不仅无法和一集电视剧的收入相抵,甚至也仅仅是导演收入的十分之一甚至是十几分之一。一部大剧场戏剧,制作费用动辄数百万、上千万,很多的钱花在了聘导演、请明星、做布景上面了, 而对于创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剧本的打磨、艺术质量的提高,投入的资金有多少?于是乎,剧本的文学性不强,戏剧张力不够,人物干瘪,情节穿凿,只好靠大制作的豪华场面来弥补,舞台上光怪陆离,叠床架屋,观众看过后头晕目眩,不知所云。

  目前的戏剧生产机制存在着问题,主要是轻剧本创作、重演出营销,轻观众需求、重领导意见,轻主题内涵、重形式外表,艺术的价值与价格相背离,市场的经济杠杆压倒了艺术的审美诉求。在这种情形下,剧本创作被忽视、被贬低也就不足为奇。

  近年来,戏剧的创作问题已经得到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的重视。中国剧协开始着手强化戏剧队伍,青年编剧的培养计划已经启动,一期又一期的编剧读书班、训练班正在进行中。戏剧演出的版税制也在局部地区开始实施,这将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剧作家的创作积极性和自身权益。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尊重剧作家的艺术劳动,保护好他们的创作热情,就是为戏剧生产准备基础和实力,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契机。

  12  共2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