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务员动态 >  时事评点:可口可乐余氯风波 公众为何不信(2)

时事评点:可口可乐余氯风波 公众为何不信(2)

A+ A- 2012-05-01 14:30  |  南方都市报  |  责编:管理员 评论 点击收藏
0

  当然,在本次事件中,可口可乐公司的诸多作为,更有负其百余年积累的企业声名。生产线出现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及时补救,却采取了否认、掩盖与躲闪。被多方证实“产品合格、安全”的涉事批次饮料,为何遭遇了矢口否认、删除生产记录和工作邮件、安排关键证人带薪休假等超乎寻常的企业应对?既然产品不存在问题,且自始至终坚信这一点,慌不择路的异常举动便让人尤其难以理解。人们也有理由继续怀疑,目前据称“合格安全”的产品,是否该有不为人知的其他隐情,才能配得上销毁证据的一系列高规格应对。

  即便是此次被莫名掺入的成分,确如目前的各方说法般“安全无虞”,但公众亦无法想象,屡次标榜企业责任和规范流程的知名企业,在面对生产异常时的反应,竟是如此不堪:死不认账,灭迹封口。熟练的连环应急措施,让人不能不担心,在已经过去的时间,以及尚未到来的时间里,是否曾发生或还将发生更重大的安全隐患,企业会否一如本次的处理,选择掩盖和说谎?一次余氯风波,严重损伤了公众的信任,且这种不信任,不会局限于本次事件的那几个批次。

  国人还可以相信什么?在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大范围行业丑闻之后,这是人们不得不面对的生存窘境与现实不堪。企业流淌道德的血液,应当倡导自发自觉,却无法单纯依赖个体自律。作为他律存在的监管部门,需要反省,公众面对政府信息,缘何第一反应便是不信任?显然,“低估政府查处决心和能力”的,不仅是涉事的可口可乐公司,还有每一个消费者。而这种“低估”,有政府在过往类似事件中的百般暧昧作依据。个别企业有瑕,人们可以选择弃用;政府作为不堪,公众却难有生路。政府的查处决心与能力,需要一次次证明给大家看,比如目前正在查处中的“毒胶囊”丑闻。因为,给人们真相,天塌不下来。

  12  共2页


发表评论